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莉紅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寒假格外漫長,身處重災區湖北省武漢市,更真切地感受著病毒對人類的傷害。教師和大多數人一樣,也許無法去減少病毒造成的直接傷害,但可以去減少病毒帶來的次生傷害。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回民小學的老師們看來,統整思維、構建課程是促進學生深入學習、健康生活、全面發展的一劑良方。
武昌區回民小學是一所有著百年辦學歷史的小學,也是武昌區唯一一所民族學校。在校生中現有一些少數民族孩子就讀。56個民族載歌載舞的藝術場景、生活化的畫面、民俗人文的介紹布置于校園各處。校園處處都彰顯著強烈的民族文化教育魅力。
背簍球、套馬、滾鐵環……這些都是極具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學校體育組的老師們把它們融入到學生的課間活動里,每個年段的活動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兼具趣味性、操作性和實用性。體育組的老師們還共同開發了具有民族元素的校園集體舞《相親相愛一家人》《改變自己》,每到大課間時段,操場上熱鬧非凡。這些有趣的體育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間活動。在武昌區片際聯盟活動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大課間活動備受好評,給來賓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受到武漢教育電視臺的關注。
課程結構將決定學生的素養結構。基于這樣的考慮,近幾年來,武昌區回民小學積極構建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課程結構的一個部分,是新課改的產物,是由學校自主管理、開發和實施的課程。校本課程以學生發展為主要指向,由學校搭建個性化教育平臺,通過教師的創造性教育手段,呈現多彩的教育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知識,啟迪智慧。
2019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共同努力奮斗。”而學校無疑是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的主陣地、滲透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的主力軍。
在我國小學基礎教育的校本課程中,雖有涉及少數民族文化的內容,但往往缺乏系統性的知識構建與人文視角的統一,而這套校本課程恰恰填補了此項空白。通過系列民族文化的學習,孩子們推開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大門,初步了解了各民族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風土人情,欣賞各民族璀璨的藝術結晶,感受各民族文化之間的異同。“參差多態,乃幸福之源”。孩子們用一雙童稚的眼,映照56個民族的斑斕色彩;用一顆童真的心,擁抱56個民族共同的夢想——中國夢!
“校本課程特色化”是學校建構校本課程的指導思想。編寫組的老師們依據辦學傳統,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力求體現校本課程的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體驗性,把教師講授、學生自學和各種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在體驗中學習,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潛力。
校本課程團隊的老師們利用有限的設備廣泛地搜集資源,在整體架構的基礎上,圍繞不同的主題,分年級編寫了一套以走近民族文化為主題的小學校本課程教材,旨在為學生參與的校本課程提供有意思的讀本。學校自主研發的民族校本教材中精心挑選了12個少數民族(回族、維吾爾族、土家族、苗族、壯族、傣族、蒙古族、哈尼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藏族),圍繞各民族的節日、服飾、歌舞、運動、建筑、歷史、英雄人物等主題,精心設計了民族之旅、團結之花、民族之魅、友誼之橋、熱愛之情5個版塊,將有趣的體驗和自主學習巧妙結合。
為了讓書本內容更加立體、多元,讓學生眼中的世界更完整、客觀、真實,編寫組的老師們不斷探索,與時俱進,將傳統紙質書與“碼書”相結合,融入二維碼技術,提升了學生的閱讀體驗。掃一掃教材里的二維碼,便可突破紙質書中文字和圖片的局限,為青少年提供教材難以全面涵蓋、而“碼書”能廣泛涉及的民族風情。通過豐富的影像資源,青少年如身臨其境,能更進一步地深切體會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從而激發青少年熱愛祖國、與各民族同胞緊密相依的團結之情。
封城不封心,隔離不隔愛,豐富的課程點燃了孩子們希望的星火。武昌區回民小學的老師們化作可愛的天使,精心策劃了“天使在行動”系列活動,用“特殊的方式”為孩子們帶去溫暖與希望。
德育處精心策劃了“天使在行動”系列活動。從大年初一到十五的整整15期節目,陪伴同學們度過了特殊而溫暖的新春佳節。非常時期“停課不停學”,在線上教學中,“天使在行動”第二季再次回歸,別樣的課程體驗讓同學們更加懂得要好好學習、健康生活。冬去春來,“天使在行動”完成了74期的制作,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它逐漸成為連通生活、指導學生居家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融合生活,給孩子提供最生動的教材。“天使在行動”活動結合實事熱點,每天推送《自我管理教育》《合作力教育》《新冠病毒答小朋友20問》《我心中的雷鋒》等內容。通過專題教育,重塑家長的教育觀點,讓孩子們懂得敬畏自然、保護生態、崇尚英雄、勇于擔當、關注社會,關注人性、從容應對、深度思考。
融通知識,讓孩子獲得更豐富的體驗。秉承“真體驗、悅表達”的教育初衷,術科組老師們結合專業特長制作出了《巧手迎春》《心悅小屋》《多彩生活》《躍躍欲試》《科學達人》《音樂速遞》六個版塊的微課,進一步豐富了孩子們的居家學習活動。雖然孩子們不能走出家門去感受外邊的世界,但他們自己通過實踐體驗,同樣在創造著生活的美好!

武漢市武昌區回民小學的民族文化墻
在家中有限的空間里,學習與生活別樣精彩!在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驅動下,學校陸續開發了“宅家建個博物館”“成長廣角社群活動”等實踐課程,將線上和線下結合,拓展學生實踐探索的空間,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思考的廣度和深度。每周一期的“成長廣角社群活動”為同學們搭建了成長的舞臺,通過在線直播,圍繞特定的話題,讓他們暢談自己的不同理解,提升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解決困難的能力。
“宅家建個博物館”活動,用圖片和視頻展示博物館的全貌。從2020年2月21日開始,歷時半個月,學校德育處收到了各年段同學們充滿奇思妙想的“博物館”作品:奇妙博物館、超級英雄博物館……“小館長們”腦洞大開,給我們帶來大大的驚喜。歷史悠久的糧票,珍貴稀有的錢幣、春耕農忙的農具等。有趣的建館體驗,增進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情。家長們不僅是孩子們特聘的建館顧問,還是第一批參觀者。3月7日,“小館長們”還與南京的孩子們分享自己的建館體會和心得。當復雜的學習被簡單的目標統領時,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自豪的創造者。
豐富的課程活動,讓武昌區回民小學的孩子在疫情期間得到滋養和成長,“給我一個舞臺,我會更精彩”,這是回小的孩子們最真實的體驗。武昌區回民小學將繼續堅持民族團結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同行,讓56個民族的燦爛文化在青少年的心靈綻放光芒,將“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幸福種子播撒在中國這片最豐厚廣博的文化土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