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提問更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教學技能。通過提問讓學生回答,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尤其是找出那些一知半解的知識薄弱點,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思考,進而獲得知識。如果教師錘煉好自己的提問技能,那么整個課堂教學就會變得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有哪些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的提問技能呢?在這里,我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觀點,以期與大家共同探討。
1.環環相扣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一個老師一言堂地給學生灌輸并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而是關鍵在于怎樣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讓老師替學生去舉一反三、反復列舉,而是啟發學生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要輕易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也不要過多地替學生思考,更不要給學生灌輸標準答案。從提問開始,集中學生的思想,啟發學生的思維。如果只是單純地將現成的答案灌輸給學生,學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會缺乏靈活運用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所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不能隨心所欲,應提前進行設計。設計的問題應當是經過精挑細選、慎重考慮的,最好是一環扣一環,能夠引導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始終追隨教師的腳步,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實現一次高效的學習體驗。
2.因材施教
課堂提問不僅要設計好問題,還要對學生了如指掌,根據學生不同的接受程度和學習能力進行有選擇地提問。把簡單、容易一些的問題交給基礎較弱的學生回答,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像一些難度一般的問題則可以先讓基礎較弱的學生回答,然后讓其他同學進行補充,這樣能夠調動起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難度大一些的問題就可以交給知識能力比較強的同學。
可能有的老師會特意挑不學習的學生回答問題,明知道他不會,然后結果就是當著大家面挨上一頓訓,這樣做實際上是很傷學生自尊心,并讓學生更討厭學習的。我們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應當是鼓勵學生,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愛學、好學。
教師要給每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品嘗成功的喜悅,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每個學生有話想說,有話能說,有話盡說。
3.“見機行事”
在課堂教學過程在,我們一定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面對不同的教學環節,我們的側重點也是有所不同。
“萬事開頭難。”一節課剛剛開始時,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分散,通過提問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快速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應根據課堂教學實際需要,根據課程的安排和學生的表現,使學生始終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以及探求知識的活躍度。最后臨下課時提問,可以了解到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認識到教師自己所講授內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補缺,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預習下一節新課內容,一舉兩得。
4.靈活多變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形式多樣的提問方式。比如直問法、曲問法、泛問法、特問法、設問法、激將法、檢查提問法、總結性提問、鋪墊性提問、探討性提問等等。
對于識記性知識可以作出明確的直接提問,對需要加以思考和引導的內容可以采取”曲徑通幽“解決問題的提問方法;可以面向全體同學,無特定的回答對象的提問,也可以指明具體回答對象的提問;可以以設問的方法自問自答,喚醒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思考,也可以為鼓勵學生積極思維而進行激勵性的激將法提問。
可以是為檢查教學效果而進行的提問,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的程度,以便查漏補缺;也可以是課堂教學結束前的總結性提問,梳理所學內容 ,進而歸納總結出課堂教學內容的要點,了解學生的聽課效果;可以化難為易,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或答案較復雜的問題,設計一個比較容易的問題作為階梯,就是搭橋鋪路式的鋪墊性提問;也可以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識與基本的方法后,提問更深層的問題,進行探討性提問,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些方法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師生密切配合,教學相長,必能打造出更加高效的課堂。
5. “夸夸其談”
面對學生的回答,我們要適時地加以肯定和鼓勵。
我們可以挑簡單些的問題,讓學習較為困難的學生回答,答對了,適當的夸贊,會提高學生的滿足感,也會一定程度上促進其學習興趣。我們挑復雜些的問題,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回答,讓學生感覺有挑戰性,更加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熱情,越學越有勁頭。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審時度勢,及時、積極地評價學生的回答,明確觀點,從而能夠使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回答正確的,其原有的認知結構就會得到肯定和強化;當然,回答錯誤的或不全面的也給予及時調整、糾正,改變原有欠缺的認知結構。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技能,錘煉提問技能應當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如果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科學地設計并進行課堂提問,就可及時喚起學生的注意,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創造積極的課堂氣氛,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打造出優質、高效的課堂。
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第二中學 張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