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虹聿
8月9日,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宣布,在美墨邊境發現一條尚未建完的走私地道,它不但配備水電管網,甚至還鋪設了鐵軌。
據美國《芝加哥太陽報》報道,執法人員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圣路易斯附近的沙漠中發現了這條走私地道。它雖然只挖掘了約400米,但已經加裝了大量設備——通風系統、自來水管道、電線、鐵路軌道等一應俱全,而且加固甚牢。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官員卡爾·蘭德拉姆表示,這不僅是他20多年職業生涯中見過的“最復雜的走私地道”,而且“其復雜程度在美國歷史上也非常罕見”。
蘭德拉姆稱,這是今年以來美墨邊境發現的走私地道第二次“創造紀錄”——今年1月,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在美墨邊境發現一條迄今為止最長的走私地道,其總長約1300米,起點位于墨西哥北部的下加利福尼亞州。此前美墨邊境最長的走私地道是2016年被查獲的,位于墨西哥蒂華納與美國加州奧泰梅沙之間,長880米。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早在2018年8月,美墨兩國執法部門就建立了聯合行動機制,協調打擊跨國販毒集團及非法移民。今年8月,在該機制建立兩年之際,鑒于嚴峻的形勢,美國和墨西哥決定升級該聯合行動機制,啟動旨在打擊邊境走私地道的行動。據美國緝毒局發言人科麗·里茲曼介紹,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與墨西哥以情報共享等方式多次聯手打擊跨國販毒和非法移民活動,但歷次聯合行動的規模都比不上這次。
美墨聯合行動機制的總部設在芝加哥。芝加哥警察局長埃迪·約翰遜表示,作為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飽受毒品泛濫、黑幫暴力和槍擊事件的困擾,這與墨西哥販毒集團及非法移民脫不了干系。為此,芝加哥警察局的一批緝毒警探加入美墨聯合行動機制。

販毒集團在美墨邊境挖建的地道內鋪設鐵軌
8月中旬,墨西哥專門派遣代表團前往芝加哥,磋商合作切斷邊境通道、斬斷販毒集團資金鏈以及抓捕毒梟等事宜。除了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芝加哥警察局、美國緝毒局以外,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也派出特別工作組,加入美墨聯合行動機制。
上述美國機構派出人員組成聯合團隊趕赴墨西哥,實施了一系列偵查和突襲行動,查獲兩條正在施工中的小型地道,抓獲了一批武裝販毒分子和挖掘地道的墨西哥工人。
據墨西哥《改革報》報道,在被捕的挖掘工中,一個名叫卡洛斯·桑切斯的人講述了他的遭遇,揭開了販毒集團和黑幫脅迫墨西哥邊境居民挖掘地道的內幕。
“我去位于邊境的一家比薩店找工作的時候,來了一個中年男人,問我愿不愿去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做清潔工。他開出的工錢高得出奇——周薪220美元(墨西哥平均周薪約為115美元)。我跟著這個男人一直向北走,穿過一個機場,來到一片凌亂不堪的貨倉區。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看不到任何路標。一些建筑物上的文字標識被人用黑膠帶貼住了。在某個貨倉內,我看到一個黑黢黢的深洞通往地下。那個男人告訴我,我的工作就是挖地道。如果想逃跑,他們就會殺了我和我的家人。除了我以外,當時還有16個人也被類似的方式騙來。他們都是來自內地的窮人。控制我們的人許諾,等地道挖通了,就讓我們直接偷渡到美國去。”
據桑切斯披露,挖掘工分為白班和夜班,挖掘工作日夜不停。他被分在白班,工作時間是早6點到晚6點。有武裝分子看管他們,這些人戴著滑雪面罩,手持自動步槍。如果有工人動作慢了,就會遭到槍托的擊打。
挖掘工吃喝以及如廁都在貨倉里,不允許離開。他們每天在地下約10米深的地方用工具手動挖掘,然后把挖出來的土裝進麻袋,再運到地面上。地道每天大約只能延長5米。據估算,一般要3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從墨西哥一側挖到美國境內。武裝分子在地道中設置了激光發射器,以保證工人們挖的是一條直線。
桑切斯說:“地道的端口大都設在隱蔽的位置,比如邊境一間小屋的壁爐里。控制我們的可能是毒梟,也可能是黑幫頭子,其實這兩者在墨西哥沒有多少區別。我們最害怕的不是武裝分子手里的槍,而是地下水。邊境的很多地區富含地下水。一旦挖到地下蓄水區,坑道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水灌滿,里面的人很難有機會逃生。黑幫的人可不關心這個,他們只想盡快把地道挖通。我們所能做的只有一邊挖掘,一邊祈禱。”
桑切斯算是幸運的,如果他挖掘的地道完工了,那么等待他的可能是被滅口,或者被轉移到另一處繼續充當挖掘工,最終可能還是難逃一死。
多年來,美墨兩國執法人員在邊境發現數以百計的地道,大都是販毒集團和黑幫偷偷挖建的,用于走私毒品、軍火以及供非法移民偷渡。
美墨邊境的地道大致分為三種。一是“地鼠洞型地道”,其挖掘和建造成本低,長度短,一般是貼著美墨邊境兩側挖建,就像一條從地下連接兩國邊境地區的小走廊,最短的只有20米左右,可以用于偷渡以及走私少量毒品。二是“交匯型地道”,它們依附于已有的一些地下民用設施,例如把地道與排水涵道挖通,這樣形成走私地道既省力又隱蔽。三是“超級地道”,即設施齊全的大型地道,它們不僅很長,而且配有電力、照明、排風、給水和軌道等系統,是販毒集團運輸大量毒品專用的。
美墨聯合行動機制的執法人員配備了能穿透地面進行探測的雷達,其外觀很像家用除草機,在一塊空地上推一圈,雷達顯示屏上的波形大致能反映出地下的情況。但是,美墨邊境有大量沙土和小石子,難以全面清理,降低了雷達的準確性。另外,由于往來車輛比較多,產生電磁信號干擾,這也影響了雷達的精度。
聯合行動機制中的FBI負責人表示:“像桑切斯那樣被脅迫的挖掘工啟發了我們——應從源頭搜尋走私地道,通過鎖定挖地道的人,確定地道所在的大致位置。目前探員們采取‘人肉搜索的方式,在墨西哥邊境地區的居民區挨家挨戶敲門,詢問住戶有沒有發現附近的異常情況,比如哪個鄰居(青壯年男性)最近忽然不露面了;誰家夜里有異常響聲;哪里憑空多出很多沙土;等等。”
墨西哥《改革報》以《離美國太近,離上帝太遠》為題,分析了墨西哥毒品犯罪和赴美非法移民屢禁不止的根源。
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沒有給墨西哥帶來工業化,反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形式上的工業化導致大量農民破產,種植糧食無法維持生活,只能種植毒品作物。很多破產農民奔向城市找工作,但他們發現沒有那么多工作崗位,于是擠進貧民窟,成為非法移民的源頭。
總體上看,墨西哥經濟無法產生足夠的部門和崗位,消化從農業領域析出的勞動力。加上墨西哥的人口增長較快,更加難以實現充分就業。多余的勞動力能去哪里?答案是北上——或制毒販毒,或偷渡進入美國。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與墨西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差距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因此,即使墨西哥不出現農民破產等情況,也會有大量國民希望去美國生活。在美國收緊移民政策的情況下,數百萬墨西哥人非法穿越邊界。
2018年,新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貿易協定》(USMCA)取代了舊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但對于墨西哥來說,這沒有太大區別。
墨西哥總統洛佩斯表示,希望“重新設定”墨美關系,“重新評估”雙方的合作。有媒體指出,美墨兩國暫時放下因邊境隔離墻引發的齟齬,有望在聯合打擊邊境犯罪的行動中取得一定進展。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