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艷,沈馮崢,龔 正,李 琴*,袁少飛,張 建,楊思倩
(1.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浙江省竹類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 杭州310023;2.浙江農林大學工程學院,浙江 臨安311300)
重組裝飾材又稱科技木,是以木質或竹質單板為原料,經單板染色、施膠、模壓成型等工藝制備出的重組材料,既保留了天然木質材料的調溫、調濕、隔熱等天然屬性,又可以模擬各種天然珍貴木材花紋,同時通過單板染色賦予其更多的色調,因此重組裝飾材在地板生產、家具飾面板方面得到廣泛應用[1-6]。單板染色是重組裝飾材生產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工藝環節,染色成敗直接影響重組裝飾材料的視覺效果[7-10],楊木和椴木單板是目前重組裝飾材普遍使用的2 種木質單板[9-11],本研究采用酸性染料分別對楊木及椴木單板進行染色,在相同的染色工藝條件下,以增質率、上染率、色差等為評價指標,通過掃描電鏡觀察染色前后2 種單板表面的形貌,考察酸性染料對楊木和椴木單板染色性能的影響,為重組裝飾材生產過程中單板染色提供理論依據。
1.1.1 主要材料
研究材料主要為經過漂白處理的楊木和椴木單板,厚度均約為1.5 mm,購自浙江升華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酸性染料A(包括酸性大紅、酸性黃、酸性藍),市購;酸性染料B(包括酸性大紅、酸性黃、酸性藍),購自杭州下沙恒升化工有限公司;蒸餾水實驗室自制。
1.1.2 主要設備與儀器
設備與儀器主要有日本CM-3600d 臺式分光測色儀、北京瑞利分析儀器公司生產的UV-2601 分光光度計、日本日立S-3400N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SEM 觀測時需對樣品進行噴金處理。
1.2.1 單板染色處理
酸性染料A 和B 分別按照一定比例紅(0.05 g/L)、黃(0.0036 g/L)、藍(0.1 g/L)配制染液1 L,將楊木和椴木分別浸泡在95 ℃的染液中,浸泡時間為8 h,后取出。
1.2.2 單板增質率測試
增質率即單板染色前后質量變化率。單板染色前稱重W0,染色后晾置5 min 后稱重W1,計算增質率M=(W1-W0)/ W0×100%
1.2.3 染料上染率測試
上染率即染色過程中,上染到單板的染料量與最初染浴中染料總量之比。
染色處理前配制好的染液2000 mL,100 ℃下攪拌均勻;取5 mL 染液測吸光度A0,染色后將剩余的染液加蒸餾水稀釋至2000 mL,取5 mL 染液測吸光度A1,并計算上染率C=(A0-A1)/A1×100 %。
1.2.4 單板染色前后色差測試
采用日本CM-3600d 臺式分光測色儀對染色前后的楊木和椴木單板進行色差測試。
根據CIE L*a*b* 系統[13-15],測得染色前后楊木和椴木單板試件表面明度L*、紅綠值a* 及黃藍值b*,測試時每種試件測試7 個點,取平均值。測試時,測試角度為10°,光源D65。
以△E* 來表征單板染色后顏色的變化情況。△E* 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L*、△a*、△b* 分別為染色前后單板試件的明度L*、紅綠值a*及黃藍值b*的差值。
1.2.5 單板染色前后表面形貌測試
日本日立S-3400N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染色前后單板表面形貌變化,同時觀察染料在單板表面的分布情況。測試時采用導電膠對樣品粘臺,經噴金處理后,放入樣品倉進行觀測,測試時加速電壓為12.5 kV。
2 種染料(染料A 和染料B)楊木和椴木單板增質率如表1 和圖1所示。
表1 和圖1 顯示,楊木單板在染料A 和染料B中的增質率分別為161.71%和113.7%,椴木單板在染料A 和染料B 中的增質率分別為144.41%和159.29%。楊木單板在染料A 中的增質率高于椴木單板,而在染料B 中的增質率則低于椴木單板。增質率表示單板染色后質量的增加情況,增質率越大,相應的單板吸收的染液質量也就越大,因此也反映單板對染料的吸收情況,本實驗增質率的結果表明,楊木單板對A 染料的吸收率要大于椴木單板,而椴木單板對B 染料的吸收率則要高于楊木單板。

表1 2 種染料對楊木和椴木單板增質率結果Table 1 The mass increasing rate of the poplar and basswood veneer after dyeing
2 種染料在楊木和椴木單板上染率如表2所示。
從表2 和圖2 看到楊木單板在染料A 和染料B 中的上染率分別為14.41%和26.55%,椴木單板在染料A 和染料B 中的上染率分別為8.47%和34.51%。楊木單板在染料A 中的上染率高于椴木單板,而在染料B 中的上染率則低于椴木單板。單板上染率是指上染到單板上的染料量占染色前染料總量的百分比,上染率是評價染色性能的重要指標,同增質率一樣,上染率越大,說明板材吸附的染料越多。本實驗中上染率的結果表明楊木單板對染料A 的吸收要高于椴木,而對染料B 的吸收則低于椴木,這一結果與前面增質率的結果一致。

表2 2 種染料對楊木和椴木單板上染率結果Table 2 The dyeing rate of the poplar and basswood veneer
楊木和椴木單板染色前后色差如表3所示。

表3 楊木和椴木單板染色前后色差結果Table 3 The dyeing rate of the poplar and basswood veneer
表3 看到,經染料A 染色后,楊木單板色差為46.43,椴木單板色差為42.75,經染料B 染色后,楊木單板色差為37.83,椴木單板色差為52.57,經染料A 染色后,楊木單板色差大于椴木單板,而經染料B 染色后,楊木單板色差則小于椴木單板,這一結果與增質率、上染率的結果一致。上染率越大,表明吸附則單板表面的染料越多,吸附在單板表面或與單板表面纖維素發生反應的染料也就越多,覆蓋了染色前單板的表面,改變單板表面材色,單板表面材色變化越大,色差也就越大。
圖3 看到未經染色的楊木表面結構較為疏松,椴木表面結構比較緊密,這也是導致楊木密度較椴木低,強度不如椴木的主要原因。未染色的楊木和椴木單板表面導管分子分布比較均勻,結構致密,經染料染色后,可以看到楊木和椴木結構均變疏松,這是由于木材細胞腔被染液分子填充所致。經A染料染色后,楊木單板單表面結構比椴木更疏松,這是由于楊木單板對染料A 的增質率和上染率高于椴木單板,在楊木單板細胞內填充的染料A 多余椴木單板。而經B 染料染色后,椴木單板表面結構比楊木疏松,這是因為椴木單板對染料B 的增質率和上染率高于楊木單板,在椴木單板細胞內填充的染料B 多于椴木單板。
木材染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與木材材質和染料分子結構密切相關,本文還未對木材染色機理進行分析,后續將展開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