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軍
摘要:工業工程技術在當今企業生產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其技術應用依舊尚不完善,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本文對工程工業技術進行了簡要的概述,主要是論述了工業工程的具體內涵,還有工業工程技術的發展歷程以及當今具體的應用方面和應用效果。同時對當今工業工程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討論,并針對其中具有較大的改進空間方面的結構和技術以及運行流程等多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為工業工程技術在企業裝配線平衡中的應用提供參考幫助。
關鍵詞:工業工程;企業應用;裝配線平衡
前言:工業工程技術即Industrial Engineering技術,簡稱IE技術,當今社會人們對消費品的需求突飛猛進,不僅表現在數量方面,人們的消費能力提升,能夠購買更多的消費品,還表現在類型方面,人們對消費品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生產技術已經難以滿足生產需求,而流程化的工業生產也多樣性也會受到限制,這種情況下則需要采用工業工程技術來實現對生產工作進行調整管理,在裝配線平衡中,能夠發揮巨大作用,來實現高效生產。
一、工業工程的概述
(一)工業工程的具體內涵
工業工程技術最基本的應用目的是提高工程生產管理效率,確保生產管理的科學性,工業工程技術包括的管理內容較多,主要包括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工業工程技術在時間上負責進行合理的生產時間規劃,具體包括生產流程的各個階段某一生產量完成所需要的時間規劃,以及對生產流程的各個環節時間進行合理組合,實現生產流程不同環節之間的緊密連接,在完成一部分生產后能夠及時進入下一步生產工作,同時通過對相應環節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能夠實現多元化生產,將對其他生產環節有影響的工作內容放在相對較為靠前的生產階段,通過對其進行調整,能夠實現對后續生產工作生產出的產品種類進行控制調節,實現簡單的生產目標變換。另外工業工程還包括時間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工廠的布置以及生產材料的管理。通過對生產工廠進行布置,能夠確保各流程環節不會出現沖突,生產人員位置合理以及提高生產場地利用率,提高成本轉化率,對材料進行管理則能夠實現生產材料高效運輸,盡可能確保生產不會出現間斷。當前工業工程的內涵不僅僅包括這些基礎內容,還包括一些現代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實現高效生產。
(二)工業工程的發展及應用
工業工程技術是伴隨著工業化產生的,工業化追求生產的高效性以及足夠的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工業工程技術便在當初工業化較早的一些發達國家出現,這種工業工程技術在早起主要以經濟學和相關的生產專業知識為基礎來實現對成本的管控,盡可能提高產品生產價值,之后又結合了管理科學和系統工程學,使得工業工程的發展更加完善,在生產效率提高上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提高了經濟效益。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逐漸認識到了該領域的重要性,開展了較多的教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有結合了相應的工程經濟知識對其進行拓展。我國工業化發展相對較晚,知道上世紀八十年代,工業工程才逐漸在我國得到了應用,我國的工業工程技術的應用水平當前依舊較為落后,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管理水準,在企業裝配線平衡方面,部分企業采用的工業工程技術更是較為片面以及局限,沒有充分發揮其價值。
(三)當前工業工程技術存在的應用問題
中國部分企業生產工作中,存在著工業工程技術應用片面的情況,大多企業都只重視整體生產工作的技術應用,對生產流程內的各個環節工業工程應用缺乏重視,忽視了其在裝配線平衡中的應用價值。裝配線一般是企業生產材料成本以外,又一巨大成本消耗環節,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完成對生產物品的裝配,是一種流水線工作,當今流水線工作主要以普通勞動力和機械化操作系統為主體,需要投入大量成本。當今工業工程技術在該方面存在著較多問題需要改進,在裝配線結構方面,部分生產企業結構安排不夠合理,主要表現在裝配線工作站站點設置不合理,部分區域裝配站點設置密集,導致出現裝配站點工作停滯的現象,降低了成本轉化率。同時也存在著裝配環節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主要表現為結構大小問題,生產流程內不同環節結構規模設置如果不匹配,極容易出現生產效率受影響的情況。同時當今裝配線平衡中所應用的工業工程技術原理以及實地裝配線程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影響生產效率。
二、改進工業工程技術應用水平的措施
(一)對裝配線結構進行改進
裝配線的結構大多呈流水線結構,即一個生產環節接另一個生產環節,每個環節負責生產產品不同部位的裝配。裝配線不同環節結構之間互相影響,要提高生產效率,對裝配線結構進行改進是主要的措施。在對裝配線進行結構改進時,首先要對生產工作各環節生產效率進行評估,設置不同環節的結構規模,實現不同裝配環節進行交接工作時的契合度,確保各個環節都能夠同時進行等量的生產工作。同時,在進行一段時間的生產后,通過對生產工作進行考察,可以適當合并部分環節結構,簡化生產調控內容。同時進行點狀結構調整,在進行正式生產之前,對裝配線各裝配點的生產效率進行調查,了解一個站點單位時間能夠進行裝配的數量,合理分配裝配站點的位置,形成合理的生產站點系統結構,充分發揮各個站點的生產能力。同時,還要考慮對裝配線空間結構進行改進,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生產空間結構的浪費,但同時要保障有足夠的空間來進行裝配線工作中的失誤補救工作。
(二)結合多種工程學原理對其進行改進
隨著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工業工程技術已經難以得到較為高效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結合當今較為先進的技術對其進行改進,提高其在裝配線平衡中的作用。可以采用人機工程學原理來對已經投入生產的裝配線進行考察,結合工作人員的工作體驗反饋,重新對生產空間進行設計,在保障生產效率的同時,為裝配人員留有足夠的舒適空間。另外,可以將工程力學應用在工業工程中,對不同環節裝配零件的質量進行分析,結合裝配線速度,來獲得其慣性水平,通過對其慣性的利用來簡化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避免需要耗費不必要的人力資源來對生產零件進行篩選。同時也可以采用工程機械原理,結合相應的計算機操作系統,在一些生產壓力較大的區域采用一定量的自動化生產設備,通過提高自動化水平,來提高生產效率保障后續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三)對裝配現場運行流程進行改進
要實現裝配線平衡,便要盡可能降低意外風險帶來的影響。而最為出現意外情況的環節便是裝配線現場,首先要保障裝配線上環境的清潔安全,避免裝配線上存在雜物對自動化裝配工作造成影響,一旦雜物對一個裝配零件產生影響,后續生產工作都會受到相應的牽連,影響整個生產運行流程。要實現對裝配現場環境的監控,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一方面派遣相應的人員在關鍵環節進行把關,檢查裝配線是否有雜物,定期進行巡查,另一方面在裝配線上每個一段距離安裝一定的監控設備,對裝配線實行實時監控。另外,需要對運行流程加強監督,避免部分生產員工消極工作,將部分裝配工作遺漏,靠后面裝配人員進行彌補。可以組織一定的監督機構對工作人員進行監督,或者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設置相應的獎懲機制讓員工之間進行相互監督,提高生產效率。
三、結語
裝配線平衡對企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有著巨大幫助,在其中進行工業工程技術應用有助于實現裝配線平衡。
參考文獻:
[1]?? 王江波,楊昆,任明杰.基于IE和Flexsim的轉杯軸承生產線平衡改善研究[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20(03)
[2]?? 李翌輝,胡進壽,史亞斌,高智.面向生產線平衡的斷路器裝配工藝設計系統[J].制造業自動化.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