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祥磊
摘要:消防救援隊伍改制轉隸后,承擔著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對標“主力軍、國家隊”的職能定位和“全災種、大應急”的職責使命,如何快速提升隊伍專業處置能力是迫在眉睫的問題。本文從制約戰斗力生成的深層次原因入手,結合消防救援隊伍實際,提出了針對性對策路徑。
關鍵詞:全災種;大應急;消防救援;專業處置能力
前言:
2018年11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致詞,標志著消防救援隊伍的換羽新生。總書記在訓詞中明確要求,國家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的重要職責。使命任務從“單一災種”向應對“全災種”“大應急”轉變,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防火滅火和搶險救援,進一步擴大到包括地震、洪澇、旱災、危險化學品、核事故等各類災害事故處置。
面對新形勢、新使命、新要求,消防救援隊伍堅持戰斗力標準,全面加強實戰實訓和專業培訓,成功打贏了2018年四川達州“6?1”好一新塔沱商貿城火災撲救、2019年江蘇響水“3.21”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爆炸火災事故處置、2020年江西環鄱陽湖流域抗洪搶險等一系列大仗硬仗,但客觀地講,“專家型”指揮員和“工匠型”消防員較為短缺,一些災害處置訓練還沒有納入現行訓練體系,仍然面臨著特殊災害裝備配備針對性不強與裝備革新滯后的挑戰。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專業能力建設這個核心,從力量體系、訓練模式、響應機制等方面找路徑、出實招,切實擔負起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職責使命。筆者就如何提高隊伍綜合救援能力、提升專業處置水平做以下探討:
一、以授旗訓詞為指引,強化使命擔當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消防救援隊伍,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訓詞精神,旗幟鮮明地講政治,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始終牢記囑托,將人民群眾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大力弘揚舍我其誰、用我必勝的精神,做到刀山敢上、火海敢闖。此外,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國家隊”,務必堅定初心使命,把個人理想融入到綜合應急救援事業中,培育居安思危的大格局、大智慧,牢固樹立“全災種、大應急”風險管理意識,堅持“備戰即作戰”理念,時刻保持知識恐慌、本領恐慌、能力恐慌的壓力感和緊迫感,努力探索防災、抗災、減災的新對策。
二、以專業能力為標準,加大人才培養
要制定短期和長遠人才規劃,在實戰中發現人才、在實戰中培養人才、在實戰中檢驗人才,真正實現人才有市場、有作為。要堅持“事業為上、人崗相適、人事相宜”的原則,圍繞防火滅火中心主業,建立與職級銜級相符的消防救援人員職業素質標準,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經歷等方面進行量化,及時編撰消防指戰員專業學習教材,修訂訓練大綱,完善評價機制,讓全體消防指戰員學有方向,練有規范;讓組訓部門訓有依據,比有規則;讓人事部門考有抓手、選有標準。同時,始終秉承專業人做專業事的理念,擇優挑選業務素質過硬、實戰經驗豐富的人員組建專業人才儲備庫,從“多能”向“一專”發展,并定期組織業務培訓,開展對外交流,學習先進理念,掌握科學作戰規程,增強隊伍專業處置軟實力。
三、以能打勝仗為目標,完善訓戰體系
1.建立專常兼備的力量體系。要整合現有資源、集中力量優勢,積極探索力量快速集結、裝備快速投送、作戰快速展開“三位一體”的機動勤務模式,全力打造應急救援的尖刀和拳頭力量。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緊緊圍繞轄區地域廣袤、災害復雜實際,創造性地開展“一隊一專”建設,即將全市19個縣(市、區)劃分為5個片區,布點建設了“高、低、大、化”及山岳、水域、地質、交通等8類21支應急救援機動隊,構建“快速響應、扁平高效、專常兼備、區域互補”的力量體系。同時,要整合藍天救援隊、雄鷹救援隊等社會面碎片化的應急資源形成合力,納入統一調度指揮體系,推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命運共同體,進一步壯大救援實力。
2.建立緊貼實戰的訓練體系。始終堅持實戰實訓、聯戰聯訓、科技強訓和依法治訓,全面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和打贏能力。要夯實體能訓練,有效區分基礎體能和消防應用體能,基礎體能訓練以5000米長跑、單雙杠等消防“冬訓9項”為主,消防應用體能則按照“實戰需要什么就訓練什么”的原則,開展在空呼供氣情況下的負重登樓、水帶延伸、人員救助等科目訓練。要加強技能訓練,積極開展偵察、救生、滅火、供水、破拆、排煙、堵漏、洗消等技能訓練,提高單兵攻堅和協同作戰能力。要完善戰術訓練,立足各地綜合應急救援訓練基地實景訓練裝置,模擬高層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災場景和危險化學品泄漏、交通事故、水域救援、建筑倒塌、地震救援等救援場景,大力開展戰術戰法應用訓練和實戰演練,提升訓練實戰效能。同時,要根據各地災害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例如隧道火災撲救、山岳救援等研究,提高戰術戰法針對性。
3.建立協同高效的指揮體系。綜合性應急救援涉及范圍廣、參與部門多,往往容易出現多頭指揮問題,忙亂低效。消防救援隊伍作為災害事故現場處置的主力軍和國家隊,應成為作戰指揮的主要協調部門,承擔起指揮其他社會救援力量的重任,協同處理好與相關聯動部門在指揮調度、控制事態發展、搶救人員生命、輔助作戰等環節上的聯勤聯動與協同處置,提高集成作戰能力。同時,要建強各級滅火救援專家組與指揮中心實戰平臺,完善作戰指揮中心接警樞紐、指揮樞紐、值班樞紐、信息樞紐與大數據中心職能,構建警情受理、編成調集、輔助指揮、信息推送、輿情監控完整閉環。
4.建立全域一體的保障體系。要根據應急救援工作的特殊性,建立特殊的經費保障機制,使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執勤訓練、培訓學習、參觀交流、模擬測試、人員待遇等經費得到落實。并堅持自我保障與社會保障相結合的原則,從突發事件處置要求出發,預測區域災害事故規模和滅火救援戰勤保障的總體需要,加強高精尖裝備、滅火藥劑及各類生活作戰物質儲備,隨時做好“打大仗、打惡仗”準備。同時,要以信息化為牽引,以科技為支撐,融合組織指揮、人員配備、車輛裝備、道路水源、重點單位、基礎數據、處置預案、聯動力量等內容于一體,運用信息化輔助應急救援工作。
參考文獻:
[1]魏捍東、楊千紅,新時代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新使命和新挑戰.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38).
[2]曹海峰,新時期加快推進我國消防救援隊伍體系建設的思考.應急管理,2019(8).
[3] 孫穎妮.適應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要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 伍綜合能力建設[J].中國應急管理,2019,(0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