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作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格式塔心理學美學主要是橫向剖析美術活動的心理特征,尋求知覺的規律及其與觀者心理的對應關系,描述美術作品的形式意味。凱綏·珂勒惠支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文化氛圍,以及她一生傳奇的坎坷境遇,造就了她在版畫、雕塑方面的成就。現如今,人們對凱綏·珂勒惠支的研究大部分局限于時代背景的研究,而忽略了從格式塔心理學美學角度對其作品風格進行研究。
版畫非常注重畫家思想和精神的高度統一。版畫所強調的“意境”是情與景、人與自然的統一,這和格式塔心理學所強調的“整體性”理論非常接近,并且格式塔本身就是一種“完形”,是指任何分離的整體。而版畫作品意境之所以能夠產生,是創作者本身的主觀心理因素和客觀生存背景大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格式塔心理學美學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阿恩海姆的視知覺理論認為,在一個正方形內的各個圖形中存在一個圖式,這個圖式中隱含著諸多“知覺力”,圖式中各種知覺力的組合構成了一個平衡和諧的畫面。這里所說關于“力”的理論,其實與中國傳統宇宙觀中認為世間萬物皆是由“氣”構成的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珂勒惠支豐富多彩的繪畫風格自然也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地理環境及坎坷曲折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關。
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性”離不開主體的知覺活動。阿恩海姆認為,藝術是建立在知覺基礎之上的,知覺是一種直接把握對象整體結構的活動。同樣,我們在鑒賞版畫作品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整體性”的原則,應該從整體上去了解對象,而不是單一地關注其中的某一個點。他還認為,現象經驗是一個整體,不能進行拆分,部分相加不等于整體,我們要先感知整體,再去對剩下的部分進行細微的觀察,視覺不是對元素的復制,而是對整體有意義的掌握。格式塔“整體性”這一原理與中國經歷幾千年而逐漸形成的整體性思維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鑒賞版畫作品應該是對主體創造性的欣賞的知覺活動,而不應該是被感知、被強迫,我們應該對作品提供的多種元素進行重新歸納,然后將其組成新的意象。總而言之,在欣賞版畫作品時,我們要將一個個組成版畫作品的元素進行重新組合,從整體上分析和把握,這樣才能得到更深刻的理解。珂勒惠支的版畫作品簡潔明了,黑白色調明快,給人的視覺沖擊力強悍,這些元素在單獨運用時并不會產生太大的反響,但是組合在一起,就會描繪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畫面,既生動又深刻,它們所塑造的意境也表達了整幅畫面所想表達的情感,遠比單個元素創造的意境效果要好得多。由此可見,從整體上把握畫面布局,所產生的效果要大于部分意象的效果。
格式塔心理美學主要以直接經驗為研究對象,主張自然觀察法。因為經驗是很難用數量計算的,所以要拋開固有觀念直接去觀察事物的形象。凱綏·珂勒惠支的每幅作品都堪稱經典之作,在這幅《戰爭組畫之六:母親們》的作品中,整幅畫面的中心便是一群母親抱團擁抱在一起,畫面上除母親們之外沒有一點兒多余的線條,完全凸顯了主題。在戰爭殘酷的時代,對人性和精神都是一種巨大的考驗。面對著親人、子女、朋友的相繼離開,以及家園的摧毀,她們無處可去,像塵埃一樣渺小置身于這蒼茫的世間,恐懼的心理在作祟,在支配著自己的思想,她們沉默地、面無表情地擁抱在一起,看似堅不可摧,實際上是許多副沒有靈魂的軀干。母親們的眼神是驚恐的、害怕的,她們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發生卻無能為力,她們也曾想事情的源頭是什么,但是她們沒有答案。

圖1 《戰爭組畫之六:母親們》 45cm×66cm 1922—1923年
總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中這些極具真實性的細節,盡管受表現主義的影響,做了藝術上的處理,但絲毫不影響人們對這些作品的理解。作品的創作并不是簡單的機械模仿,而是由作者的知覺、思想、情感等融合產生的。珂勒惠支版畫充滿剛勁的構圖和刀痕,畫面中深遠的空間關系、意境的表達都是格式塔心理學美學所說的外部自然與內在心理、創作主體與客體的統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