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素文,康巨瀛
(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 太原030013)
胃癌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和致死率較高,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目前手術在胃癌治療中占主導地位,根治性手術是可能達到治愈的重要方法,不過術后患者的胃腸蠕動功能會受到抑制,不利于術后恢復,因此如何有效改善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的胃腸蠕動功能、促進胃腸激素分泌具有重要意義。大承氣湯出自《傷寒論》,是通里攻下的代表方劑,目前在胃腸麻痹、胃腸功能弱化、胃癱等病證的治療中取得了確切效果,但對于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的應用研究較少[1]。本研究探討大承氣湯聯合枸櫞酸莫沙必利片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胃腸蠕動功能及胃腸激素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山西省腫瘤醫院收治的200例擬行胃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100例和觀察組100例。對照組男61例,女39例;年齡40~74歲,平均(58.61±8.73)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4年,平均(2.85±0.63)年;胃癌p TNM分期:Ⅰ期28例,Ⅱ期40例,Ⅲ期32例。觀察組男62例,女38例;年齡40~73歲,枸櫞酸莫沙必利片平均(58.47±8.25)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5年,平均(2.91±0.72)年;胃癌p TNM分期:Ⅰ期27例,Ⅱ期41例,Ⅲ期3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胃癌,并接受胃癌根治術治療;近期未使用影響胃腸蠕動的藥物;無其他臟器嚴重疾病;無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其他胃癌手術;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合并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兩組患者均接受全麻下胃癌根治術治療,手術中置空腸營養管,術后常規實施禁食、胃腸減壓、靜脈補液、抗生素預防感染、腸內營養等治療措施。
2.1 對照組 在術后8 h取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5)5 mg研末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 L中,經空腸營養管滴入,每日3次,藥液溫度為37~38℃,滴注速度為3~5 mL/min,滴注后用20 m L溫度適宜的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導管。持續用藥3 d后評估治療情況。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經空腸營養管滴入大承氣湯(大黃10 g,枳實10 g,厚樸10 g,芒硝6 g),術后第1日每次50 m L,每日2次;術后第2日開始每次100 m L,每日2次。藥液溫度為37~38℃,滴注速度為3~5 m L/min,滴注后用20 m L溫度適宜的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導管。持續用藥3 d后評估治療情況。
3.1 觀察指標 ①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腸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排便時間。②胃腸激素水平:分別在手術前、術后3 d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 L,離心后分離血清,以放射免疫法檢測胃動素、胃泌素水平,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胃腸蠕動功能恢復時間 觀察組腸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胃腸蠕動功能恢復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胃腸蠕動功能恢復時間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腸蠕動恢復時間 肛門排氣時間 排便時間觀察組 100 1.75±0.38▲ 2.62±0.34▲ 3.43±0.75▲對照組 100 2.17±0.43 3.06±0.39 4.07±0.61
(2)胃腸激素水平變化 兩組術前胃腸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兩組胃腸激素水平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胃腸激素水平變化比較(ng/L,±s)

表2 兩組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胃腸激素水平變化比較(ng/L,±s)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術后比較,▲P<0.05。
胃動素水平 胃泌素水平組別 例數術前 術后3 d 術前 術后3 d觀察組 100 253.69±42.58 331.52±64.73△▲ 66.14±11.58 98.57±16.34△▲對照組 100 255.17±47.24 291.83±49.26△ 66.72±12.03 82.04±12.39△
胃癌根治術后由于解剖關系的改變、麻醉、創傷等因素影響,部分神經支配被阻斷,胃腸神經激素調節發生紊亂,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腸蠕動功能產生抑制,胃腸蠕動功能抑制時間過長不僅會影響患者機體健康及術后恢復,還可引起各種并發癥,所以促進胃癌根治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十分重要[2]。
西醫在胃癌根治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治療上多采用莫沙必利等促胃腸動力藥,能夠有效增強胃腸道蠕動功能,促進胃排空,但單純西藥治療效果有限,容易出現各種不良反應[3]。中醫認為,手術可損傷機體元氣,氣虛血行不暢則造成血脈瘀阻,氣機不暢,腑氣壅滯,或手術瘀血留滯等因素,導致腸道氣機不利,升降失調,最終出現胃腸功能障礙。中醫認為,胃癌根治術后要疏通腸道,恢復其傳送、吸收及消化功能,通里攻下法是應急治標的關鍵,故治療以通腑瀉下、行氣活血為原則。大承氣湯是由大黃、厚樸、枳實、芒硝組成的常用方劑,方中大黃泄熱通便、蕩滌腸胃,芒硝軟堅潤燥、泄熱導滯,枳實消脹除痞、潰堅破結,厚樸導滯除燥、行氣除滿,枳實與厚樸消痞除滿、行氣散結,助大黃、芒硝蕩滌積滯以加速熱結排出;四藥合用,共奏推陳致新、通腑瀉下的功效。張勇等[4]研究發現,西藥聯合大承氣湯治療胃癌根治術后胃癱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促進胃腸激素水平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腸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大黃具有導瀉、抗菌、保護胃腸黏膜等作用,其有效成分番瀉苷可促進胃腸道蠕動;厚樸可促進腸管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消除腸管炎癥水腫,興奮腸管;枳實能促使胃腸道平滑肌興奮,增加胃腸運動收縮節律,促進小腸平滑肌緊張、收縮功能增加[5]。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術后胃動素、胃泌素改善程度均優于對照組,這兩項指標與術后胃腸功能狀態密切相關,均參與了胃腸道蠕動和消化道分泌,進一步證實了大承氣湯的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大承氣湯聯合枸櫞酸莫沙必利片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胃腸蠕動功能及胃腸激素水平的改善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