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杏樹是我區優勢果樹之一,生長快,抗性好,適應強,因而廣泛栽植。文中分析研究了杏樹土肥水管理栽培技術。
關鍵詞:杏樹土肥水管理;杏樹栽培技術;杏樹
杏樹對于農民增收致富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此,本人作為一名林業工作者分析研究了杏樹土肥水管理栽培技術,以方便廣大農民。
一、杏樹的土壤管理
杏樹抗逆性強,往往栽植在土壤貧瘠、結構不良的丘陵、荒山及沙化較重的地帶。如不重視地下管理,杏樹會表現出生長勢衰弱、大小年現象嚴重、敗育花率高、坐果率低、果實品質下降等不良癥狀。生產實踐證明,杏樹雖耐粗放管理,但加強土壤管理,改善土壤條件,則可明顯提高產量和品質。
1、土壤深翻熟化。土壤深翻的作用是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狀,加速土壤熟化,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增強土壤的保肥蓄水性能,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根系生長,加強樹勢,從而達到提高產量和品質的目的。
深翻時間以秋季果實采收后樹落葉前進行較為適宜。因杏果實成熟早,采收后樹體還有相當長的生長期,傷根在當年便可愈合,同時,深翻后還可促進新根的發生,并可消滅部分越冬害蟲。
2、樹盤土壤管理。樹盤就是樹干周圍修起土埂,便于進行灌水。就是沒有灌溉條件的杏園,修樹盤則有利保水。
夏季覆蓋樹盤可降低土溫,有利于根系的生長,春季可延遲杏樹萌芽開花物候期,避免晚霜危害。覆蓋物厚度一般在10cm左右,所覆蓋的秸稈等有機物經1~2年腐爛后,結合土壤耕翻埋人地下。
3、行間土壤管理。(1)幼年杏圓行間管理幼齡杏園樹冠小, 根系少,行間的空地可以用來間作大豆、花生、 紅薯、馬鈴薯等矮稈作物,這既經濟利用土地,增加杏園經齊收人,達到“以園養團、以短養長”的目的:同時,間作物對土壤還起到程益作用,防止土壤沖刷,越少面為宮,增加士壤腐殖質含盤并提高士壤肥力。所以,幼齡果園間作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措施。(2)成齡杏園行間管理成齡杏園行間、空間縮小,不宜再間種作物。土壤管理可采用清耕法,山地杏園可采用生草法。
生長季里,株間除草,行間淺翻。一年內進行3~4次,保持全園無雜草。清耕法的優點是提商和保存了士壤中的水分和養分,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增強微生物的活動,有機質易于分解,有效養分補給及時,施肥效應快,因而利于根系生長。但清耕法也有缺點,長期清耕會造成土壤貧瘠,破壞土壤結構,土壤有機質減少。所以清耕的杏園要多施有機肥,以調節土壤中水、肥、氣、熱等環境條件。
二、杏樹的施肥管理
1、主要營養元素對杏樹生育的影響。杏樹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多種營養元素,如氮(N)、磷(P)、鉀(K)、鈣(Ca)、鎂(Mg)、硫(S)、鐵(Fe)、錳(Mn)、硼(B)、銅(Cu)、鋅(Zn)等,都是杏樹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其中氮、磷、鉀需要量最大,現將氮、磷、鉀對杏樹生長發育的作用,介紹如下:(1)氮是杏樹生長和發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成分。氮素適中可促進樹體營養生長,增強樹勢,提高坐果率,增加單株產量,增進果實品質。(2)磷是細胞核、卵磷脂、酶、維生素等的組成部分,并參與糖類代謝作用,促進細胞分裂,增強果樹的生命力,促進組織成熟與花芽分化。(3)鉀素可促進杏樹梢粗壯,加速組織成熟,提高樹體的抗寒、抗旱能力。并可促進杏果實膨大、提早成熟,使果實含糖量提高。
2、施肥種類、時期和施肥量。杏樹施肥和其他果樹一樣分為基肥和追肥兩大類。
(1)基肥是指在較長時期供應 杏樹多種養分的基本肥料。基肥以有機肥料為主,如圈肥、廄肥、堆肥、綠肥、腐熟的雞糞及人糞尿等農家肥。我國杏樹多栽植在較貧瘠、土壤結構不良的土壤中,所以多施基肥對改良土壤,增強樹勢,減少敗育花率,提高產量和果實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2)追肥是根據杏樹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對養分的需要而補充的肥料。第一次花前肥,于開花前半個月施人,以速效氮肥為主,成齡樹每株施0.5~1.0kg尿素;第二次在硬核期,以速效氮肥為主,輔以磷、鉀肥,成齡樹每株追施尿素0.5~1.0kg、碗酸鉀1.0kg、過磷酸鈣1. 0kg,也可施磷酸二銨1~1.5kg;第三次在采前半個月,追施鉀肥1次,成齡樹每株施硫酸鉀0.5~1.0kg; 第四次在采收之后,如采后不施基肥者,則此次追肥量宜大,并應氮、磷、鉀肥全面施用,成齡樹每株施尿素1.0kg、磷酸二銨0.5kg、硫酸鉀0. 5kg。 此次追肥對花芽分化有重要作用。如施行采后施基肥,則此次追肥可免。
追肥常采用穴施,在樹盤內均勻地挖10~20cm深的坑穴若干個,將肥料施后覆土。化肥施后不宜立即澆水,應過1~2天后再澆水。
三、杏樹的灌水和排水
1、灌水時期與灌水量。杏園灌水的時期和灌水量視氣候條件、土壤水分狀況和物候期的不同而定。在我國北方千旱少雨地區,第一次澆水在杏樹花芽開始萌動時進行,最遲不晚于花前7~10天。這次灌水可保證開花、坐果和枝條第一次生長的需要,也有推遲花期、減輕晚霜危害的作用。這一次的灌水量宜大,每公頃需450m2左右,使土壤含水量達到70%左右。第二次在硬核期。此期是杏樹需水的關鍵時期,對杏果發育、枝條生長至關重要,也叫需水的臨界期。
2、灌水方法。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施地溝灌,切不可采用大水漫灌,或以樹行為畦,由頭灘到尾的通灌方法,既浪費水,又澆不均勻,還容易引起土壤板結和返堿。
在有條件的地方,可施行噴灌和滴灌。杏園噴灌宜采用高噴頭(有利防箱)。在一時還不具備裝置滴灌設備的干旱山區,可采用簡易灌法。此方法是河北省懷安縣南辛屯村群眾創造的節水經驗。即將能裝30~50kg水的塑料袋裝上一個直徑3mm、長10~15cm的細塑料管,將塑料管與水袋連接處用細鉛絲扎住,扎的松察以不使邊緣漏水又能使水通過水管滴出為度。
滴水速度以每分鐘滴10~10滴為宜(約每小時出水2kg).將塑料管先端剪成馬路形,以免堵寒。饒水時,在樹盤邊緣挖深2東右有的統3~4個,坑要外低里高,有25左右的斜度。把茂模本的領子放在坑內,使水管向下理入土中,水修進周街土壤供杏根吸收。水袋上覆土或用木板等物遮盜,防止日曬。
參考文獻:
【1】王連君、唐雪東主編:《李杏桃山楂樹栽培技術》,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9月。
【2】https://www.cnhnb.com/xt/article-44831.html,惠農網,杏樹高效栽培管理技術.
作者簡介:李曉峰(1965.08),男,漢族,吉林通榆人,營林工程師,現任職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蘇公坨鄉綜合服務中心,研究方向為林業生產栽培管理,果樹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林業生產經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