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媛 麻海博 閻雅娜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遼寧 大連116024)
圖書館戰略規劃是圖書館為實現優先行為而制定并實施的全面且長遠的計劃,旨在為圖書館未來發展指明建設目標和前進方向,從而達成圖書館的使命和愿景[1]。做好圖書館規劃編制工作將對圖書館適應新環境、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可持續發展、促進轉型發揮重要方向及引領作用。2020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收官及“十四五”規劃啟動之年,在“十四五”規劃編制之際,結合學校發展要求及圖書館建筑現狀,以藏書增長的空間需求與讀者空間需求之間的矛盾為出發點,對圖書館建設面積、藏書布局等需求進行預測,提出藏書空間規劃思路,為高校圖書館“十四五”規劃編制提供參考依據。
“十三五”時期,多數圖書館將空間再造、空間轉型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提上日程??缕浇淌趯Α笆濉睍r期我國高校圖書館發展的戰略重點進行分析顯示,國外高校圖書館戰略規劃目標中,“空間規劃”在13 項關鍵詞中排名第二,成為名副其實的戰略重點;國內高校圖書館的戰略重點雖與國外略有不同,但空間規劃也得到了足夠重視,在12 項關鍵詞中排名第四[2]。為釋放更多的空間作為新型功能空間進行規劃,國外圖書館一方面采用建立儲存圖書館或儲備書庫,轉移部分圖書,釋放現有館藏空間[3],包括獨立館藏的“機構存儲”模式以及多家圖書館“合作存儲”模式;另一方面,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從源頭上進行聯合采購,逐步發展為聯采聯儲的模式[4]。國內高校圖書館也在采取不同的方式縮減藏書空間,釋放更多的空間用于規劃新型空間。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通過建立密集書庫加大藏書儲存密度;清華大學等圖書館通過建立遠程存儲書庫,使原有的館舍釋放了更多空間進行多樣化建設,有效緩解了空間不足的壓力[5];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采取壓縮工作人員辦公空間、壓縮社會科學書庫存儲空間的空間改造方法,將圖書館閱覽座位從原有的1078個增加到2427個,有效解決了原閱覽空間服務效能不足的問題[6]??傮w來說,“十三五”期間,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空間功能得到了較大改善,空間服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未來5-10 年的時間里,圖書館將繼續圍繞空間、資源、服務、管理等四大要素創新求變,向下一代圖書館轉型[7]。壓縮館藏空間,增加支持用戶學習、交流、互動的新型空間仍是圖書館未來空間功能布局的發展趨勢之一[8]。肖瓏認為,紙質文獻在短時間內不會消失,未來新空間的發展要保持藏書空間和服務空間二者之間的平衡關系,不可使空間布局有失偏頗。傳統的藏書區要適當壓縮其在整體面積中的占比,但并不是大量減少藏書面積,而是使用頻率較低的藏書區可以與服務區相距較遠[9]。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在“十四五”規劃編制之際,分析空間現狀,以藏書空間飽和問題為主要矛盾,對空間進行重新規劃,明確藏書空間建設目標,科學計算藏書空間結構,統籌考慮藏書空間與服務空間的合理比例。為空間更好地服務于讀者做好基礎性工作。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現有3 個校區5 個館舍(伯川圖書館、令希圖書館、馬克思主義分館、開發區校區分館、盤錦校區分館),對外宣傳的總建筑面積為83166m(2規劃設計圖紙上的),而實際作為圖書館功能使用的建筑面積為69816m2。其中,伯川館內的檔案館使用1800m2;盤錦分館內檔案館使用550 m2;開發區校區分館實際歸屬圖書館使用部分為6000m2,詳見表1。

表1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館舍建筑和開架藏書量現狀

表2 對照《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18)》應達標的館舍建筑面積

表3 主校區圖書館開架藏書空間現狀
因三校區之間地理位置所限,各校區館舍空間主要為各校區讀者提供服務,很難共享,圖書館建筑面積需分開核算。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18)》中的圖書館建筑面積指標(本科生生均1.5m2,研究生生均2.0m2)核算[10],開發區校區和盤錦校區分館基本可滿足要求,主校區圖書館建筑面積與達標要求尚有約12000 m2的差距(詳見表2)。
從藏書現狀來看,主校區館舍的藏書空間已接近飽和。開架空間使用情況:對照《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18)》計算,伯川館開架藏書空間已達飽和狀態,令希館開架藏書空間2-3年內也將很快達到飽和(詳見表3)。閉架空間使用情況:令希館密集書庫設計藏書量為100 萬冊,改造后的伯川館密集書庫設計藏書量為20 萬冊,均接近飽和(見表4)。閉架藏書空間嚴重不足。

表4 主校區圖書館閉架藏書空間現狀
2.2.1 藏書空間飽和問題急需解決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現有藏書空間已接近飽和狀態。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評估指標》及評估辦法(2010 年修改稿)對館藏建設的規定[11],目前,主校區每年新購圖書約8 萬冊,開發區校區約兩萬冊,盤錦校區約4萬冊。雖然電子圖書作為重要的補充也在逐步調整采購策略,但紙質文獻的增加仍是發展趨勢,也是圖書館最基本的文獻資源保障,因此,必須保有足夠的藏書空間以適應圖書文獻增長需求。另一方面藏書占用空間過大,讀者閱覽座位偏少、多功能個性化空間不足。2.2.2 建立二線、三線書庫的工作提上日程
圖書館報刊是重要的文獻信息資源,不僅是閱讀學習的必需品,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收藏價值。同時,圖書報刊也屬于國有資產管理范疇,一般不做大規模報廢處理。為緩解不斷增長的藏書壓力,圖書館界普遍開始建立二線、三線書庫,采用更加密集的存儲方式儲存年代久遠、流通閱覽利用率較低的藏書,以釋放更多空間供讀者使用和存放新書。大工圖書館急需建立二線、三線書庫,作為一線藏書空間的后援基地,從而形成功能完善、配置優化的藏書館舍體系。
2.2.3 圖書館建筑面積與國家標準尚存差距
如前所述各類學生數據為截止到2020年1月的數據。根據學校發展目標定位和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需求,2020年秋季已擴招研究生,學生人數有所增加,圖書館建筑面積缺口將會進一步增大。因此,需要補足現存缺口并適當預留發展空間,以達到國家規定的生均面積標準。
2020 年是“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大工圖書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政治、思想、行動與黨中央統一,堅持對本部門本單位所涉及的學校工作要弄清悟透做實,全面系統作出總結、分析和謀劃;對照“十三五”規劃及上級有關要求,實事求是地分析內外部環境及現狀,合理制定未來的藏書及空間規劃方案。
近年來,國內高校圖書館界越發重視發展規劃制定的頂層組織領導,一般都成立或由館長任命一個戰略規劃委員會和工作小組開始啟動戰略規劃制定工作[12]。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于2020年初開始籌措“十四五”規劃,由館長牽頭,成立了發展規劃工作組,由館長、副館長、辦公室主任和分館館長組成,外部由主管副校長進行宏觀指導,內部由館務顧問參與咨詢。整個工作組首先根據“十三五”規劃討論確定了“十四五”規劃的框架,圍繞文獻資源、學科服務、隊伍建設、空間再造、智慧圖書館等5 個角度做進一步細化。又分別建立了文獻資源規劃組、學科服務規劃組、隊伍建設規劃組、空間規劃組、智慧圖書館規劃組5個小組,由館內各部門相關人員及校內專家組成,形成縱橫交叉的矩陣式發展規劃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空間再造規劃組主要抽調采訪部、編目部、讀者服務部、辦公室相關人員組成,用時3 個月對主校區實體館藏進行了全面梳理。

圖1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發展規劃工作組
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要以讀者的需求為目標導向,以最大限度滿足讀者需求為出發點,不能偏離以讀者為中心的主題和根本??臻g再造前要進行調研,充分了解讀者需求,結合本校的發展目標,準確把握和制定空間所提供的服務和功能[13]。為實事求是地掌握空間需求,正確做好空間規劃,不盲目跟風,大工圖書館做了內外環境調查及分析。
3.2.1 外部環境調查分析
橫向對比國內同類型高校圖書館情況,選取卓越聯盟高校館進行分析。卓越大學聯盟(Excel?lence 9,E9),全稱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聯盟,是由9 所工業信息化部和教育部直屬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組成的高校聯盟,聯盟成員均為雙一流A 類高校。在校際合作框架下,“卓越聯盟”高校圖書館就共享平臺建設達成協議,以資源建設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建設聯盟高校圖書館共享平臺,探索卓越聯盟圖書館協同服務新模式,為高?!半p一流”建設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據《教育部高校圖書館事實數據庫系統》數據統計,E9聯盟高校館近5年紙本圖書年購入量橫向上各有差距,重慶大學年購入量居首位,北理工最少;從縱向來看,除大工圖書館逐年減少之外,其他各館年購入量基本持平,可以看出紙本圖書年購入量在E9 聯盟高校館中仍將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見圖2。

圖2 E9聯盟高校圖書館近5年紙質圖書購置量
3.2.2 內部需求調查分析
有研究者在浙江大學做過專門調查顯示,大學生對紙本書的依賴性依然很強,希望及時有電子書,也希望是與紙本書并存狀態,而不是完全取代紙本書[14]。為了證實這個結論在大連理工大學是否適用,空間規劃組面向全校范圍設計發放了調查問卷,共計收到有效問卷1235 份。對讀者到館所從事活動的統計顯示,讀者到圖書館的主要活動從高到低依次為自習、借還書、閱讀,占比分別為79%、52%和50,如表5所示。由此可見,紙本書外借及閱讀對讀者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并不是某所高校的個案。
對于藏書空間占比究竟應為多少,目前圖書館界仍沒有統一標準。理論上根據相關規定可以進行推算。首先,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評估指標》及評估辦法(2010 年定稿),生均冊數達到100冊及以上為滿分,可以計算出圖書館應達到的藏書總量。其次,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關于“數字資源量”統計的回函中給出了生均圖書中紙質書和電子書比例的計算辦法,紙質圖書至少須滿足基本辦學指標要求的生均冊數的60%,剩余40%可由電子圖書替代。比如本科綜合、師范、民族院校,要求生均圖書至少為100冊,那么紙質圖書至少滿足60 冊,剩余40 冊可由電子書替代??梢园创藰藴视嬎愠黾堎|圖書最低總量[15]。第三,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18)》規定,每平方米藏書量根據藏書方式確定,開架按220 冊-260 冊、閉架按320 冊-350冊計算,開閉架比例可按8:2或7:3。
面臨紙質藏書的不斷增長,需要有一個科學的工具來協助館藏資源和館藏空間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統(GIS)被認為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可利用GIS 技術分析、規劃館舍布局和館藏資源,為管理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16]。RoyaPournaghi 在分析前人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將GIS技術應用于德黑蘭大學中央圖書館館藏管理,將圖書的空間信息和借閱數據導入ArcGIS,建立館藏圖書的空間信息數據庫,由此可對借閱圖書進行空間定位,進而用于館藏圖書的管理。研究發現,構建的這個有組織的系統,不僅可以用于圖書剔舊、館藏布局和資源采購等管理決策,還能應用于圖書館內部空間的設計[17]。
空間規劃組經過前期的梳理、分析,結合學校建設一流大學的要求,研判館藏資源發展趨勢,提出圖書館藏書空間建設規劃方案。

表5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讀者空間需求情況匯總
3.4.1 按達標要求,補足圖書館館舍面積
結合生均建筑面積的不足、藏書空間的日益緊張以及學校未來招生規模的擴大,建議在“十四五”期間補足圖書館館舍面積?;驅⒁粯莾捎玫酿^舍全部劃歸圖書館使用,增加面積的同時解決管理帶來的諸多不便;或可分開配置一定的正常館舍(用于開架藏書和閱覽)和密集書庫(作為二線、三線書庫),解決圖書館現存空間不足問題。建筑位置盡可能安排在主校區,便于降低交通運輸和管理利用的成本。
3.4.2 大學圖書館系統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節約成本、釋放空間
面對不斷增長的紙質館藏使圖書館陷入空間不足的困擾,歐美高校圖書館多采用合作存儲的模式,或校內各機構之間的聯合,或高校館之間的聯合[18]。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經過多年建設,已發展成為擁有兩地、三校區、五館舍的大學圖書館系統??紤]到主館藏書空間已飽和,各分館還有可開發空間,規劃組建議在整個大學圖書館系統內將使用功能和空間分配重新規劃,統籌兼顧,擴大和明確圖書館使用空間。理順管理模式,由屬地化管理變為主館統籌管理,紙本館藏統一采購、合理分配,館藏布局重新調整,打破區域限制實現通借通還,通過聯采聯儲、資源共享等方式獲得規模經濟效益,預計將釋放更多的藏書空間。
3.4.3 實現滿足讀者需求、建設多元功能空間的最終目標
隨著第三空間概念的提出,圖書館作為場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圖書館空間功能除了藏書,更多地向支持讀者學習、交流、研討等多元化需求轉變。紙本藏書在短時間內并不會消失,而是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因此,合理規劃藏書空間的最終目標是釋放更多空間,滿足讀者的多元功能空間需求。規劃組已經與軟件學院達成協議,利用GIS技術科學計算出開架館藏量,形成一、二、三線書庫并存發展的藏書空間體系。在此基礎上,根據讀者的需求開發多元的功能空間,最終實現藏書空間與讀者使用空間協調有機的持續發展。
“十三五”期間,圖書館空間再造作為各圖書館服務創新轉型的重要手段被廣泛采用和實踐,但其中不乏盲目跟風、缺乏統籌規劃、缺乏讀者需求調查的現象,這種現象容易造成空間利用率的不確定性,從而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改造經費的效益?!笆奈濉逼陂g,國家面臨著“過緊日子”,圖書館經費相應地也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全面地了解內外部環境,科學地規劃空間,統籌協調藏書空間與讀者空間,使二者不失偏頗,才能夠保證圖書館空間服務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