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東
摘要:供應鏈金融的出現對商業銀行而言,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銀行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提出較高的挑戰。縱觀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三個發展進程中的地位變化,不難發現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此,必須提出相應的策略及時解決,才能促進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的長期有序發展。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商業銀行;發展分析
近些年,我國社會經濟迅速崛起,其中金融行業更是發展迅猛,供應鏈金融這一新模式一經面世,就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它在經過了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與之緊密相連的商業銀行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為我國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便捷的融資服務。我們希望通過對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進程分析,找到商業銀行角色演變規律,為它尋找到更具創新發展的新思路。
1.??? 供應鏈金融發展進程
1.1? 發展狀況
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提供的一種金融服務,它借助了銀行的資金優勢和信息渠道,以供應鏈為媒介,從而掌控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資金流,這樣就形成了一條整體的信息鏈,之前不可控的單個企業風險,將變成可控的最低的整體企業風險。商業銀行在這個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及為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提供了資金擔保,解決了他們的融資困難,又盤活了供應鏈的資金流,將商業銀行的信用融進那些企業的購銷行為中,夯實了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的合作關系,提升了整體競爭力。而對于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而言,除了獲得商業銀行的資金支持,更是在供應鏈中搶占了許多商機,可謂雙贏。
1.2? 進程演變
1.2.1????? 供應鏈金融1.0階段:商業銀行是資金的融通者。2003年的原深圳發展銀行第一個推出了“M+1+N”體系,這里的“1”指核心企業,“M”指核心企業的上游供應企業,“N”指核心企業的下游客戶企業,原深圳發展銀行憑借對“1”的信任,對“M”和“N”提供金融服務,開啟了供應鏈金融的1.0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商業銀行扮演著資金融通者的角色。
1.2.2????? 供應鏈金融2.0階段:商業銀行是鏈條的監管者。在扮演資金融通者一段時間后,商業銀行不再滿足提供單一的金融服務,2012年平安銀行開始轉型,借助互聯網的發展,由線下轉到線上,將參與范圍擴大到了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實現了對供應鏈的全方位監管,這也將供應鏈金融帶入了2.0階段。
1.2.3????? 供應鏈金融3.0階段:被邊緣化的商業銀行。在經歷了2.0階段后,供應鏈金融走入了3.0階段,而促使完成這一階段轉變的是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的運用。這時的供應鏈金融參與者越來越多,一種全新的金融生態正在形成,原有的以核心企業為擴散的上下游企業結構也發生了根本變化,電商、第三方網絡服務平臺的崛起,直接威脅到了商業銀行的主導地位,銀行正處于被邊緣化的尷尬局面。[1]
2.??? 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問題
2.1? 產品類型同質化嚴重
伴隨加入供應鏈的企業越來越多,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這需要商業銀行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商業銀行還停留在單一產品的服務階段,并且相互之間的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滿足不了企業的融資需求,這對于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阻礙[2]。
2.2? 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
商業銀行自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時,沒有建立完善的相配套的風險評估管理體系,很多銀行采取的授信仍在遵循傳統的金融融資,審批流程還是以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和償還擔保能力為主,有些過高的門檻讓一些中小企業無法逾越,從而導致融資失敗。再就是基于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特性,一旦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出現經營狀況,它的授信額度降低直接轉嫁到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也會導致其他企業的金融方案無法執行。
2.3? 業務管理模式混亂
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分為授信發放和授后服務兩大塊,很多銀行沒有一個健全的管理體系,授信和授后完全獨立分開,這對企業來說體驗感不佳。一是授信時,銀行需要通過層層審批,耗時太長,滿足不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時效性;二是在授后管理中,各部門沒有密切的聯絡,不能通力合作,在為同一企業提供服務時,各部門信息不對等,風險識別不一樣,最后導致內部管理混亂,對外服務質量不佳。
2.4? 技術手段有待提高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越來越依賴電子化平臺,它不僅能直觀監控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更能提供服務效率,降低風險。但我國大多數商業銀行在電子化平臺的搭建上仍處于滯后,跟不上服務需求升級的腳步,甚至在與第三方平臺合作時,也因為技術手段落后,不能提高業務效率,還增加了很多安全隱患。
3.??? 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發展中的對策
3.1? 豐富產品的多樣性
處于被邊緣化的3.0時代,商業銀行想要在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中扭轉局面,取得穩步發展,必須要迎合市場需求,加大自身產品的創新力度,為企業提供更豐富的產品選擇空間[3]。在市場為主導的今天,金融產品也不例外,商業銀行應該放低姿態,深入中下游企業調研,加強與他們的聯絡,量身定做企業真正需求的產品。同時要有品牌意識,不能太過隨大流,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在產品和服務上優于其他同行,擴大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在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上,一方面基于我國的現有國情,自主創新,另一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更好地服務供應鏈中的核心客戶,以此帶動整個供應鏈金融發展。
3.2? 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傳統的風險管理理念顯然已經不適用今天的供應鏈金融,所以商業銀行要及時轉變理念,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和評估體系。銀行可以根據企業的不同特點建立不同的信用體系,將之前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轉移到整體運營狀況、行業市場發展前景以及供應鏈的物流,提高企業的授信額度。再就是授信之后的管理過程要引起重視,對市場的調研,對行業周期風險都要了如指掌,在對核心企業的評估一定落實到位,同時加強自身的人才培訓和業務管理。
3.3? 創新業務管理模式,引進優秀人才
商業銀行可以打破原有的組織架構和審批流程,改為線上審批,縮短審批時間,提高服務效率,充分利用電子平臺的數據共享,將銀行和客戶之間,銀行各部門之間緊密連接起來。將原有的授信和授后合二為一統一管理,打破“部門墻”,針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復雜性,需要專業的復合人才,注意銀行在從外部引進專業人才的同時,也要做好銀行內部員工的培訓,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先進的管理平臺,提高服務水準和質量,打造一支專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隊伍。
3.4? 加強信息技術應用
在科學技術日趨成熟的今天,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發展更是離不開技術支持,在建立完善體系,打造優質隊伍的情況下,對技術的開發升級是取得發展的最后一步。比如物聯網技術,可以通過傳感及時和導航定位讓物流的每個環節都清晰可視,商業銀行一方面可以自己研發電子平臺,根據自身業務需求開發功能,提高服務效率,降低風險;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與第三方成熟的電子平臺合作取長補短,比如一些電商平臺的強大物流資金交易,其數據庫包含了很多銀行涉及不到的中小企業和個人信息,這對銀行擴充服務版圖有著重大意義。
結束語:
隨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商業銀行從1.0到現在的3.0階段,雖然面對種種問題和挑戰,但參與深度和廣度都在提高,想要繼續取得長遠的發展,商業銀行需要繼續依賴自身的資金和信息優勢,作出必要的改革創新,加大產品的創新力度,轉變風險管理理念,建立全新的業務管理體系,加強信息技術的升級換代,提高對大數據的處理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4]
參考文獻:
[1]?? 張孫艷.基于供應鏈金融三個發展階段的創新模式分析[J].新商務周刊,2018(18):138-139。
[2]?? 薛小飛,鄒衛星.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困境及應對策略研究[J].浙江金融,2019(05):23-28.
[3]?? 黃劍輝.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態勢及提升路徑[J].銀行家,2019(11):52-54]。
[4]?? 徐錦瑞,陳錦榮.對優化產業互聯網金融生態圈的思考[J].上海金融,2019(4):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