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晶 黑龍江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公益事業的服務質量也有所改善,其內部的財務管理不但記錄多重經濟業務,還能有效降低內部財務風險,財務人員應不斷延展內控系統內容,優化其內部建設,通過對各項風險的防范改進財政資金的應用效率,繼而提升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針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控系統中的內容,當事業單位想改善財務管理水平時,運用內部控制可使該管理工作更加有效,該單位財務管理水準可獲得切實提升。過去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為非盈利,其并未重視自身的財務管理系統,其管理水準也處于較低水平,但隨著國家各項改革的推動,事業單位也進入到改革的范疇中,因而財務管理專業化也成為未來該單位的發展趨勢。事業單位若想提升整體經濟效益,其財務部門應利用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來進行風險防控,財務管理水準也會獲得切實提升,良好的內部控制可幫助事業單位更快地適應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保障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為其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為改善公益事業的服務質量,事業單位需不斷強調服務目標,并運用風險防范與內控系統的設立來改善管理水準。事業單位的工作多屬非盈利,其工作目標也為不斷提升的服務水平,因而此類單位實行內部控制與風險防范極有必要。借助財務管理中的內部控制,管理人員可準確找到各個項目的管理漏洞,如項目支出或基本支出等,在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后可立即解決。同時,事業單位內部需提升風險防范認知,以正確的風險認識來彌補其遭遇的安全隱患,保證其實現自身的公益目標[1]。
規范的財務制度能有效約束財務人員的各類行為,也能降低財務風險,繼而順利實施各項財務政策,但由于當前事業單位的財務制度不規范,在進行內部控制時并沒有合適的依據,因而其內部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事業單位由于沒能重視內控制度,其設置的內控系統并不符合該單位發展的實際情況,且制度內部多項環節存有漏洞,該制度的約束作用難以發揮出來,因而降低其財務管理水準。
財務管理水平改進的根源在于內部控制意識的提升,但部分事業單位中的管理人員未能意識到內控管理的重要,由于多數時間事業單位的工作在公益事業,其對財務管理的認識較淺薄,其財務部門的主要工作為核算賬務,該工作在財務管理中極為基礎,導致管理人員也沒能設置合適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也無形中提高了財務風險。
基于事業單位的性質,對財務風險的重視度不夠,也未能創建相應的風險預警系統,導致當事業單位出現財務風險時,其反應速度較慢,只有在發生財務風險后才會有所察覺,但此風險已給事業單位造成較嚴重的經濟損失。比如,部分事業單位未能科學分離財務人員的工作職責,出納甚至監管記賬,部分會計人員為滿足自身利益,擅自挪動單位資金,在事業單位發現后也帶來了難以彌補的損失,此類行為無助事業單位發展。
首先,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在進行內部控制時其主要為了降低差錯,使各部門間形成監督與牽制。同時,此類單位在設置工作崗位時應依照自身發展狀況與財務管理的需要,如圖1所示,使內部控制制度更為合理,并將其當作各部門開展活動的依據。審計部門也需及時查處多類舉報性案件,將遇到的問題定期向單位領導匯報,可在內部降低經濟類違紀行為。
圖1 內部控制流程
其次,事業單位內部要加強人員培訓,其主要內容涵蓋了內部控制操作、產生風險的要素與風險防范措施等,借助培訓讓財務人員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并擁有極強風險防范認識,提高風險防范的準備。
最后,事業單位還能設置多類內部控制機構,借助此類機構優化內部控制環境,各個部門也會更為積極地與財務部門展開配合,提升內控工作的完整度,當其可能出現風險點時需及時向相關領導匯報,切實落實內部控制中的各項措施。當事業單位開展多項經濟活動時內部控制部門應加強監督工作,找到經營活動內可能發生的風險要素,并借助制度提升風險防范水平。因此,合理的內控制度要依照事業單位實際的經營狀況不斷完善內部架構,將以人為本理念當作工作基礎,明確劃分工作責任,繼而保障其內部控制水平[2]。
文化建設也屬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在事業單位加強文化建設也能保障其風險防范與內部控制制度,也能給相關工作打造更好的工作氛圍。
一方面,借助優良的內部文化可改善工作人員的基本素養與業務素質,其風險防范意識也可獲得真正提升,與財務部門的配合也更為積極,針對資金支出或預算編制的流程也能更加清晰,不僅提升了會計信息的整體質量,也有助于改善其工作主動性與積極性。另一方面,優秀文化建設還能對工作人員起到督促作用,當工作人員在進行預算管理期間發現該工作存有不足,其會根據當前不足向財務管理人員提出多項建設性意見,促進預算管理工作。若事業單位增強了內部文化,基層人員更易找到活動或工作目標,確認自身發展方向,在不斷的工作或服務中找到認同感與歸屬感,內部控制的工作環境與氛圍也會更加優質,內部控制意識與財務管理水平都會獲得真正提升。
在實行財務內部控制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嚴格監督其全過程,借助評價系統能讓事業單位找到當前存有的問題,如管理或財務問題等,在發現問題后要立即報告并給出相應意見。財務管理人員可依照對應的解決方案及時修正財務管理系統。為更好地降低財務風險,事業單位可運用績效評價法來加強其財政資金的整體安全,同時,運用完善的監督評價系統能適時找出預算管理內的問題,根據該問題劃定出具體的解決措施,繼而改進事業單位中的預算管理水平。此外,基于財務風險的類型較多且雜,在實行內部控制的過程中要監管各類工作或活動的全過程,仔細排查每一環節中可能存有的財務風險,從而提升財務內部控制的整體水平。
事業單位在進行風險防范的過程中應設置可行、科學的財務預警體系,借助該系統精準預測出該單位可能存有的風險,并設計出對應的預警方案。在采取風險措施期間其設計出的方案應與該單位的實際狀況相符,準確地扼殺其潛在的財務風險,并為風險處理留有合適的時間,從而使事業單位的發展更為有序、健康。同時,在開展實際工作時,事業單位需不斷改進財政資金的應用效率,可根據項目進度或《預算法》支付給供應商資金,防止該項資金被保留在賬戶內,將財政資金的價值發揮出來。此外,事業單位還要科學預測財政資金的收支狀況,運用指標系統與內部控制合理測算出此后財政資金的收支進度與規模,避免其發生資金閑置、無序調整預算與超范圍支出等問題。
事業單位要將預算管控的作用發揮出來,借用內部控制管理人員可嚴格管控各部門資金,為保證其使用地更為高效,應采用一定的方式防止各類財政資金出現閑置或浪費。比如,某事業單位當前若存有一筆沒被收回的應收賬款,當其數量在一定規模時會存有壞賬風險,若債務方未能按時或不具有還款能力,財政資金也會存有較大的安全風險。因此,只有實行合適的預算管理才能使財務內部控制得到改善,其運行措施也更加有效,繼而更好地利用相應資金,避免出現壞賬情況。設置完備的預算控制體系要結合多種預算內容,因而事業單位在加強內部控制的管理時要按照系統具體的運行規則,使預算工作順利開展,該單位中的財務風險也會有效降低[3]。
第一,事業單位需不斷改善內控制度,在財務部門中設置控制小組,讓其以督促的形式檢查業務部門對內控制度的履行程度,增強內控制度的執行力。同時,也要嚴格調查業務類型與財務管理流程,借用預算指標與風險指標不斷修正內控制度。事業單位內部的審計工作可作為獨立機構,及時審計內部控制中的會計核算、風險防范與控制措施等,給內部領導提供相應的措施改進線索,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第二,事業單位在實行內部控制時還可借用諸多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并利用此類機構進行會計信息質量的審計,將其專業性、獨立性的優勢發揮出來。財政與審計部門也要加大對事業單位的監督力度,有效控制與管理其開展的實際工作,在執行監督工作期間要注重內外部門的合作,并利用多個部門的相互監督來完善財務控制系統,繼而有秩序、保障的運行財務工作。
第三,事業單位內部可設立專門的風險防范與內部審計機構,基于此兩項工作的重要屬性,若成立專門的獨立機構,則管理人員也會更加專業,比如,審計部門可負責內控執行與財務核算工作;而風險防范部門則定期檢查事業單位中的所有經營活動,當其發現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時,借用信息技術的分析,其得出的預測將更為專業,從而改善財務風險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由于事業單位的服務屬性較濃,其在開展公益服務時會遇到諸多風險,財務部門的內部控制系統極為重要,管理人員應嚴格把控內控制度的每個環節,不斷強化預算管理與監督評價,逐步改善其風險防范水平,保障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