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郭美濃
靈活用工優勢凸顯在“靈活”兩字,復雜性也顯示在“靈活”上。
之于常規用工形態,靈活用工對用工企業來說意味著高效快捷、降本增效。其實,靈活用工背后的邏輯復雜性遠超常規用工模式,在勞動力來源、教育培訓、工作地點、時間、任務、管理方式、結算支付上均與常規工作方式不同,這些靈活用工的難題,需要政策、法規、技術各方面的強力支持。


其中,數字化時代的技術,為完美實現靈活用工提供強有力的底層支持,依托于各種先進技術,無縫擬合用工雙方聚焦點,這是靈活用工得以實現的根本。
目前靈活用工領域豐富的技術解決方案已逐漸搭建出完整的平臺服務閉環,用工方和就業者的人才匹配、勞動力調配、技能認證、勞動管理、薪資結算、信用機制等問題已得到一一解決。技術支持已為國內靈活用工進一步發展提供助力和保障。
靈活用工之所以能降本增效,是因為靈活用工可滿足臨時性、即時性的用工需求,極大節約企業的人資成本。完善、順利的用工/就業流程起始于用工方和就業者的高度匹配。精準觸達靈活用工/工作群體,確定好維度并進行篩選,實現雙向評估,并形成合作意向。
目前,外部技術已在人才搜索、篩選和評估環節發揮重要作用,主要通過數據積累和分析以達到智能、精準。
目前國外知名廠商ADP Workmarket推出了“勞動力云” ,方便篩選儲備、快速觸達和匹配靈活勞動力。用工方可對其擁有的公共勞動力云組群設置詳細的要求,平臺系統將為用工方自動移除不滿足其要求的就業者成員。用工方面對靈活勞動力需求,可通過各個類型、要求不同的勞動力云快速觸達就業者,為雙方的高效匹配奠定了基礎。
國內一些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也開始應用AI人崗匹配技術,基于招聘歷史大數據,采用傳統機器模型、深度學習模型及概率圖模型,實現簡歷智能解析。
在智能、精準外,匹配速度也是靈活用工成敗的關鍵。目前,國內外企業大多注重對勞動力供需數據的精準分析,以實現勞動力調度的即時性。例如美國的餐飲業臨時派遣平臺Jitjatjo,在就業雇傭環節,一方面采用算法精確評估平臺供需,另一方面吸納可補充平臺勞動力供應短缺的就業者,以實現快速上崗。在智能匹配環節,則通過歷史數據分析來精準定價,并通過價格調節不同時段、地段的勞動力供需,以實現即時上崗。
在常規就業中,用工方通過“試用期”去鑒別人才,投入大把時間去幫助人才學習與成長,但是面對任務緊急、時間倉促的靈活用工,用工方不會為靈活崗位提供培訓,而是預期就業者已具備所需技能,靈活就業者的技能學習、訓練需自行完成,并在雙向匹配環節中提供有力證明,而如何快速識別“大神”和“菜鳥”,就成了一大問題。



對此,靈活用工平臺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可提供技能分級考試及認證或自由職業者綜合認證,滿足用工、就業雙方需求。例如日本靈活用工平臺Lancers,對平臺上滿足特定成就、獲得收入達標、用工方評價達標的自由職業者給予認證。用工方可根據自由職業者是否經過認證、認證級別獲得對其綜合實力的初步判斷。
基于靈活用工場景的特殊性,用工方和就業者在合作全程始終存在遠程溝通需求,工作過程中,勞動力的管理、項目遠程管理,都必須通過技術手段予以實現。而各項技術,已經在遠程管理中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社交性軟件數量眾多,其中,實現靈活用工的即時信息技術已經在各類用工產品中得到廣泛應用,遠程溝通已然實現。
而勞動力管理則憑借人事功能線上化得以實現,云盤加持促進靈活用工中的知識共享和沉淀,例如釘釘可提供簽到、考勤打卡、流程審批、智能人事、出差管理等人事功能的線上化,釘盤提供云盤功能,細分為團隊知識庫、就業者工作空間、全員共享看空間、群聊文件。
實時定位功能實現線上自助考勤打卡與監控勞動進度,當就業者遠程為用工方提供產品或服務,定位功能協助用工方確認就業者的工作狀態。對于送貨、跑腿類的靈活崗位,定位功能方便用工方確認就業者工作進度,對于強調即時性的靈活崗位,定位功能方便用工方確認就業者距離和到崗時間。
“時間表”電腦客戶端則實現遠程記錄工作時長和工作狀態。國外靈活用工平臺已廣泛應用“時間表”功能,例如Upwork用于時薪制結算方式下的工時記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