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種“動態”的成長過程,這種發展不僅能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也是學校教育不斷提升內涵的重要舉措,更是學生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滾動式”研修為教師專業成長開設了新通道,啟動了新引擎,為教學研究搭建新平臺、注入新活力。本文結合本校語文教研組“滾動式”研修系列活動進行全面梳理與分析,提煉以“預”“學”“磨”“研”為內核的“滾動式”研修方式,圍繞“做好規劃預設——心中有規劃”“強化學習活動——腦中有理論”“組織實踐磨礪——手上有技術”“開展研究反思——身上有科研”的思路,組織開展有效的研修活動,實現教師專業水平螺旋式上升,為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搭建飛翔的舞臺。
關鍵詞: 滾動式 研修 設計與實踐
一、“滾動式”研修活動設計
周口市示范區盛和小學語文教研組圍繞“心中有規劃、腦中有理論、手上有技術、身上有科研”的“四個一”發展目標,積極設計與規劃研修活動,努力實現“理念共識、觀點共鳴、行為共振”發展愿景。學校語文教研組根據自我發展規劃,積極構建起“預、學、磨、研”的為內核的“滾動式”研修活動方式,并實現教師的螺旋式成長,為語文教師發展搭建起成長的舞臺。
二、“滾動式”研修活動實踐
任何理念的提出,僅僅是一個開始,想要讓理念落地生根甚至探究理念提出的意義,還必須要有實踐的檢驗。正可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滾動式”研修活動主要從預、學、磨、研四個階段進行實踐探索。
(一)預:主動完成設計,心中有規劃
1.規劃:作好學校層面的頂層設計
由于盛和小學是一所示范區直屬的全新學校,老師們來自不同的學校,必須統一思想,做好全校語文教研組活動的頂層設計。同時要讀懂全校語文教研組教師的需求,在摸底、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共同完成近景與遠景目標的規劃。
如制定“***教師20120-2023三年工作發展規劃”,追求“對自己負責”的一種精神;引導全體語文教師苦練基本功、研究課堂教學、做好教育科研;致力于構筑一個優秀青年語文教師的孵化地,形成一個高效的語文教學研究樂園,開辟一個多層面能力提升的研修通道,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型團隊的“四個一”目標;落實完成一項三年規劃,養成一種邊思考、邊實踐、邊積累的工作方式,強化一個自主閱讀的習慣,堅持一學年一個主題的系列研討,走進每一位教師的“五個一”舉措,努力實現“理念共識、觀點共鳴、行為共振”的發展目標。為此,設計好每學期的活動重點內容與形式,發給每位教師。
2.定格:指導個人規劃
教師規劃自己的專業發展,就是讓教師明確自己專業的“最近發展區”。短期可做好一學期的發展規劃,確定自己的研究主題、訓練目標、教學任務;長期要做好個人成長的三年發展規劃。骨干老師要學會規劃自己的工作風格,以及自己的個性、氣質、特長。本校語文教研組教師具體從右圖中的“五個一”維度設計教師個人的規劃。
當然,規劃是只一種計劃,一種預設,一種想象,必須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追求。如果教師不去規劃,不去向往,不去追求,就連成功的希望也沒有。
(二)學:強化主動學習,腦中有理論
1.閱讀:培養讀書習慣
讀書是一種最基本的教研形式,也是學習型團隊的重點標志。面對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以及新課程的二次課改,教師更需自主閱讀,更新觀念,補充知識,無論是領雁還是雛雁,豐實羽翼,定期的讀書是前提條件。
一個人雖然不能決定自己的長度,但是能通過讀書來提升自己的高度、厚度和廣度。2021年大年正月初四,盛和小學曹校長和語文教研組組長張璐璐老師就提升語文教師理論素養進行了電話溝通,在近半個小時的電話溝通中,張老師梳理了近幾年自己閱讀的理論書籍和名師教學課例進行匯報,強調通過讀書與大師對話。
2021年3月20日,張璐璐老師在全校及周口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進行教學理念匯報和交流時,其中就列舉了自己這幾年閱讀的書籍,其中就有《語文教育研究大系》等書籍。張老師強調語文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愛上閱讀的人。因為閱讀可以幫助我們掌握教育教學的新動態,補充教師專業學習的不足,超越“教書匠”的局限,為自己的終身學習“打底”。
2.講座:贏得理論引導
理論知識的補充是教師專業向縱深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可以掌握新課改方向,了解研究新動態,不走歪路。講座報告是基本的理論引導形式,可以幫助教師理順思路,減少誤區,講座學習時間一般控制一個半小時,同時講究互動性,不能一言堂。
通過專家與名師的指導提高專業技術,也提升研究深度,讓教師們在實踐中自我診斷,在追求中自我完善。
3.觀摩:借鑒成功經驗
觀摩是一種取經,就是要吸收新的東西,可以保持教師進步與更富有活力的狀態。“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組織教師走出校門,去兄弟學校觀摩取經,提高認識,相互學習與交流。區內學習觀摩、市內觀摩考察和參加省級活觀摩活動。語文教研組教師借助多方的資源,走進高規格的研討活動學習。近兩年分別組織學校教師去周口市、新鄉市等地名師工作室、特級教師工作室及他們的團隊學習取經,確立學習榜樣,樹立發展目標。
(三)磨:組織實踐磨礪,手上有技術
1.比武:苦練基本技術
教學基本功是高素質教師的必要條件,所以語文教研組堅持基本功訓練,苦練求得成長。2020年,借助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優質課評比的契機,學校語文教研組組織教師的理論與實踐基本功培訓及評比,有演練教學設計能力的理論類,如何教學設計,如何評課;也有演練課堂教學技能的實踐類。教師們分多輪進行評比,分別進行教學理論基本功、說課、試講、教學反思撰寫等項目的評比。精彩的展示,積極的訓練,展示自身良好的綜合素質,體現語文教師一專多能的優勢,讓在場每位老師大開眼界,同時通過與他人的比較,找到自己的薄弱點,告誡自己要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新時代的語文教育工作。
2.研討:探究經典策略
課堂是我們教師快速成長的沃土。理念如果離開課堂,將是紙上談兵,教師也會一無所獲。語文教研組從平常態課入手,求實效,重點探究教學經典策略,提高教學技能。語文教研組積極發揮骨干示范、名師引領的作用,為他們搭建起鍛煉的平臺。
為此,語文教研組有針對性地安排研討的系列主題:,校本課程專題課堂教學研討。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專題研討,增強研討氛圍,鍛煉青年教師,促進快速成長,通過交流互動,提煉經典策略,共同提升教學與研究的能力。
3.磨課:精細教學方法
“磨課”是我們課堂教研最常見的模式之一。教師的專業發展、教育思想更新和拓展,最后都要通過課堂教學技能和整個工作的改進上體現出來。磨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設計、聽課、會診的過程,同時更需要后期的調整、改進、再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研組團隊的成員承擔著各種角色,有的承擔課的設計,有的承擔課的評價,有的承擔課堂演繹,有的承擔組織協調等任務。角色及分工非常鮮明、和諧,參與者必有收獲,實現共同成長。
磨課教師的真實體會:“磨課的過程,給我從未有過的經歷和體會,這種收獲最大作用是幫我對其他課的教學產生一種遷移,讓我能掌握駕馭課堂的基本要求,現在上課更輕松自信了”。同時學校教研組的診斷力、指導力也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磨課是和諧教師團隊建設的粘合劑。
(四)研:積極研究反思,身上有科研
1.沙龍:觀點互動碰撞
“喬哈里咨詢窗”的基本理論指出,在每一次的發言中,都可以發現有四個不同的“我”展現出來,即公眾的我、隱藏的我、盲目的我和未被發現的我。
通過交流發言,就是幫助教師更全面的認識自己,并形成一種互補互助、協作共進、合作共贏的成長氛圍。語文教研組集中研修時間短,間隔時間也較長,僅靠幾次集中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平時有必要進行一些專題的交流活動根據需求,利用空余時間進行小范圍交流。有交流才會碰撞,才能產生火花。觀點的互動碰撞,自然能跨越時空的限制。
2.反思:厘清思緒脈絡
理念不付諸實踐等于空談,實踐不進行反思就不能再持續發展。反思不僅僅是我們頭腦中的“想一想”,它是我們不斷實踐、學習和研究的過程,更是一種促進我們教師有益的思維活動的過程和再學習以及深入研究的過程。反思是一種創新與提高的過程,是對問題本質的追問。
為此,語文教研組對每次賽課或者參加外出教研活動都要進行多次的反思,要求賽課教師或者外出學習教師能就自己的學習收獲進行回顧及梳理。教師們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去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與設計,進而為教學和研究找到一個契合點。這種反思的策略能很好的發揮“旁觀者清”的作用。
3.課題:問題深度探究
教育科研能喚醒我們老師自覺的意識,能助推我們老師快速成長。語文教研組非常重視教師科研的引領,經常聘請省市教師、區教研員等擔任顧問和導師,與本校骨干教師組成強大的科研團隊。組成“專家+教師”“骨干帶新手”“校際間共同體”的科研小團體,并努力從五個階段帶動教師走入科研,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研修與教師專業發展相結合。
科研活動并不在于獲什么獎,而在于科研引路,引導教師“做中研、研中學,學中做”。通過科研是對自己的教學思想與行為一次提升,學會用科研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語文教育教學水平。
三、“滾動式“研修實踐的收效
(一)活動指導覆蓋面廣、氛圍濃、體驗深,贏得主體認同力
“心中有規劃、腦中有理論、手上有技術、身上有科研”四有要求從內心深處激發教師的內驅力,從成長規劃、理論思維、專業技術、教育科研一步步引領教師成長,通過“預、學、磨、研”四步驟的研修活動,促進盛和小學語文教研組教師快速成長。語文教研組始終把教師的專業精神引領放在首位,從專業能力的修煉,實踐智慧的分享、教育科研的深入,贏得校領導及示范區同仁的認同。
(二)教師的素養提升快,精神佳、示范強,激發成長內驅力
語文教研組搭建了一個良好的成長平臺,每次的主題活動都是教師成長的加油站。這種主題活動能積極發揮“短、頻、快”的指導作用,即時間短,活動頻、速度快,通過幾年的學習鍛煉,實現合作共贏的局面。語文教研組有教師是成為示范區名師、周口市骨干教師和河南省骨干教師。
通過優秀教師成長軌跡的言傳身教,語文教研組教師也有多方面取得成長。學校語文教師的成長得到兄弟校領導的一致好評,學校語文教研組已逐漸成為優秀教師又一個孵化基地。
(三)教師科研意識增強,學習濃、收獲大、取得科研支撐力
科研引領教師發展,能縮短一個新手到熟練手、到高手的成長過程。學校課題獲得省級二等獎。通過科研努力讓教師走出“原地推磨”的怪圈,步入一條通天的“盤山公路”。 “領銜人”真正成為領頭雁,而“高飛”,年年有區級以上賽課或者研究成果獲獎,發揮好帶動科研引路作用。
參考文獻:
[1]蔡敏. "滾動式"集體研課好[J]. 教育文匯, 2014, 000(006):P.27-27.
[2]薛法根. "一課三磨":教研與科研的統整實踐[J]. 江蘇教育(教育管理版), 2015(5):27-30.
[3]吳忠豪. 語文教育研究大系. 小學教學卷:1978~2005[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河南省周口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盛和小學 張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