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
北京市海淀區雙榆樹第一小學(以下簡稱“雙榆樹一小”)在構建“育·樹”育人模式時,校園音樂劇成為實施“育美樹人”教育的特色組成部分。
一、校園音樂劇的多元性
音樂劇是以歌、舞、對白、舞美為重要表現手段,將文學、戲劇、詩歌、繪畫等一系列元素有機結合,綜合展開劇情、刻畫人物、傳播觀念的表演藝術。
校園音樂劇屬于音樂劇范疇,是融合了歌唱、舞蹈、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通過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音樂、角色來展示和傳遞故事情節與情感,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特色教育形式。
校園音樂劇具有綜合的育人作用,強化美育、豐富智識、陶冶品格、樹立志向、發展才能,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校園音樂劇以扣人心弦的音樂、歌舞為敘事元素,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力、舞臺表現力、語言表達力等;以妙趣橫生的戲劇故事為線,豐富智識、啟迪思想,培養學生的理解力、觀察力、想象力、協作力和創造力;以“真、善、美”等陽光正能量的主題來溫潤學生心靈、陶冶優良品格、樹立遠大志向。學生通過音樂劇表演可以充分展現自我、發揮個性,挖掘自身的綜合能力。
二、校園音樂劇的實踐性
1.劇本的來源——活動中建立劇本
校園音樂劇的劇本均建立于日常的教學中,是學生通過自主創編后記錄、修改以及反復實踐,打磨而成。不是以劇的角色去設定演員,而是站在演員的角度上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角色的分配——個性中塑造角色
校園音樂劇中角色的塑造與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劇角色設定有所不同。例如,要以兒童的立場去擬定“角色”,同時需關注并滿足兒童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創造出的“角色”可以是真人物,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比如,音樂劇《杰里科城的貓》中的動物均被賦予了人的特性,用這些擬人化的動物去推動情節的發展,這樣的創作方式非常受學生喜愛。
校園音樂劇社團的成員來自不同學段(1~6年級)。因此,在劇中會設定由高年級學生飾演的教師貓和低年級學生可勝任的活潑可愛的學生貓寶等角色。同時,又從學生的性格特點出發,塑造了張揚、傲慢的魔法貓,文靜、溫柔的迷人貓等。這么做的目的是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3.歌舞的創作——優勢中創編歌舞元素
校園音樂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是歌、舞、演的綜合性呈現。學生并非專業演員,他們所能達到的各項藝術才能也不會像音樂劇演員一樣。有些學生擅唱不擅舞,有些學生歌舞能力很強卻羞于表演,而有些學生會演但不能唱。引導者一定要從學生自身特點出發,挖掘每一個小演員的優點,遵循“突出優勢、帶動不足”的教學原則來因材施教,也可以說是“用放大鏡看優點,用顯微鏡看缺點”。
4.臺詞的教學——雙語同劇
在音樂劇社團活動中,引導者也會根據學生語言特長的能力,按中英版本的臺詞進行教學實踐,如《冰雪奇緣》《草原小英雄》等劇目,不僅打造本土化的民族音樂劇,還以英語劇的形式進行臺詞撰寫與排演。雙語排練不但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有所提升,更增加了劇目表演的趣味性與挑戰性。
三、校園音樂劇的融合性
雙榆樹一小“夢之星”音樂劇團經過四年的教育實踐與探索,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藝術素養,也推動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校園藝術教育。
1.對學生“育美”“育能”“育格”的培養
社團中的學生通過參與創作、即興表演、自主交流合作、實踐演出、調整臺位等一系列過程,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展現個性與才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而更加自信。例如,在音樂劇《冰雪奇緣》的演出后,一位二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寫道:“小小的我,站在了大大的舞臺上。我們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翩翩起舞,就像是在童話故事中一樣。這種感覺讓我快樂得想笑出聲來,早已忘記上臺前的緊張、害怕!我特別想告訴媽媽和老師,我好像不是在演出,真的像在夢中一樣,變成了真正的小雪人。”從孩子的話語中可以發現,學生是在活動實踐中找尋到了未知的自己,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都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校園音樂劇的劇本多貼近學生,表現學生的精神風貌。學生在演戲和觀戲時,在不經意間會被情節吸引,產生共鳴,形成自己信奉的信條,這充分體現了校園音樂劇的育人性。在音樂劇《杰里科城的貓》的排練中,學生通過反復揣摩、感受故事中的道理,懂得了互助、團結的力量,并且將這種凝聚力延伸到了他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指導教師也在一次次劇目創作中,提升了個人的綜合素養。例如,《韶山少年》是劇團首次嘗試的以紅色題材為主題創作的劇目。劇本從孩子的視角出發,集中表現了故事主人公石三伢子的童年生活。這部劇在表演形式上,更突出了趣味性和教育性,而在歌舞的創作上,以較高的藝術表達水平作為創作定位。當這樣一部紅色音樂劇呈現在舞臺上時,給演員與觀眾帶來的感受是:更具有觀賞性和可接受性,對于家庭教育也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2.多學科教育融合,全面推動學生綜合素養提升
課本劇、英語劇、科普劇、安全劇在各學科間建立起良好的銜接。課本劇的展示推動了校園戲劇的普及發展。英語劇連續多年獲得北京市一等獎、海淀區特等獎的好成績,形成了“英語劇特色校園”的好口碑。例如,英文版音樂劇《冰雪奇緣》《草原小英雄》等劇目不僅受學生觀眾的喜愛,同時也得到了外籍專家們的高度贊揚。科普劇是一種科普教育的新方式,作品《一堂地震求生課》獲得北京市科協舉辦的科學表演大賽優秀獎。安全劇《小天的餃子》結合嚴謹的安全知識展現了有趣耐看的舞臺劇,最終這部劇作為優秀劇目被納入“海淀區中小學教育資源平臺”展出。
雙榆樹一小校園音樂劇的實踐與探索揭示出,音樂劇并非只是舞臺上的藝術,當它融入校園教育的實踐中時,會對“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起到顯著作用。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雙榆樹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