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雄 梁偉 王杰趙 王開超
摘要:現代物流產業云南省重點打造的八大重點產業之一,也是昆鋼的兩大核心主業之一,為順應產業的轉型發展趨勢,昆鋼提出了以物流板塊為核心,打造組合產業供應鏈立體生態圈的規劃,生態圈整合鋼材、有色、農產品等產業供應鏈上的生產、貿易、物流、加工、金融、汽車后服務等業態服務,實現共建、共享、共贏。
關鍵詞:供應鏈;區塊鏈技術;智慧云倉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智慧供應鏈云倉平臺(以下簡稱智慧供應鏈云倉平臺)主要打造第三方倉儲資源交易運營及管理平臺,為貨主、倉庫方、承運商、駕駛員等角色提供倉儲資源交易、倉儲業務協同、數字倉單融資、倉儲管理、倉儲智能輔助應用等綜合性的運營、管理支撐服務,實現供應鏈生態運營的有效拓展。項目建設上線,使供應鏈生態的線上化運營從現在的交易、運輸、結算、支付、金融等服務進一步拓展到倉儲資源配置、協同和倉單金融等應用;實現倉儲資源有效配置及管理,通過倉貨匹配、需求服務匹配等應用,有效整合及優化倉儲服務資源配置;在平臺支撐下,提升倉儲管理及客戶服務水平;實現運輸倉儲一體化協同,進一步提升運輸與倉儲的業務協同和貨主、物流公司、司機、庫方之間有關角色協同,有效提升業務效率和用戶體驗。
一、項目背景
昆鋼物流產業板塊園區、倉儲資源眾多,已建及在建總共有13個園區,倉儲面積僅寶象物流就超過80萬平方米,然而這些資源配置效益低、管理粗泛、業務協同效率低等問題非突出。為改善上述問題,急需推進智慧供應鏈云倉平臺的建設,通過倉貨匹配提升資源利用效益,通過與智慧供應鏈云平臺的對接提升業務協同效率,通過升級改造倉儲管理實現現代倉儲精準管理,同時通過云倉平臺集成物流網監管有效開展存貨倉單質押融資業務。
二、智慧供應鏈云倉平臺的定位
基于昆鋼物流產業板塊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規劃,建議寶象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智慧供應鏈云倉平臺定位為“互聯網化第三方混合云倉”,首先平臺是互聯網化的,這是“云”的核心,要實現倉儲網絡及供應鏈相關環節角色的高效協同;其次平臺是第三方混合云平臺,即以服于自有資源及供應鏈生態伙伴為主(私有特點),同時兼顧向其他企業提供平臺服務(公有特點)。
智慧供應鏈云倉平臺是一個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應用的平臺體系,主要包含云倉在線、云倉管理、云倉監管、云倉智助、試點倉庫改造等方面內容。為用戶提供倉儲資源搜索配置、庫存數字化管理、庫內業務管理、物聯網監管、智能輔助應用等智慧化、體系化倉儲管理全面應用。
三、智慧供應鏈云倉建設重點
打造寶智慧供應鏈云倉平臺這一戰略體系的首要目標是通過數字化的手段把分散在各處的倉庫進行連接和協同,企業能夠實時掌控產品上下游各環節的庫存和銷售數據,利用監控、智助換單機、PDA等設備的應用,并結合倉庫作業策略、訂單交易、智能設備應用等,提升倉庫管理效率,改善庫存管控策略,實現全網多倉協同與調度,從而實現以車為中心到以貨為中心的升級。通過打造智能化倉儲應用場景,與運輸、供應鏈金融、配套商城等系列業務融合,形成生態閉環。為促進倉儲供應鏈的集約化、智能化發展貢獻中堅力量,最終實現促進產業供應鏈降本增效,轉型升級。
智慧供應鏈云倉平臺結合寶象物流線下物流網絡資源,立足已建寶象智慧供應鏈云平臺,打造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應用的云倉平臺體系,主要包含云倉在線、云倉管理、云倉監管、云倉智助、試點倉庫改造等方面內容,結合PDA、自助換單機等智能設備的應用,為用戶提供倉儲資源搜索配置、庫存數字化管理、庫內業務管理、物聯網監管、智能輔助應用等智慧化、體系化倉儲管理全面應用。
四、技術創新方面
1.基于JAVA微服務架構實現模塊即服務:基于微務架構,采用可裝卸式的模塊化設計,“高內聚、低耦合”,可以實現功能復用,支持快速迭代,應對高并發訪問,確保智慧供應鏈協同平臺的系統穩定性、持續迭代。
2.分布式部署與集群等技術的組合應用實現高負荷分流:通過分布式部署、集群技術、緩存技術及Tengine代理分流等技術的組合應用,有效提升系統高容錯性、可擴展性、高效并發性及響應效率,確保智慧供應鏈協同平臺快速部署、快速擴展、快速容錯,保證系統持續穩定,并承接高負荷訪問。
3.基于狀態流及3G(GIS+GPS/北斗+GPRS)技術應用實現過程可視化管控:通過狀態流及定位跟蹤技術應用,實現了交易、服務、派車、出庫、發貨、在途、到達、收貨等全流程的可視化跟蹤和應用,確保供應鏈全流程閉環且風險可控。
4.基于SSL加密、CA認證及區塊聯盟對接構建安全可信生態機制:在訪問傳輸層對網絡連接及數據包進行SSL加密,對于關鍵操作采用CA身份認證,對于關鍵數據流進行區塊聯盟鏈對接,構建數據安全傳輸、身份不可抵賴認證及業務流不篡改的透明、誠信機制,確保供應鏈生態的長期性運營。
5.建設區塊鏈基礎服務平臺,實現從“互聯網+”到“區塊鏈+”的提升應用:基于區塊鏈Hyperledger等底層技術搭建聯盟鏈基礎服務平臺,區塊鏈應用一期將會員賬戶開設、寶通流轉、數字運單、數字倉單等數據上鏈,并在合作金融機構部署共識節點,實現寶通融資、倉單融資應用與金融機構的對接,充分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可追溯性、公開透明、數據共享等特點,來提升智慧供應鏈生態運營的口碑和公信力。
五、模式創新方面
1.基于區塊鏈架構的基礎服務平臺設計,實現“1+N”模式,“1”是指一個供應鏈基礎服務平臺,“N”是指多個業務運營平臺,“1+N”的設計理念是智慧供應鏈生態運營平臺實現一體化集成的基礎。
2.通過平臺優化供應鏈資源配置,提供倉儲、運輸、配送、支付、金融等供應鏈各環節的解決方案,從倉儲資源到中小客戶實現類標準化。
3.供應鏈金融新模式探索,對供應鏈內部交易和融資獲得渠道的完全整合,減少貿易環節和融資環節外的割裂成本,提供有針對性融資服務。同時,通過對貨權動態監管及企業專用托管賬號來實現銀行貸款風險控制,簡化針對貸款企業的審查,協助銀行做好貸款管理,為該平臺的會員企業提供貸款。
參考文獻:
[1] 方俊杰,雷凱 面向邊緣人工智能計算的區塊鏈技術綜述 ?應用科學學報
[2] 楊云飛 ?云倉“新貴”物聯億達 中國物流與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