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博文
2010年,我博士畢業后,入職四川一所極為普通的二本院校,當了一名教師。在大眾化教育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其中只有少數人能進入重點大學,更多的則走進數量龐大的普通二本院校。當然,這也符合二八定律。我所教的學生,大多出身平凡,要么來自不知名的鄉村,要么從毫不起眼的城鎮走出,身后有一個打工的母親或下崗的父親,和當下學霸們“一線城市、高知父母、國際視野”的高配家庭形成了鮮明對照。作為教師,我對他們的去向有著深深的擔憂。因為在嚴酷的擇業競爭中,二本院校生有著觸目可見的天花板。帶著這種傳統的思維,我對我的學生們要求非常嚴格。因為我由衷地希望他們能夠在畢業后,多一些就業的籌碼。不過近幾年我發現,我印象中的二本院校生已經突破了我的思維天花板,給我帶來了諸多驚喜。
很難想象,我在拿到博士學歷前經歷了什么。高考失利,專科升本科,又考了兩年研究生,拿到碩士學位后,又攻讀博士。我并不是炫耀我的學歷有多高,但是請容許我小小地驕傲一下,因為專科出身的我,能讀到博士學歷,我相信人數并不是很多。曾經有一件事深深地刺痛我。我在讀專科三年級時,馬上面臨畢業找工作,因為我的專業是文秘管理,對口的工作應該是企業的行政或秘書。我曾面試多家企業,由于我的學歷不高,我對工作并沒有很挑剔,但是每到最后一輪談到工資時,我的心就像是在冰窖里又被潑了一盆冷水。很難想象,給我開出的薪資竟然是每月800元。我記得一個面試官直接對我說,一個專科生,你還想月薪一萬嗎?后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讀到最高學歷。
我不止一次地把我自身的故事分享給我的學生們,令我欣喜的是,我的經歷引起很多學生的共鳴。作為二本院校的學生,雖然情況比當年身為專科生的我要好許多,但是面臨本科生遍地都是的境況,想要找到高薪工作也是難于上青天的。在我的鼓勵下,我們班有一多半的同學都選擇了考研究生。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叫史小梅的女同學,她來自一個小縣城中并不富裕的家庭,家里還有一個弟弟。在她七歲時父母出車禍身亡,是爺爺奶奶將姐弟倆撫養長大。其實,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能考上一個二本院校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但是從大一開始,她就決心要考研究生。身邊有同學說,你這種情況應該早早就業,供弟弟讀書,緩解家庭壓力。但是我卻鼓勵她說,賺錢可以晚幾年,但是讀書或許只有這幾年。功夫不負有心人,她考取了211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后進入一家傳媒公司上班,如今已是公司的副總,相信她現在的薪水應該抵過她這三年研究生所耽誤賺的錢了。
我還有一個學生叫陶君平,出生在大興嶺的一個小村子里,家里也有一個弟弟,比他小兩歲,父母是一個連火車都沒坐過的農民。他和我講,小時候的冬天冷得難以形容,帶著母親做的手捂子(手套),手都會生凍瘡。那里的農民大多連字都不識,種地全憑經驗。他是這個村子里唯一一個大學生,盡管在大城市人的眼中,二本院校并不算什么,但是在他們村里,卻是一件無比榮耀的喜事兒。為了改變當地的面貌,讓更多的村民重視子女的教育,他決心要考取家鄉的公務員,為當地的老百姓做點實事兒。每每想到這個學生,我的鼻子都有些酸。現在有多少出身貧苦的孩子,一旦離開家鄉,便頭也不回地奔向大城市,而這個學生,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再回到那個貧困的地方,只因為,他想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
去年,我通過微信得知,他現在已經是縣里扶貧辦主任。在朋友圈里,偶爾能看到他和一群脫貧的居民合影的照片,我堅信,在他的努力下,一定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走出鄉村,接受更好更高的教育。
計劃經濟時代的高等教育,有畢業包分配的就業保障,所以那一代人的就業觀念,體現了對穩定性的強烈渴望和對集體、國家的明顯依賴;而這一代的學生,他們一入校就接受自主擇業的觀念,并在多年市場經濟的洗禮中,通過商業和競爭的通道,完成了自我社會教育,因此他們更認同商業的準則,也更有創業的勇氣。
于小米是我帶過的思想最活躍的學生。她出生在山東的一個村子里,家里還有一個弟弟。她上大學的學費、生活費全是靠當家教、做服務員賺來的。因為她的父母說,家里只能供一個人念書,供了她就不能供弟弟。小米堅定地說,姐弟倆都要讀書,所以她靠自己賺錢完成學業。從上學開始,她就沒打算考研、考公務員,她知道自己并不具備考研的條件。在大學期間,她賣過手機卡,賣過復習資料,擺過地攤,當過家教。月收入可達一萬元,是當時師生圈里名副其實的小大款。當時互聯網正迅猛發展,她利用這個風口,開始做自媒體。起初是在QQ空間、博客中發表原創文章,積累了幾十萬的粉絲。后來有了微信公眾號,她又開始做起了微信公眾號。畢業前夕,其他同學都在忙著考研找工作,只有她,穩穩地坐在寢室里,抱著電腦碼字。
畢業后,她沒有找工作,而是專心經營自己的公眾號。通過微信,我每天都能看到她在為自己的公眾號代言。講實話,能做到日日更新原創文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次我們見面,我發現她的手指纏著膏藥,她說是天天敲鍵盤,手指有些勞損,但是又不能停止寫作,只能用藥物緩解。如今,她的公眾號已經有近百萬的粉絲,年收入在百萬左右。為了將事業做大,她還注冊了一家小公司,現在公司已經有五名員工,她正在自主創業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對于大學生創業這件事,我還是持鼓勵的態度。我并不是說在沒有資源、資金、背景的條件下就盲目創業,而是說,創業是大學畢業后的選擇之一。像于小米一樣,在一個領域深耕,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并不是別人成功了,你就一定能成功。這跟你的專業、個人能力、經濟支撐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關系。
除了考研考公創業成功的少數人,大部分畢業生還是要選擇進入職場工作。作為二本院校畢業的員工,他們很少會有機會進入優秀企業的核心崗位,但是并不是說他們沒有機會過得很好。
我的學生小敏畢業后就一直在上海邊遠地區的一家工廠做外貿銷售員。她跟我聊微信的時候告訴我,畢業之后的第一年,她存了2萬元,第二年存了6萬元,第三年存了差不多8萬吧,第四年存了10萬,第五年級別晉升了,工資也比之前高了不少,那年存了20萬。我想說的是,往后的日子總會越過越好,即使眼前的工作比較辛苦、比較累,只要不放棄堅持,付出總會有回報的。
我的學生杜強畢業還不到兩年,換了兩份工作,目前算是穩定下來了。雖然在大學的時候做過很多的兼職,但真正畢業之后工作的狀態和讀大學的時候兼職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他的第一份工作比較辛苦,在公司的生產車間中當技術員。即使晚上12點有技術上需要他解決的問題,也會打電話讓他去解決,那個時候離家又遠,只能騎自行車去加班,而且還會不停地加班,感覺生活沒有了年輕人的激情,最后辭職不干了。現在的第二份工作,是在教育行業,在校外的培訓機構當老師。一方面,他想著繼續考教師編制的事業單位,另一方面,教師比較輕松點,早上學生在學校上課,偶爾可以睡睡懶覺,晚上也不會太晚下班,還能接受。
我的學生王昊已經畢業六年了。剛畢業那會兒不知道,以為政府機關單位的合同工有轉正的可能,就選擇合同工。那個時候工資一個月2200元。王昊和我說,他都不知道怎么堅持下來的。合同工做了兩年,去了一家小的公司,工作還可以,也比較輕松,堅持了三年,去年考上了縣里的一個事業單位,他就果斷選擇辭職,去事業單位上班了。
我還有其他學生,分布在各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只是列舉出幾名有代表性的學生的歸宿。幾年來,我目睹著這個群體從學生時代到完全步入社會,并和這個時代產生真實的關聯。他們,如一個個固定的錨點,成為我對國情最直接的觀測點。他們以一個個真實的生命,成為我對時代最真切的感知。雖然二本院校的起點要稍低于重點大學,但是通過后天的努力,還是有很大可能性逆襲的。通過和畢業的學生聊天,我總結出幾點經驗。
首先,要看淡專業對口。如果專業不能對口,雖然對于知識的學習好像是一種浪費,但是大學培養的學生并不一定要專業對口。如果想找到一份工作,如果自己感興趣,專業不對口也要接受。也就是不能非專業對口不去,可以稍作修改。
其次,要看淡地域選擇。現在很多人還是喜歡去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誠然,這些城市機會較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壓力更大,而且大家都往這些城市去,機會就不會那么多了。一線城市看起來工資很高,但是花費一樣很大,最后能夠留下的就不多了。現在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一些二線城市,甚至三線城市也是不錯的,工資看起來不多,但是花銷也相對不多,生活也較安逸。如果不是有什么雄心壯志,在小城市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后,要看淡鐵飯碗。很多人找工作一定要找一份穩定的,所以每年有那么多人選擇考公務員。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一直穩定的,唯一可以依靠的是穩定的能力,持續的學習力,這才能保證自己一直有飯碗可端。現在的高校,主要的目的是培養符合崗位需求的“就業主體”。學生剛進入校門就被輔導員告知就業的壓力,可以說,剛剛卸下高考的重負,就繃上了找工作的弦。隨著就業不確定性的增加,學校為了增加就業的籌碼,往往沒有經過嚴密的專業論證,就增設過多工具性的課程。此外,大學考證成風,學生無所適從,盲目跟風,被各類考試牽引,根本沒法好好錘煉自己的專業能力。許多二本院校的氛圍,在極其強烈的就業壓力下,越來越像職業院校。隨著教育市場化的推進,他們大學畢業以后面臨的生存壓力,諸如住房、醫療、子女教育,都只能在徹底市場化的社會語境中由他們自己承擔。
概而言之,這些二本院校畢業的學生們,整體上實現了讀書改變命運的古老承諾。對那些通過考公順利進入體制的學生而言,這種通道,顯示了大學教育最為直接和原始的價值,以及時代給他們提供的公平機會。對那些順利進入銀行、證券機構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成就,得益于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學校提供的就業優勢。對那些一直堅持夢想,愿意在市場中搏擊,敢于自己創業的學生而言,這是他們的自信在時代和自我的認知中最好的證明。
二本院校畢業生作為最普通的年輕人,是和腳下的大地黏附最緊的生命。他們的生存空間、命運前景,社會給他們提供的機遇和條件,以及他們實現人生愿望的可能性,是中國最基本的底色,也是決定一代人命運的關鍵。不管怎么說,大學的文憑就像是一張車票,清華北大的是飛機票,985、211的是臥鋪票,普通本科的是坐票,而專科生是站票,但不管是哪種方式,最終都會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