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京云
在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走向民族復興,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黃金年代,中國曲藝家協會與遼寧科技大學組織編寫的《快板表演藝術》一書的問世,彰顯了深刻的意義。可以說,這是一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作品、一部兼具實用性和指導性的教學著作,它必將在中國教育史和曲藝發展史上,留下輝煌的印記。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一直以來,快板這一曲藝曲種的流傳,靠的是傳統的師父教、徒弟學,口傳心授的方式。這種方式,使快板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產生了許多的流派,一度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然而,也是由于這種教育方式的局限,導致了一些流派淪入了后繼無人瀕臨消絕的境地。
作為全國高等院校曲藝教材系列之一,《快板表演藝術》的推出,創新性地打破了地域、流派、師承的格局限制,使快板由民間走入高等學府。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的交融,讓快板表演藝術在擁有廣泛的民間受眾的同時,還擁有了更高的文化支撐。這種支撐,在不斷提高曲藝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趣味性,使曲藝人在樹立精品意識,講好中國故事,以優秀作品引領人的同時,也反哺了民眾對傳統文化作品的喜愛,使作品更有筋骨、接地氣、有溫度,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同時,教材走進了學府,也就抓住了青年。弘揚傳統文化也就由意識形態的領域真真切切走到了青年當中。青年人自編自演,也更能激發他們的熱情。而青年人對新媒體的掌握,又推動了快板這一傳統曲藝的傳承,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曲協高瞻遠矚,在戰略層面上推動曲藝發展的一項具有前瞻性的創新之舉。
傳承與創新、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傳承,就談不到創新;沒有創新,就不會有發展。我們只有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
教材在第一章“快板藝術概論”中,從數來寶產生的3則傳說,到半乞半藝的原始形態;從數來寶的改革變化,到朝街詞、撂地對唱、演唱民間故事,直到現代的以畢革飛為代表的快板詩和以王鳳山為代表的“王派快板”,系統介紹了數來寶、快板、快板書的概念、歷史淵源及其藝術特色。
該書介紹了李潤杰老先生對傳統數來寶進行改革,吸收借鑒了評書、相聲、山東快書、西河大鼓等姐妹藝術之長,形成了快板書這種有人兒、事兒、勁兒、趣兒的曲藝形式,介紹了數來寶在打板、演唱口風、語氣、舞臺表演、句式上的改革;分析了快板書在記錄特定歷史時期和歷史事件的歷史價值;傳承地方唱腔的文化價值;引導民族審美觀和藝術走向的藝術價值;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的社會價值,以及快板藝術的審美,濃墨重彩地書寫了傳承快板藝術這種兼具“潤物細無聲與感官侵略雙重功能”,使“劇中角色與演員本體完美融合”的曲藝藝術形式的重要性。這些,都為快板表演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凡是一切創新與傳承,必須具有實用性,也就是具備可實施性、再現性、有益性。《快板表演藝術》這部教材,如果說是由完全沒有快板基礎的人來學習的話,能夠學好嗎?這一點,相信只要讀過這本教材,就會毫不遲疑點頭的。這是因為,這本書把編撰的重點放在了實用上,而不是象牙塔里紙上談兵、佶屈聱牙、逐字逐句的研究。
《快板表演藝術》用兩個章節,向學生介紹了快板開場板的擊打規范和數來寶的藝術技巧。首先從最初的竹板擊打基礎講起,直到開場板的擊打規范。如數來寶的五打三番,快板書開場的馬蹄點、小鑼點、剃頭點部分。特別是教材結合了高鳳山常用開場板擊打組合記錄,這就如同一位長者,通過循循善誘,諄諄教導,結合實際,就能讓學生對照教材,勤加練習,打出數來寶及快板的基礎板法。
在接下來的數來寶藝術技巧一章中,通過《同仁堂》《諸葛亮押寶》《闖王斬堂弟》《周倉偷孩子》等大量經典作品名段的解析,向學生闡述了數來寶句式的發展和應用,數來寶的頂、閃、趕、抻、讓、掏、搶、寸8種句式唱法,以及數來寶演奏的“斷連、頓托、高低、強弱、疏密、快慢”12字技巧。可以說,這兩個注重實用性的章節,完成了數來寶入門的基礎教育,為下一步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作為一部教材,必須要兼具權威性和指導性的功能。《快板表演藝術》的編撰,囊括了中國曲藝界最高層次表演藝術家和理論家的組委會,它的權威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這就要說一下這部教材的指導性了。
《快板表演藝術》幾乎用了全書一半的篇幅,向大家闡述了“快板書藝術技巧”和“快板書創作”兩個篇章。在一開始,就引用了李潤杰根據幾十年舞臺實踐經驗歸納出的藝訣詩,并以這首詩為核心知識和理論基礎,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
教材通過膾炙人口的快板書精品《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劫刑車》《武松趕會》等選段,介紹了快板書的基本句式、句式組合、演唱中的氣息運用等內容,特別是用10個小節:“唱打多變,穿成一線”“敘事抒情,分節分段”“平爆脆美,動人心弦”“內在感情,主要關鍵”“表演表現,看臉看眼”“進出角色,分清明顯”“人動景動,方位不亂”“演誰像誰,又不是誰”“形體動作,不過不欠”“臺上臺下,打成一片”分析了快板書的演唱技巧。這些小節的標題,朗朗上口而又通俗易懂,很容易令學生入心入腦。
同時,教材結合作品,介紹了快板書創作的4要素。通過分析人物肖像描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心理刻畫,闡述了創作中有人兒的原則;通過分析故事中的小炸彈與大草包,樹樁拴馬任徘徊,作品的扣與軸的關系,闡述了創作中的有事兒的原則;通過對李潤杰老先生《火藥撿》的分析,闡述了創作中的有勁兒的原則;通過對包袱的3種形式的運用分析,闡述了創作中的有趣兒的原則。這4個原則,同樣深入淺出,入情入理,對曲藝的表演和創作,起到了指導的作用。
總之,《快板表演藝術》這部教材的出版,不僅功在當代,而且利在千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面對新時代的鏗鏘節奏,面對新征程的嘹亮號角,我們必將以新思維、新理念、新環境為支撐,堅守理想,敞開胸懷,腳踏實地,辛勤耕耘,讓曲藝之花結出滿園的碩果。
(作者:中國曲協快板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