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楨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社會公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雖然這能夠提高我國公民對生活的滿意程度,但是隨之而來也伴隨著諸多的健康疾病危害我國公民的身體健康。在這其中糖尿病就是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慢性疾病,該種疾病不僅恢復較為緩慢很難根治,而且在治療的過程中一般的療程很難立刻見到療效,很容易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上造成較大的打擊。而且該種疾病普遍集中于老年人群體,老年人群體自身的免疫能力本身就較為低下,自我管理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已經開始退化。一旦患上糖尿病,極易造成其生活上的困難,因此本文針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展開研究,立足于同伴教育的方法提出相關的優化措施,希望能夠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關鍵詞:同伴教育;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護理方法
一、對糖尿病患者護理方法優化的必要性
糖尿病的歷史由來已久,而且在近些年來處于一種不斷攀升的發病率上升態勢。這與我國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而且該種疾病具有著復雜性和長期性等等諸多的特點,在臨床治療的時候,大量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經受復雜而且較為長期的治療,才能夠避免病情的加重。一般來說患者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并且服用大量的藥物,同時還得嚴格控制飲食和生活作息,定期對身體進行監測等等這些復雜而且嚴格的治療過程,很容易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對于身體來說也是較大的負擔。所以治療過程中產生焦慮抑郁的情緒在所難免,而這種心理狀態不僅僅會抑制身體的自我恢復能力和身體免疫能力加重病情,還很有可能導致患者抗拒治療,拒絕醫護人員的幫助等等不良情況的發生。但是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通過心理護理和心理干預對患者進行護理,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緊張抑郁情緒。幫助患者建立一個良好的心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調節情緒的能力都會大幅度的上升,所以采用心理干預措施優化服務體系,能夠大幅度的提高臨床護理的水平,幫助患者正確的面對疾病,提高治療效果,由此可見,對護理體系進行優化勢在必行。
二、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實驗對象均是到我院進行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在選擇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均是獲得患者及其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在不耽誤治療的前提展開相關的跟蹤調查。該詞研究的糖尿病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的成員選擇具有隨機性,年齡覆蓋范圍較為廣泛。
三、研究方法
1.干預方法
其中干預組所采取的護理方法,就是在原有的傳統護理體系之上加上心理干預。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同伴教育通過將具有相同社會背景或者是類似的生活經歷,以及具有共同語言和生活習慣的患者聚集在一起,形成干預組,同時向干預組的所有患者分享信息和行為技能,以此來達到醫療教育的目的。
而對照組仍然是傳統的健康教育和護理方法,主要通過護理人員作為健康教育的責任主體向患者宣教需要注意的生活事項,例如飲食控制,作息控制,定期進行身體監測等等,并且輔助醫生完成相關的藥物治療和身體治療醫療過程。以當面講授為主視頻教授為腹直肌對患者對接。干預組在以此為基礎之上進行同伴教育教育的主體由個體演變為群體。
2.選擇及培訓
同伴教育的選擇并不是隨機的,而是通過醫護人員的推薦或者是患者相互推薦作為選擇的依據,入選的標準則是具有著統一性均是患有2型糖尿病三年級以上的患者,而且在入院治療的過程中積極配合,自身血糖控制的較為良好,具有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尊重醫護人員,對于糖尿病本身有著一定的了解,并且樂于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能夠穩定的承擔同伴教育者的相關工作,并且保證同伴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
醫護人員對同伴教育者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培訓,主要包括對糖尿病病史的講解,相關重點知識的傳授,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飲食控制能力,作息控制能力等等方面的傳送。這些知識的傳授能夠幫患者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除此以外同伴教育者必須學習,如何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將這些知識傳授給其他的患者,并且能夠總結相關經驗,不斷的去除取精優化自我管理流程。在培訓結束之后,要對相關的同伴教育者進行考核,只有考核通過之后才能夠正式的成為教育者。
3.同伴教育施加干預
同伴教育者在培訓結束之后要參與一次為期三個月的同伴教育活動,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主要要完成的工作為分享自身的經驗,同伴教育者與醫護人員最大的差別并不是站在護理人員的角度,而是以同伴的身份進行講解,所以在工作開始并不能直接講授相關的醫學常識,而是分享自身患病的護理經驗,尤其是著重對治療過程中自身的心理變化和自我管控經驗進行分享,這才是患者最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另一方面要進行心理護理,著重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跟蹤,及時的進行疏導和關懷,減輕其他患者的心理壓力,最后。進行相關醫學知識的講解,圍繞糖尿病的知識講授,戒煙戒酒運動飲食方面的心得體會。
四、結論
通過施加心理干預不難發現肝瘀阻的患者心理狀態明顯轉好,配合醫護人員工作的熱情也大幅度的上漲,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干預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心理上的恐懼也會對自身的康復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要施加心理干預方法,通過同伴教育進行心理護理,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患者才能夠以一個更加優良的心態參與到治療療程之中,不僅能夠有效的減輕自身的壓力,優化生活習慣,以此來達到提高身體機能的目的,把治療療程的治療效果充分的激發出來。
參考文獻:
[1]陳剛.探討2型糖尿病心理障礙及其對糖尿病治療效果的影響[J].心理月刊,2021(17):191-193.
[2]何春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和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21(0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