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康,張華榮,陳凌靜,陳智龍,黃啟堂
(福建農林大學園林學院,福建 福州3500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許多城市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建設,有一定數量的城市地域特色與文化正在逐漸消失,色彩污染和色彩趨同的現象頻發。歷史文化街區是社會發展和歷史變遷留下的重要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個城市的縮影,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城市記憶。我國目前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研究主要集中于街區建筑、街區肌理等方面,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導,常常忽略對街區色彩景觀保護與規劃。在新時代下,人們越來越關注城市環境和區域特征的保護,對歷史文化街區色彩景觀的研究成了重要的時代課題。
國內外學者對色彩景觀進行了不同的研究。法國色彩學家郎克洛在大量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色彩地理學的概念,通過對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建筑色彩進行調查和比較,他發現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建筑色彩差異很大,這主要是由于地域文化、自然環境、風俗習慣等差異導致,他從色彩的角度提出保護自然環境以及人文環境的重要性,呼吁人們要重視保護地域文化特色,郎克洛對于色彩地理學的研究對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1]。日本學者吉田慎悟從日本獨特的色彩風貌出發,編著《環境色彩設計技法》。相比之下我國的色彩景觀研究起步較晚,更多的是從國外學習回來加以應用。宋建明1985 至1987年間赴法國進修,而后受到啟發寫作出《色彩設計在法國》,該書主要介紹法國成功的色彩規劃經驗[2,3]。尹思謹所著的《城市色彩景觀規劃與設計》是中國第一本系統介紹城市色彩景觀的書籍,從策略制定、控制模式和操作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闡述,這對我國色彩景觀的研究意義非凡[4]。成玉寧使用色彩量化的方式對南京中山陵園景觀色彩特征進行了分析,并基于色彩量化技術提出了環境色彩的優化方式[5]。茍愛萍對小城鎮色彩以及城市色彩營造方向有較為深入的研究[6-8]。
從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可以看出,我國對于色彩景觀的研究還處于理論搭建和初步規劃的基本階段。對研究地域的歷史背景結合得還較少,對文脈延續和人文關懷重視不夠。本研究主要是對歷史文化街區色彩景觀的量化分析,通過對泉州西街歷史文化街區進行空間分類,照片取樣,色彩分析。從不同空間類型的層面上展開研究,以期在進行對歷史文化街區景觀提升時能夠從更加宏觀的角度進行營造。
本研究選擇泉州市西街為研究地點。西街是泉州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建于公元714-741年,距今已有1300 多年歷史。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經象征了泉州的繁榮,它還是泉州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筑,西街片區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20 多處,分屬古建筑、古遺址、石刻等多種類別,還有未列入級別但保護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 處,擁有開元寺、東西塔、肅清門等景點,同時開元寺也是福建省最大的佛教寺院。2014年5月,福建省認定公布第一批9 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泉州西街榜上有名。筆者從西街的街區文化、自然色彩景觀以及人文色彩景觀3 個層面對街區的街區的色彩景觀進行逐項分析。
本次調研,采用色卡目視比對和數碼相機記錄相結合的方法采集色彩樣本,色彩樣本采集設備有中國建筑色卡和佳能80D 數碼相機,全部源于個人日常設備。
本次調研所采用的《中國建筑色卡國家標準》(圖1),共有1026 種顏色,適用于建筑設計、環境設計、建筑裝飾等領域,該標準的顏色標注采用了孟賽爾表色體系,使用明度、色相、彩度對色彩進行編碼,中國建筑色卡配有相應的電子數據庫,為后期色彩樣本的處理和數據換算提供了便利。
需要3 個或3 個以上的調研人員現場同時對色彩進行感知,并與標準色卡對比,找出色卡中相應的顏色編碼(圖2)。由于色卡顏色有限,街區的色彩景觀顏色豐富,無法完全匹配街區中所有的色彩,所以在實地調研中應該選取和現場實物最為接近的標準色卡顏色。
本次調研選用佳能80D 數碼相機用于記錄調研對象的色彩及材質信息,由于相機拍攝會受到光照、天空云量、陰影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對調研的背景條件有著嚴格的要求,需在能見度較好的陰天進行調研,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的色溫存在差異,為避免色溫造成的影響,盡量在日出后3 h 或是日落前3 h 的時間范圍內進行拍攝。此外,要盡量避免在陰影下和背光的環境下攝影。為盡可能地使色彩樣本數據庫完整,筆者先后2 次前往泉州市進行調研,具體時間是2019年9月26-27日,2020年1月16-17日。
基于了解西街歷史文化街區背景的前提下,對現場進行調研,采集街區內現有的自然色彩景觀和人文色彩景觀樣本并建立數據庫,使用軟件校驗處理得到HV/C 值,將H(色相)轉換為數值,進而繪制成色彩的二維色度圖和三維散點圖,最后根據量化結果分析街區色彩景觀的特征及成因。
城市色彩景觀中最具親和力的色彩類型便是植物色彩[9]。西街的綠化植物多為鄉土植物,主要包括開元寺中的植物群、街道兩側的行道樹、民居庭院中的盆栽以及西街中山路道路交叉口的若干花箱,街區的植物大多聚集于開元寺當中,開元寺之外地區的植物品種和數量較少。而不同的植物生長習性不同,開花結果的時間存在差異,一年四季表現的色彩也有偏差。筆者根據植物色彩變化的視覺感知情況將街區內的植物分為季相植物和非季相植物2 大類進行色彩的比較和測量。街區中有明顯季相變化的植物包括刺桐、木棉、木樨、山櫻花、山茶、石楠、葉子花、金柑、千日紅、萬壽菊、蔓馬纓丹和炮仗花,其余植物四季表現差異不大,皆歸為非季相植物。身處西街中的游人在春夏秋冬可以欣賞到不一樣的植物景觀,將街區中的季相植物整理后,得到圖3。
將西街無明顯季相變化的植物色彩樣本進行量化分析處理,得到圖4、圖5 和圖6。色相分布上,西街的植物色彩主要分布于GY(綠黃)、G(綠)色相,少數植物色彩表現為YR(黃紅)、R(紅)、B(藍)色相,表現為YR(黃紅)、R(紅)色相的植物主要是指五彩千年木、變葉木和朱蕉,表現為B(藍)色相的植物主要是草本植物芙蓉菊。植物色彩的明度值分布多介于[3,8]區間,彩度值分布稍廣,分布于[1,9]區間,總體上,無明顯季相變化的植物色彩呈現為中明度、中低彩度的色彩分布趨勢,未出現明顯離散點,西街的植物色彩質感較好,具有較為穩定的整體性,但植物資源分布不均,多集中在開元寺中,主街道的植物品種及數量適當增加,以提升主街道植物色彩景觀的豐富度。
3.2.1 建筑景觀
西街是泉州古城內建筑年代分布范圍最廣、建筑分布最為集中的街區。按建筑功能歸類,大體上可以分為商住兩用建筑、宗教建筑、商業建筑以及居住建筑,對西街建筑景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開元寺以及西街主街道兩側的建筑群。
開元寺是泉州地區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產,占地面積達78000㎡,因此本文將開元寺的建筑色彩單獨進行介紹,寺內的建筑材料以磚、石材、木材為主。通過提取開元寺內各建筑景觀的色彩樣本,對建筑中出現的色彩進行色卡比對和拍照記錄,對樣本進行馬賽克處理,并量化得到HV/C 值,如圖8。
將量化到的色彩值導入SPSS 軟件處理,得到2D 孟賽爾色度圖(圖9)和3D 色彩分布散點圖(圖10),分別從色彩屬性、中心趨勢和離散程度3 個方面對開元寺內建筑色彩特征進行解析,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開元寺內建筑立面的顏色主要集中于暖色系中,具體分布在YR(黃紅)、R(紅)、Y(黃)的色相范圍內,主要體現于建筑墻面、屋頂、臺階等構造上。少量顏色分布在G(綠)、PB(紫藍)的色相范圍中,主要在建筑雀替、吻獸等裝飾構件上呈現。寺內建筑色彩的明度集中于中明度范圍中,多位于[4,7]區間范圍內,建筑色彩在低彩度、中彩度區域內均有分布。離群點主要出現在色相分布上,經研究核實,主要是因為建筑的裝飾色彩色澤豐富,出現冷色調的PB(紫藍)、G(綠)色相,屬于開元寺內建筑的裝飾特色,應予以保留??傮w而言,開元寺內建筑色彩現狀良好,立面色彩基調明顯。建筑的基礎色主要體現在墻面上,包括 2.5Y5/2.8、0.6Y8/2.4、4.4YR5/4.8 色號。輔助色包括1.9Y4/2.8、7.5R3.5/6.6、1.9Y5.5/2、7.8R5.4/7 色號,主要指建筑基座、臺階、窗戶等部位的色彩。寺內建筑的強調色集中體現在雀替、吻獸等裝飾構件上,包括9.4PB2.5/5.6、8.8YR5.5/7.6、10G5/4、9.4R6.5/9.2 色號,精致的雕花上施以豐富的色彩,起到點綴、突出寺內環境的作用。寺內建筑的屋頂色主要集中在YR(黃紅)色相中,主要分布在3.8YR4.5/4.4、4.4YR6/5.2 2 個色號中。開元寺是國內外著名的佛教建筑,佛教歷來崇尚黃紅白3 色,開元寺的建筑結合泉州的地域特色,融入本土的紅磚文化,呈現出以紅黃色系為主的建筑色彩風貌。
西街街區所涵蓋的地理范圍廣,完全調研的難度較大,因此,本文對西街的建筑色彩調研主要集中在有代表性的街道兩側的建筑。西街中的建筑大多1-2 層,2 層居多,建筑功能上,底層主要售賣傳統小吃,小部分店鋪經營手工藝品、服飾等。西街街道兩側建筑墻面(圖11)所使用的材料以紅磚為主,花崗巖、瓷磚、裝飾涂料為輔,建筑細節如門、窗、護欄(圖12)選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木材、石材、鋁合金、陶瓷等。將現場收集的色彩數據分析整理得圖13、圖14 和圖15,街道建筑主要具有以下色彩特征:建筑墻面顏色的色相分布集中,主要分布于暖色系和無彩色系中。色相中分布較廣的是YR(黃紅)、R(紅)色相,兩者總占比接近80%,暖色調色彩給人溫馨之感?;◢弾r等石材色相表現為N(無彩色),為街區增加穩重感。西街建筑細部與墻面相比,色相分布范圍更廣,以YR(黃紅)、Y(黃)、G(綠)為主。建筑的窗戶和護欄汲取了西洋建筑的風格,色彩表現豐富多樣,在暖色調、冷色調和無彩色中均有分布。由明度分布可知,建筑墻面色彩總體呈現中明度,多位于[3,7]區間。門、窗等建筑細部的明度值總體呈現中明度,分布的范圍較廣,介于[2,9]區間。建筑墻面色彩的彩度值主要分布在中低彩度范圍中,集中于[1,7]區間內,而建筑細部的彩度總體表現為低彩度的趨勢,彩度值多分布在[1,3]區間范圍內。從建筑色彩分布3D 散點圖可以看出,西街建筑墻面色彩分布集中,色彩表現具有較強的整體性,色相多分布于[6.9R,8.1Y]區間,呈現中明度中低彩度的趨勢。西街建筑細部的色彩分布較為分散,色相分布范圍廣,總體表現為中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趨勢??傮w上,西街建筑墻面確定了基調色,建筑細部形成點綴色,大面積的紅和局部的綠形成互補色對比,形成局部的對比色對比,產生特殊的視覺體驗,建筑細部為建筑總體色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3.2 硬質鋪裝
如圖16所示,西街主街道主要為水泥道路,開元寺中有小部分鋪裝選用花崗巖條石和鵝軟石,街區中一些民居庭院也有條石鋪裝,西街西教堂對面的商鋪和主街道相連的地面選用紅磚點綴路面,豐富了鋪裝色彩。
對西街硬質鋪裝的色彩進行分析得圖17、圖18,由圖可知鋪裝色彩的特征,色相上主要以N(無彩色)為主,除無彩色外還存在少數R(紅)、YR(黃紅)、Y(黃)色相。有彩色的彩度值總體表現為低彩度,彩度數值在2~4 之間,硬質鋪裝的明度值基本位于中明度的范圍內??傮w上,西街硬質鋪裝呈出中明度無彩色的趨勢,局部使用低彩度中明度的紅色、黃紅色加以點綴。
3.3.3 招牌廣告
西街作為一條商業街,街道中的招牌廣告的色彩不容小覷,盡管廣告牌面積不大,卻能夠直接對街區的色彩景觀產生影響。通過實地走訪西街,采集有代表性的招牌廣告的色彩樣本(圖19),將色彩數據樣本處理得到圖20 和圖21。由圖可知,招牌廣告的色相分布范圍廣,在R(紅)、YR(黃紅)、Y(黃)、GY(綠黃)、G(綠)、BG(藍綠)、B(藍)、PB(紫藍)色相上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R(紅)、YR(黃紅)色相。彩度分布上,彩度值主要表現為中彩度、低彩度趨勢,大多分布在[1,8]區間,有個別廣告牌色彩的彩度值偏高,達到14。明度值低明度、中明度、高明度都有分布,大多數集中在中明度范圍內。從散點圖中可以看出,離群點出現在彩度中,這主要是由于部分商家為了吸引顧客的目光提高營業額就盲目地使用高彩度的廣告牌,但這種缺乏秩序的色彩使用很可能造成“騷色公害”的問題。總的來說,街區內招牌的色相分布廣,以暖色調顏色為主,但存在少部分高彩度、高明度顏色的廣告牌太過刺眼、使用建筑主色調的對比色或是互補色的情況,如采用高飽和度的綠色、藍色等,產生較為強烈的視覺沖擊感,與街區的整體色彩環境格格不入,這些色彩問題有待進一步整改。此外,有的廣告牌面積過大,遮掩了建筑本身的色彩和材質。
3.3.4 景觀小品
景觀小品是景觀的重要構成要素,通常體量不大,色彩單純,既有實用功能,也有文化功能,通常分為建筑小品、生活設施小品和道路標志小品。西街內的景觀小品主要由生活設施和道路標志共同組成(圖22),將景觀小品色彩數據整合得到圖23和圖24,可知現狀景觀小品的色相分布范圍較廣,包括R(紅)、YR(黃紅)、Y(黃)、G(綠)、BG(藍綠)、PB(紫藍)色相,總體上表現為中明度、高飽和度的色彩趨勢,飽和度值多位于[4,10]區間,顏色的明度值介于2.5~8。整體上,西街景觀小品的色彩冷暖色調均有涉及,容易與周邊環境形成互補色對比。另一部分的垃圾桶采用高飽和度和高明度的顏色,缺乏與街區整體的聯系。
3.3.5 夜景照明
照明設施除了能給街區的夜間環境提供光線外,還可美化街區的夜間景觀。夜間照明的光色可以分為無色光和有色光。西街的夜景照明情況在開元寺東西兩側有較大差異,開元寺以西部分的街區照明設施比較缺乏,街區顯得昏暗且不安全,開元寺以東部分照明系統相對完整,但是燈光使用大多缺乏統一規劃,各自為營,整體性較差,見圖25。將街道的夜間照明色彩數據處理得到圖26 和圖27,由圖可知色相分布上,大多分布于Y(黃)色相,少數分布在YR(黃紅)、YR(黃紅)、G(綠)、B(藍)、RP(紅紫)色相當中。明度分布上,明度值主要在高明度范圍內,幾乎都位于[7,9]區間內。彩度主要表現為低彩度,大多位于[2,4]區間內,離群點出現在彩度分布上,主要是因為夜間景觀除了與街道照明設施有關外,和廣告牌也有關系,部分商家的高飽和度的可發光廣告牌,打破了街區夜景的和諧,使夜間景觀變的混亂甚至刺眼。
歷史文化街區作為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記憶及地域文化,街區的色彩景觀是城市色彩風貌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通過對西街歷史文化街區的色彩景觀進行量化分析,得知綠化植物的葉色多集中于GY(綠黃)、G(綠)色相,四季有多種色相的花朵點綴,植物色彩季相變化豐富,但植物資源多集中在西街開元寺中,西街主街道的植物資源短缺,植物色彩略顯單調。建筑景觀中,開元寺建筑色彩整體性強,建筑點綴色豐富,整體表現為中明度、中低彩度的暖色調;西街兩側的建筑墻面YR(黃紅)、R(紅)色相出現頻率最高,主要集中于中明度、中低彩度色彩區域內,建筑細部較常見的色相有YR(黃紅)、Y(黃)、G(綠)色相,建筑細部多為中明度、低彩度的顏色。硬質鋪裝的色相以N(無彩色)為主,R(紅)、YR(黃紅)、Y(黃)色相為輔,整體表現為中明度的無彩色。招牌廣告色相分布范圍廣,集中于暖色系中,表現為中明度、中低彩度。景觀小品的色相較為豐富,總體上呈現中明度高彩度的色彩趨勢。夜景照明的色彩多分布于Y(黃)色相,少數分布在G(綠)、B(藍)、RP(紅紫)等色相,整體分布于高明度低彩度的范圍中。
在對街區色彩景觀的研究過程中,由于色彩樣本的采集受光照、天空云量、色溫以及建筑陰影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存在誤差,尤其是中山路的騎樓的遮擋致招牌廣告色彩提取存在較大困難。選用的中國建筑色卡顏色有限,僅1026 種顏色,而街區色彩豐富多樣,無法保證完全匹配到相同的顏色,而且在色卡的目視比對過程中,存在個人主觀視覺感受影響色彩識別結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