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航,朱曉明
【摘要】目的:通過觀察1例無外傷史寰樞關節半脫位的患者運用徒手治療技術的治療過程及療效評估,為該診療技術提供依據。方法:選用美式整脊手法行整復治療。整復后以關節松動技術3級手法于寰枕、寰椎關節處治療約3分鐘。結果:經過5天治療,查體:寰樞關節無壓痛,頸部活動度正常,患者臨床癥狀消除。復查頸椎開口、側、過屈過伸位X線示:齒狀突與兩側塊間隙基本對稱且小于2mm;寰齒間隙未見明顯異常,達到臨床治愈標準。1個月隨訪未復發。討論:美式整脊結合關節松動技術治療本例寰樞關節半脫位患者作用明顯,能快速消除臨床癥狀,改善關節功能及整體狀態;同時該療法相對避免藥物治療的副作用;相比牽引外固定治療,其定位準確,治療周期短;較手術治療無創、無痛,成本低且易于接受。是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的徒手治療技術。
【關鍵詞】寰樞椎半脫位;美式整脊;關節松動;徒手治療
【中圖分類號】R6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8-0-01
有關寰樞椎半脫位的臨床診斷標準尚未統一,一般認為由病理因素引發寰、樞椎發生相對位移,且伴有頭痛、頭暈、眩暈、嘔惡、頸痛、活動(尤其旋轉)受限等臨床癥狀和體征的一種病癥為寰樞椎半脫位的主要表現。我科室收治此類患者1例,運用美式整脊結合關節松動技術進行治療后,臨床癥狀迅速消除。現報導如下:
1 臨床資料
某患者,女性,2020年1月15日,于本院進行康復治療入院時,患者扶入病房,表情痛苦,頭暈,惡心,嘔吐,精神欠佳,強制體位保持,稍有移動可誘發強烈相關癥狀及體征1個月余;否認外傷史,查體及治療配合度差。查體:左側寰樞關節突關節處壓痛(+),頸部活動嚴重受限;輔助檢查頸椎開口、側位X線示:寰樞關節顯示欠清晰,側位寰齒間隙成“V”型,左側塊及寰樞椎關節間隙似增寬。為進一步明確診斷;提請寰樞椎CT三維重建,回報示:右側側寰樞關節間隙及側塊間隙變窄,齒狀突與兩側塊距離差距大于3mm;符合寰樞椎半脫位的經驗診斷標準[1]。
2 綜合康復
2.1 一期康復治療
患者頭部旋轉可引發嚴重眩暈、心悸癥狀,精神狀態差,優先考慮消除相關癥狀及體征.
2.1.1康復治療
2.1.1.1 患者仰臥位。術者站在整脊床頭枕部,與患者呈45-90°角。將食指的近端腹外側表面契合于矯正側,拇指按壓患者的頰部,同時其余手指以杯狀形罩于枕骨部。按壓寰椎橫突的側面引發側屈。寰椎橫突的后面引發旋轉或耦合后伸。輔助手置于患者的頭部,支撐患者對側枕骨。右后向前,順時針或逆時針引出旋轉。右后向前引發同側后伸。由內向外引發側屈。向受限的對側即健側旋轉患者的頭。建立按壓。當關節的張力形成后,沿著拇指方向施加一個脈沖推力[2]。
2.1.1.2關節松動治療。整復后,應用關節松動技術3級手法于寰枕、寰椎關節處。俯臥分離牽引后,推按寰、樞椎弓根配合頭頸部被動側屈擺動、旋轉施術;每次約5min, 每日1次。
2.1.2 一期評價
一次治療后,患者自訴眩暈、心悸癥狀明顯減輕,自行離開診室。次日眩暈、心悸癥狀未見復發,獨立步行至治療區完成治療,精神狀態及語音、食欲明顯改善,2d后患者眩暈、心悸癥狀未復發,神清,言語有力,食欲佳,狀態穩定,轉入二期康復治療
2.2二期康復治療
維持原治療方案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同時進行健康宣教,指出相關的不良生活習慣,進一步鞏固療效。
2.2.1 不良生活習慣糾正
觀察并指出患者不良生活習慣。足夠重視,方能充分保障療效,降低復發機率。
2.2.2 二期評價 經過5d的治療,患者狀態平穩,不良生活習慣明顯改善。
3結果
經過5天康復治療,寰樞關節無壓痛,頸部活動度正常,患者癥狀無復發,復查頸椎開口位X線示:齒狀突與兩側塊間隙基本對稱,小于2mm;達到臨床治愈標準,可回歸社會。1個月后隨訪未復發。
4討論
寰樞椎半脫位作為一種常見疾病,尚無明確診斷標準,需進一步深入論述,以求循證依據。但其可引發嚴重的眩暈頭暈,嘔惡,頸椎活動度受限,體位轉移障礙,步行困難等相關功能障礙及癥狀、體征,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應用以上技術進行針對性的康復治療;療效明確,易于接受。因大幅度整復手法尚存一定風險,故選用美式整脊治療操作,此手法操作屬短杠桿微調技術,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
整復后患者的活動度及體征明顯改善,但寰樞關節突關節的附屬運動尚未完全恢復,故于此時應用關節松動技術于寰樞、寰枕關節,改善關節功能及穩定性。在維持原有療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1個月后隨訪患者癥狀體征無復發[3]-[6]。
美式整脊結合關節松動技術對治療本例寰樞椎半脫位患者作用明顯,能夠快速消除臨床癥狀,改善關節功能及整體狀態,是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的徒手治療技術。
參考文獻:
[1]李亨,曹亞飛等.寰樞椎半脫位的診斷研究進展.按摩與康復醫學[J].2018,9(7):7.
[2]托馬斯.F.伯格曼著《美式整脊技術原理與操作》[M].天津:天津出版傳媒集團,182
[3]付惠,戴方駿,金榮疆.關節松動術在頸椎病保守治療中運用現狀.中醫藥臨床雜志[J] .2017,02-0095.
[4]唐智飛,譚潔.推拿結合關節松動術治療青年頸椎病臨床療效的觀察[J].2014,(4)624.
[5]張丹迎,蔣松鶴.中國推拿與西方關節松動術結合應用初探.浙江省物理醫學與康復學術年會[J].2008,105.
[6]布雷恩·姆利根著,吳定中,譚仕馨,陳韻秋譯《徒手治療脊椎四肢動態關節松動術》[M].臺灣:合記圖書出版社.20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