□楊 羽 揚州大學
培養創新精神,前提是要有創新意識,教學理念也要隨之改變,而思想是引領一切行動的動力,只有與時俱進地轉變教學理念,才能從根源上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激情。首先,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主動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把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因材施教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技法知識,還要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里的主動性不僅體現在能主動完成所布置的任務,還要能主動參與課程計劃的制訂、教學內容的選擇、各項社會藝術實踐活動等方面,在這一過程中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教師則起著引領方向和技術指導的作用,也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最后,教師要主動做好市場調研,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合理引導人才發展方向,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展現自我價值。
從教學內容中體現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大量的調研分析,汲取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先進教學經驗,結合相關學科、交叉學科的可取之處,集思廣益,在實踐探索中驗證其可行性,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充實、改進教材內容,最終構建較完善的教學體系。例如,在教授一首鋼琴新作品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不同水平,要求學生根據音樂主題進行發散性的音樂片段創作和即興演奏,這可以考查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力和創造性思維。再如,在音樂基本理論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提供一組旋律,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音樂風格創作相應的節奏,并配上伴奏,這樣可以考查學生的綜合音樂運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教授鋼琴彈奏技法的同時,增加藝術創作的內容、正譜鋼琴伴奏技術指導內容、簡譜即興伴奏內容、簡譜即興移調轉調等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展示各種藝術創新成果,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和長處,使其體驗到鋼琴學習各方面的樂趣,在知識、技能、創新、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教學方法的創新也是高校鋼琴教學創新改革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者,應該積極探索創新型的方式方法并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例如,在鋼琴技法小課中的新課介紹環節,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學教具,把作品創作背景、作曲家創作風格、主要技術難點等以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和傳統教學中教師直接講解相比,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豐富多彩、形象生動,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其情感共鳴,發散其思維。再如,在還課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同等水平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一起還課,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觀摩和互評,這樣既能減輕其公開表演的緊張心理,鍛煉其演奏心理素質,又能使他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還可以將四手聯彈、雙鋼琴的彈奏方式融入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其深入體驗鋼琴學習的樂趣;又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呈現國內外鋼琴家的演奏視頻,帶領學生對同一首作品的不同演奏版本做比較分析,使其體會不同的演奏風格特征;還可以對不同時期或不同國家的作品進行對比,體驗分析音樂的共通性和差異性,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著指導和引領的作用,通過各種形式的對比學習,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其創新能力,最終培養出學生創新性的思維習慣和全面自主的學習能力
教學評價能較客觀地衡量學生的學業水平,促使他們認清自身的優缺點,激發其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目前,高校主要以期末考試時上臺獨奏,教師觀摩現場打分,來作出教學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較單一,不能全面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更談不上激發創新精神。所以,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評價方式,增加考核內容,融入創新精神,使評價內容盡量綜合性、多元化。例如,在期末考試內容中,除了考查學生獨奏的能力外,還要增加即興伴奏考核、聲樂譜伴奏即興移調考核、重奏合奏考核等,按不同比重疊加,最終形成綜合性的專業分數,這樣不僅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創新意識,還能激勵教師改進教學內容和手段,更新教學方法,拓展藝術實踐形式,更客觀地掌握學生的鋼琴專業水平。
現代社會人才的競爭,也是思維的競爭。在高校鋼琴專業的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需要進行學科交叉,促進知識的互融互通,更需要培養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所以,高校鋼琴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任務長遠而艱巨,需要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都加以重視,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多方面進行長期的實踐和改革,合理規劃和改進方案,從而使學生適應時代對鋼琴人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