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輝 孫淮暢 鐵浩 中央財經大學
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的金融中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兩級分化明顯(林江鵬和黃永明,2008)。在現在國際地緣政治和經貿關系緊張,東部沿海地區容易受到沖擊和威脅的大背景下,我國急需一個中西部的金融戰略縱深、災備中心和金融安全區。戴利俊(2017)認為金融集聚一般會通過資本集聚和配置、信息透明、人才集聚和空間輻射效應來對區域內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孫國茂和范躍進(2013)認為金融中心的功能差異是由其形成模式和條件決定的。本文認為政府的制度設計和供給會存在一定的自由度,將市場發揮配置作用,兼顧效率和穩定。
產業結構變遷是生產要素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汪浩瀚,2018)。金融業的發展和集聚會對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產生重大影響。部分學者實證發現在我國中西東三大區域金融集聚對產業結構升級都有促進作用,且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強,但在城市群的維度缺缺乏類似的研究。
總體來看,現有研究缺乏對成渝地區金融發展和產業升級的現狀研究。本文按照區域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分析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金融集聚對產業優化的影響。
本文主要借鑒了陳福中(2020)的計量模型設定,選擇使用固定效應模型,設定如下:
其中變量的下標i表示城市,t表示時間,k表示控制變量的數量,表示第j個控制變量,表示城市i的固定效應,表示隨機擾動項,表示區域產業布局的優化程度,表示金融協同程度。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綜合得分作為產業優化水平和金融協同水平的衡量。各二級指標的選取參考了相關文獻,金融協同方面考慮到央行發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創金融和內陸開放金融”的要求,我們使用專利數衡量科技金融,納入北大數字金融指數衡量普惠金融。
我們對整個面板的數據進行了KMO可信度檢驗和Barlett球形檢驗。除極少數指標外,相關指標的KMO檢驗值均大于0.7,二產業占比和每萬人金融機構從業人數也有大于0.5的可信度,在市級面板數據下勉強可以接受。最后,我們還在模型中按照產業維度和非產業維度加入了相關的控制變量。各變量具體的指標選取見表1。
表1 各變量的指標構成
本文使用了中國2008-2018年成渝雙城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除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京津冀和長三角城市群的各市級面板數據,主要搜集整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各省市的統計年鑒和各省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本文采用中國四大城市群2008-2018年市級面板數據,屬于“大n小T”的短面板。使用f isher檢驗發現存在單位根,而所有一階差分項都不再存在單位根,因此本文模型中使用的變量為一階單整I(1)過程。使用Kao殘差協整檢驗方法對模型中各變量是否存在協整進行了檢驗,最終顯著拒絕了不存在協整的原假設。
固定效應的模型的估計結果如表2。
表2中,模型1是單變量回歸,可以發現金融協同水平呈顯著正向促進影響。我們在第二三列中依次加入各控制變量,第二列納入失業率以后我們發現金融協同水平的系數略微下降;第三列加入其余所有控制變量后,模型整體解釋能力變強,金融協同水平的系數繼續下降,但仍然呈顯著正向影響。修正人均道路面積呈顯著正向影響,說明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產業結構優化。總而言之,我們可以判斷金融協同對產業結構優化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
表2 固定效應模型的估計結果
本文使用虛擬變量對四大城市群進行劃分,直接分析城市群之間存在的差異。首先我們將其他所有城市作為對照組,成渝地區作為實驗組。再將成渝地區作為對照組,其他三大城市群作為實驗組。仍沿用固定效應模型,估計結果見表3。
表3 區域異質性回歸結果
模型4估計了成渝雙城經濟圈相對于其他城市群的平均差異。成渝與金融協同的交互項顯著為負,說明成渝地區金融協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率遠低于其他三個城市群的平均水平,其原因可能是成渝地區在18年以前兩地競爭大于合作。模型5將成渝經濟圈作為對照組,可以發現成渝經濟圈的金融協同促進效率相較于長三角表現出巨大的差異。原因可能是長三角尤其是浙江各城市間的流動較為頻繁,產生的正外部性和輻射效應很強;另外長三角戰略的提出相對較早,各項經濟政策的試驗和實施加快了金融支持產業轉型的速度,從而提升了效率。
本文采用了中國成渝、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四大城市群2008-2018年市級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金融協同對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各城市群中,金融協同都對產業結構優化呈顯著正向的促進作用。我們還基于區域異質性,深入分析了四大城市群各自的金融協同促進效率。本文發現,成渝雙城經濟圈金融協同的促進效率遠低于其他三個城市群的平均水平,而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和長三角城市群的效率差異間。其原因可能是發展的平衡性差異、城市流動差異和政策實施效率差異。
結合本文的研究結論,我們提出了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的以下幾個政策建議。第一,加快金融一體化進程,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從四大城市群整體來看,金融協同的加強有助于加快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加快金融一體化就是增加金融存量。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就是提高金融業的服務效率。第二,在加強金融協同的同時,需要注意區域發展的平衡性,提高大城市的輻射能力從而帶動小城市共同進行發展,逐漸向長三角模式靠齊。第三,成都和重慶兩大核心城市應該加大相互間的合作力度,轉競爭為合作,減少雙城間的政策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