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來源于生活,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實踐教學模式在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已經得到了良好的應用,實踐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也展現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學習小學語文的時候,生活和學生的成長都是有關系的,可以讓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實際的生活之間形成緊密的聯系,進而有效促進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文章對小學語文生活化實踐進行論述,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實踐;研究
一、 引言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在當今的經濟時代之中已經實現了不斷的深化,課程標準也越來越貼近生活,因此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就突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就要在教學生的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教師一定要學會和現實聯系起來。在現在這個社會的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有關于生活的知識,讓學生學習的知識與現實聯系更加密切,進而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將教學最后的效果提升。
二、 小學語文生活化實踐的作用分析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讓語文回歸到日常的生活當中,并且在教學中也應該以課堂為起點來進行比較生活化的教學。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并且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增強小學生的實踐體驗,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可以敢于在其他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其他人是如何想的?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促進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發展。語文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的,并且語文的外延是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語文知識。把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當中的一些生活或者是事物相聯系。
三、 小學語文生活化實踐的教學方法研究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倡“生活即教育”的教學理念,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教育即生活”,提倡學生在“做中學”,這樣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能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的,從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也能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這也改變了之前傳統的學習方法,并不只是將知識學會,但是卻不會應用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生活化實踐教學策略的應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在愉快、熟悉的情境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探索,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教學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生活情境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比較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以課堂教學為起點,讓語文教學回歸到日常生活當中。教材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來自生活的,并且教師也應該以課堂為起點,對學生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在上課的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集中于課堂,并且在課堂上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為學生營造比較良好的學習環境。老師也應該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拓,也有利于他們學習其他科目,更有利于在未來的生活中遇到問題,可以從多方面去思考?;谶@一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對教室進行合理的布置,讓班級之中充滿生活化的氣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該事物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將一個有著植物和動物的生活圈在班級之中進行布置,讓小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學習和生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將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一定的聯系,并且每一篇知識和文章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進入這一定的生活信息,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在比較生活化的背景下進行情景式的教學,這種教學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師也應該好好地利用這一點來拓展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例如:在學習一篇與春天景色有關的課文時,教師可以事先和學生一起將教室布置成一個花園或者森林,這個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然后開始對這篇課文進行教學,讓學生置身于課文所描述的環境氛圍之中來學習課文。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在動手的過程中更加細心地觀察春天的景色是多么美麗的。
通過各種方法來為學生營造比較良好的學習環境,也讓同學們再現課文中所描繪的一些生活畫面,參與其中,身臨其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較好地理解課文當中所講的內容,語文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一些事物,生活中也是處處有語文的,那么教師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捕捉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創設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學習到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二)給學生親近現實、回歸實際生活的機會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情境式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那么更應該給學生親近自然以及回歸實際生活的機會。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開展一些實踐的活動,讓學生提高對于語文的理解,并且可以將語言文字直接變成生活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也讓學生加深對于文章的感悟,和更加深層次地理解,并且進行生活化的訓練,讓學生有更多的情感體驗和實踐的體驗,讓他們真正地體會到課文中所講的內容,不斷地擴展自己的思維和能力。實踐在生活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只有學生動手操作,或者是參與一些事情,他們才會理解到其中含有的深意,所以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親近現實,回歸實際生活的機會。回歸到實際生活當中,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不斷地進行創新和完善。
例如:在對《草原》這篇課文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考慮到很多的學生并沒有見過真正的草原,因此可以搜集一些關于草原的視頻或者圖片資源給學生欣賞。就是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于草原的音樂,配合圖片資源進行播放,更有意境更有感覺,讓學生身臨其境。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選擇周末的時間帶領小學生到當地的模擬草原進行踏青。
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草原的美,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在生活中讓學生探究一些事物,并且要有一雙慧眼,發現生活當中的美,教師也可以尋找生活當中語言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的教材。而且對于教師來說,也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學習完之后可以向家長、朋友介紹草原的美景,并且真正地了解草原,能夠身臨其境。
(三)增加小學生的生活體驗,實現素質的提升
無論什么事情,學生都應該多多地進行體驗,增加對于生活的體驗,從而實現素質的提升,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積極地參與各項活動,并且,在活動的過程中,要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生活進行一定的聯系。同時綜合性的活動也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并且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生活是學習的廣闊天空,教師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知識的感受和體驗,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之美、文學之美和藝術之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對《貓》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生活實踐的任務,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身邊的貓,喂一喂身邊的貓,也可以學一學貓的叫聲等。這樣學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貓帶給自己的感覺,以及貓的生活習性,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同時,在與貓相處的過程中,還能培養同學們的愛心,再根據自己對貓的細致觀察,寫出貓的生活習慣和一些特點,有效地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這樣能讓學生感同身受,體會作者的情感和藝術。
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之中的觀察與實踐過程里,實現對貓的進一步了解,這樣才可以對課文的內容實現良好的把握。同時,通過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對小學生的寫作也十分有利。
(四)通過生活實踐,拓展自由的空間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老師們通過生活實踐來拓展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多多地參與實踐,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中,都應該多多地參與生活實踐,提高自己各個方面的本領,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同時在家庭中,學生也應該參與實踐活動。
例如:在當今的經濟社會之中,部分商家為了博人眼球,在廣告上將規范的字詞換成同音的字詞,如果小學生不加以注意,就會出現錯誤的認知,對小學生的漢字學習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小學生充當文字的小衛士,將自己發現的“錯字”找出來,與老師和同學討論。討論過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評價,讓學生在課后比賽再次尋找有關內容,對表現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掌握學習語文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很多的學習資源,并且不斷地獲取學習資源部,通過練習來培養自己思考生活問題、處理生活問題的能力,真正地實現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不斷豐富自己的經歷。
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并且在生活的過程中,要充分地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語文教學資源,將語文學科與生活中的實踐進行融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并且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語文,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走進現實生活當中。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的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時代背景之中,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應該注重對小學生知識的培養,同時也應該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將生活化實踐教學應用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之中。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實現從課堂到生活的轉換,使語文教學回歸到日常的生活當中。
參考文獻:
[1]胡桂菊.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概述[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11):92.
[2]穆麗娜.試論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8(11):245.
[3]謝新城.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淺析[J].速讀,2018(10):94.
[4]李志國.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途徑[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10):111.
[5]蔡聲紅.生活化的小學語文教學[J].科教導刊,2018(9):153
作者簡介:楊翠蓉,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