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夢珍
【摘? 要】“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是對軍營生活的真實寫照,退役士兵在經歷了兩年的部隊生活后,選擇重返校園,成為一名復學大學生,他們的學習、生活、社會環境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針對這一部分學生,高校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改革要求、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前提下,高校應從專業知識教育、人際交往、心理健康、職業規劃等方面,探索出一條符合退役復學大學生思想、生活和學習特征的加強退役復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措施,進而加強對退役復學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退役復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國務院、中央軍委曾出征兵命令“依法可以緩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學校就學的學生,本人自愿應征并且符合條件的,可以批準服現役,原就讀學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保留其學籍,退伍后準其復學”。在國家大力鼓勵退役大學生復學的新形勢和新政策下,越來越多的退役士兵選擇重返校園,全國各個高校也陸續開始招收退伍復學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而且,隨著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規模的不斷擴大,退役復學大學生這個群體也將不斷擴大。及時有效解決退伍復學大學生的適應性問題,準確把握他們的思想特點,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并使之健康成長,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
1.加強退役復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退役士兵選擇重新回到校園接受教育,高校如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做好退役復學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這一群體做好從學校到軍營再回到學校這整個過程的角色轉換,使他們更快更好的重新適應校園生活,并且可以在思想水平和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跟上其他普通大學生的腳步,這些工作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
1.1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黨和人民對青年寄予了厚望”。“強軍夢”背景下,退役復學大學生應該要深刻了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光榮歷史和偉大歷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和偉大的中華民族。“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高校應把立德樹人作為退役復習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從各方面不斷培養青年鑒定的理想信念、優秀的意志品質,不斷增強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把青年一代培養為信念堅定、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1.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退役復學大學生重返大學校園,對于學校校風、學風、行為準則等不太熟悉,對于其中蘊含的校園文化、價值觀念等更是陌生,高校通過加強退役復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這部分群體的價值觀念,進而加強校園文化。同時,高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給大學生提供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氛圍,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這也是高校思政工作新時代面臨的新課題和新任務。
1.3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
新形勢下,退役復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目標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教育內容注入了鮮活的思想、知識,在進行政治教育的同時,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人文素質教育、集體主義和奮斗精神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把退役復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項"基礎工程"抓好,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實,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才能實現。
2.新形勢下退役復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2.1互聯網時代退役復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沖擊
大學生士兵從信息相對封閉的軍營回到網絡通暢的校園,移動互聯網、網絡游戲等的普及為學生提供了便利,但同時,對退役復學大學生產生極大誘惑力,如果過度沉迷其中會忽略學習和人際溝通。課堂教育的主體從教師變成了學生以及雙向性的師生互動,這種雙向互動、符合學生個性特征的開放課堂,對于退役復學大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受到困難。
2.2退役復學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開展困難
近幾年,國家大力鼓勵退役士兵返回大學校園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但國家教育改革對大學生教育管理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課堂教學內容和課程考核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強調以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為考核標準作為人才評價體系的重要指標從而達到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但退役復學大學生對于新的培養方式難免生疏,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可能會出現接受程度跟不上普通大學生。除此之外,退役復習大學生習慣了部隊的軍事化管理,對于學校的校規校級一時難以接受,這也使學校在教育管理中增加了極大難度。
2.3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心理面臨巨大沖擊
從部隊到校園,從士兵到學生。退役復學大學生在返回校園后,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凸顯。在學習方面,退役士兵和普通大學生相比基礎差別較大,兩年學習的斷層使得他們學習面臨更大困難,對于退役復學大學生性格和意志力提出更高要求。在人際交往方面,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年齡普遍比周圍的同班同學大,不同的生活人際圈子,使他們與同學之前缺乏共同語言,因此,退役復學大學生要融入班集體則需要更多的努力。
3.加強退役復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路徑
3.1加強學業幫助,知道制定規劃
新形勢下加強退役復學大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的前沿熱點學習,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高校應成立專業的學業規劃指導部門,建立一支專業的學業規劃指導團隊,并制定相應的保障政策,在政策上給予相應幫助,對不同專業不同方向的退役復學大學生,安排專門的指導教師,指導其進行學業規劃。并將退役復學大學生思政工作作為院系專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思政課堂的主渠道作用,通過課堂思政、課程與技能證書相結合、加強學風建設等方面指導學生。
3.2開展多形式、多途徑的思政教育活動
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并以形式政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要內容,全方位、多角度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講座、論壇等方式,定期在校園里組織形勢報告會,對退役復學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在校學生及時了解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的最新成果,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高校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場所,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學校應該努力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與形式,使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有機結合,讓大學生群體知榮明恥,推進社會和諧發展。
3.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環節。高校應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組織心理健康活動,傳授心理疏導的方法,讓學生深入了解心理學知識,消除負面情緒。同時,心理輔導員應定期對退役復學大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及時了解與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態、行為方式及心理動態,發現學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困惑,通過心理咨詢、朋輩心理輔導、心理團輔等方式幫助學生走出困境。
4.結語
新時代的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在“強軍夢”背景下,對退役復學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退役復學大學生經歷過軍旅生活,有著特殊的人生經驗,、思想較為成熟、精神風貌煥然一新,與以往有很大的差別。但是,退役大學生面臨著回歸校園的問題困擾。在互聯網這個飛速變化和發展的時代,面對退役復學大學生思想信念和價值取向的復雜化,高校應因時而變,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制定符合退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學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