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霞 懷化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高師院校在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重專業、輕德育和思政的現象,導致思政教育和舞蹈專業教學存在脫節。大部分學生認為學好舞蹈專業課比較重要,對今后個人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1]。而他們對思政教育卻存在錯誤的認知,他們認為思政教育和個人未來發展關系不大,對于思政理論學習興趣淡薄,導致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不佳。再加上舞蹈專業教師一再強調專業課學習的重要性,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誤導學生,導致思政元素很難融入舞蹈專業教學中。因此,高師院校舞蹈專業教學應不斷尋求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途徑,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對于高校而言,加強思政教育可以為培養專業的舞蹈人才提供指導方向,是高校立德樹人不可或缺的工作內容。長期以來,思政課程肩負著培養合格人才的重任,在高校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2]。如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的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因此,高校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轉變教學理念,發揮舞蹈教學和思政教育相結合的作用。高師院校應深刻地意識到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轉變,并不是摒棄其中一項課程,而是共同前進的過程。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承擔起立德樹人的重任,將思政元素融入各學科和專業中,從而達到全程育人、課程育人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對現有高校各專業或學科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全方位覆蓋。在此背景下,教師應將舞蹈專業教學和思政教育有效結合,尋找兩者的契合點,進而培養出符合時代特征和要求的大學生[3]。舞蹈專業教學除了專業教育內容外,還具有舞蹈天生的思想教育意義。舞蹈藝術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向學生傳遞知識和技巧,這種技藝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練就,這也體現了思政教育的育人要求。舞蹈專業教學具有群體性特征,每個學生雖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在舞蹈教學中建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群體關系,這也是舞蹈專業中對社會生活的審美觀所決定的。對于舞蹈專業的學生而言,舞蹈群體性特征的教育不僅鍛煉了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而且拉近了學生和舞蹈之間的距離,更為關鍵的是,對學生人格魅力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高師院校舞蹈專業學生作為舞蹈事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在舞蹈專業訓練下,不僅能向觀眾傳遞美,而且能夠形成堅忍的意志力,從而在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培養審美能力。這原本是個體全面發展的一部分,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對思想理念、政治核心點及道德規范的標準和要求。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應將思政元素融入舞蹈專業教學中,運用專業教育優勢,以思政教育大格局去實現對舞蹈專業人才的培養。
舞蹈專業學生一般自我意識較強,在集體活動過程中更加傾向于個人主義。這部分學生喜歡表現自身的不同之處,希望通過個性化發展區彰顯自身的價值[4]。因此,這類學生往往更重視個人才藝的展示,而容易忽略集體,在發展過程中,自我意識強烈。他們在參加集體活動時,主動性積極性不高,也不會主動關注政治問題。在思政教育中,教師往往是通過一些政治話題來使學生群體產生共鳴。這導致一些學生不會主動開展一些實踐活動。
舞蹈專業對學生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因此,舞蹈專業學生的思維相當活躍。舞蹈專業教學與其他專業教學存在很大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存在較大差異[5]。這就造成大部分舞蹈專業的學生希望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夠自由發展個性。但在集體活動中,這些學生的紀律意識往往不強,從而給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舞蹈專業學生往往對藝術有著強烈的興趣,正是因為他們對藝術有著較高的追求,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一些高師院校在錄取舞蹈專業學生時,往往十分重視學生的藝術能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文化水平,造成大部分舞蹈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較弱[6]。這導致教師在思政教育中,通過簡單的理論知識教學難以讓學生產生集體意識,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高師舞蹈教學中,教師應將思政元素貫徹到整個舞蹈教學過程中,以促進舞蹈藝術的創新和傳承。同時,通過思政教育,舞蹈專業的學生無論在專業藝術方面,還是文化素養方面,都能實現更好的發展。在思政教育中,教師應不斷創新教育手段和方式,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采取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舞蹈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教師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結合我國高師院校思政教育現狀來看,教師在思政教育中,一般先運用現代化技術開展理論教學,再營造適合的教學氛圍,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對于舞蹈專業學生而言,文化氛圍的營造相當重要。教師可以通過班級文化建設,營造富有文化氣息的學習環境,為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奠定環境基礎。例如,教師應從專業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定期開展青春主題班會,如“向青春致敬”“為誰而學”“我有一個理想”等,幫助學生盡早樹立理想。學生可以通過分享和討論,樹立學習舞蹈的自信心,從而更加努力追求學業和事業。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畢業生實習經驗交流會,邀請畢業生來學校交流經驗,讓大一、大二的學生在了解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時,充分認識今后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他們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為步入社會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舞蹈專業學生有很多舞臺實踐機會,每次演出都離不開專業教師的指導。因此,專業教師應在每次排練和演出中通過實踐來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例如,在一次大型舞蹈演出活動中,從排練到演出的時間較長,由于舞臺大小不合適,部分節目需要臨時更換,有的學生開始產生焦躁心理,還有的學生開始埋怨。這時,舞蹈輔導教師應及時召開座談會,幫助學生疏解不良情緒,不斷鼓勵學生,為他們加油打氣,讓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舞蹈節目排練中。教師應通過細節分析讓學生清楚地了解節目演出的思路,以盡快適應全新的演出計劃。在思政教育的幫助下,一項艱巨而繁雜的舞蹈演出任務在短時間內圓滿完成,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總而言之,在舞蹈專業教學中,為了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教師應重視在舞蹈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落實思政教育,在強化學生思想意識的同時,挖掘學生潛力,促進學生藝術能力的發展和文化素養的提升。在舞蹈教學和思政元素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在舞蹈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塑造,塑造學生的人格魅力和外在形體,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發展,進而在舞蹈專業人才培養中發揮思政教育的重要價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