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祎娜
摘 ? ?要:綠色建筑的發展是實現建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綠色建筑可以緩解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做到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繼續城市的建設發展。本文主要介紹綠色建筑節約能源、節約資源、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探尋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再結合時代發展潮流,推測出綠色建筑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為生態化發展、智慧化發展、海綿化發展。
關鍵詞:綠色建筑;未來建筑;發展方向
1 ?引言
城市化發展是目前的必然趨勢,但在發展中出現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資源匱乏、土地緊張、環境惡化等。國家開始注重環境問題,大力保護環境,綠色建筑的出現,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注重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提高建筑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安全、適宜的居住環境。
2 ?綠色建筑設計的理念
2.1 ?節約能源
目前,建筑設計內采暖和空調是必不可少的,但采暖和空調會消耗大量的能源。空調的運行需要電力支撐,采暖的主要方式為水暖,水暖也要依靠電力加熱水,再通過水的熱量擴散至室內,起到供暖作用。我國電能主要通過火力發電,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而煤、石油、天然氣均是不可再生資源。
在綠色建筑設計中,其首先充分利用太陽能,做到以太陽能發電,來支撐建筑的采暖和空調的用電量,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再者還可以根據自然通風和光照的原理來減少能源的使用,結合建筑當地的經緯度與風向,來確定房屋朝向和門窗的位置等,以達到夏天出現“穿堂風”,加速空氣流通,從而降低室內溫度,冬季日照時間長,室內光照充足,從而提升室內溫度。故此從源頭上,大大縮短采暖和空調的使用時間,進而減少能源的消耗。
2.2 ?節約資源
在建筑設計、建造時,要充分考慮資源的合理利用,減少資源的使用,努力做到資源的循環利用。建筑建造時,可以回收舊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節約建筑造價成本、節省資源。建筑設計時,將浴室的下水管與其他生活廢水水管分開,將浴室的廢水集中處理后,作為中水來沖廁所或者灌溉草坪,做到水資源的重復利用。
2.3 ?回歸自然
綠色建筑要做到與周圍環境相融合,保護周圍環境的自然生態。之前很多建筑的建造,都是不管不顧周圍環境,只注重建造,然后建筑完工后,再去修建綠化。這樣的先破壞再重建的模式,是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一大惡劣行為。
許多建筑建造、裝修時選用的材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質,房屋建成后,人們長時間居住,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如使用含有甲醛的油漆粉刷房屋后,房間需要長時間通風后才能入住,但是還會有殘留的甲醛,再者通風階段散失的甲醛,會進入建筑周圍的環境中,長期處于這樣的室內和室外環境,會影響人體健康狀況,尤其是嬰幼兒,從小就開始暴露于這樣的毒害物質中,極易出現癌癥或其他疾病。
3 ?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
首先,綠色建筑遵循節約能源、節約資源、回歸自然的理念,采用清潔能源、可循環利用資源,其建設成本與普通建筑相比顯著降低,房價也有所降低,有利于幫助低水平收入人群解決住房問題,同時也為房地產企業開辟了新的方向,帶動房地產經濟的發展。
其次,綠色建筑從設計便充分考慮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房屋通風性、光照好,根據建筑特色減少房屋西曬的出現,可以縮短人們對采暖和空調的使用時間,減少電量消耗;分類收集廢水,充分利用中水,可以做到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這些措施既利于減少能源、資源的消耗,又利于減輕了人們對水電費的負擔。
再者,綠色建筑從建造到裝修采用的是綠色、環保、安全的材料,可以讓人們安全、放心的居住,不用擔心房屋中的有毒害物質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現在人們逐漸重視起生活健康,綠色建筑的出現,滿足當前人們的關注重點和需求。
最后,綠色建筑設計遵循回歸自然的理念,人與自然相處更加融洽,最大限度保護了周圍的自然環境,對我國生態保護工作做出巨大貢獻,利于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符合我國目前發展戰略,綠色建筑的未來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4 ?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
4.1 ?生態化發展方向
我國越來越注重生態保護,城市化發展中也逐漸趨向于生態化,綠色建筑設計的未來發展,也應緊跟這一趨勢,向著生態化發展。趨向生態化發展設計的未來建筑,注重生態效益,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節約土地、節省建材,保護環境,減少有害氣體排放,減少室內外污染,是提高宜居性、健康性和生態性的建筑。
建筑設計時,設計者要充分考慮我國人口基數大、土地資源緊張這一現狀,設計出既能解決人員居住問題,又能契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宜居建筑,具有占地面積小、可居住面積大、通風好、日照時間長等特點。
建筑建造時,要消耗大量的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其均為不可再生資源,鋼筋可以通過改變建造工藝或者尋找替代品的方式,來減少鋼筋使用量,混凝土可以采用可再生混凝土材料。
建筑裝修時,要考慮到日后居住時,如何做到水、電資源的節約。分類排放污水,如浴室類污染程度低、污染物單一的污水,可以簡單處理后,以中水的形式重復利用,做到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電能方面,室外照明可以采用太陽能發電的照明設備,但是這一措施要考慮當地氣候,當地若是日照不足、多雨,則不能使用,要因地制宜。
4.2 ?智慧化發展方向
國內外許多地區,已經開展智慧化城市的建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新加坡的“智慧國計劃”,我國的智慧上海、智慧雙流。城市在向智慧化建造,處于城市內的建筑也要趨于智慧化,將建筑與信息和通信技術相結合,對建筑實施智慧式管理和運行,為人們創造出更加方便、舒適的居住環境。
之前往往是發生了安全事故,人們才能發現建筑存在的問題,而現在建筑處于信息技術的監管下,發生任何問題,都可以迅速的反饋給人們,從而減少很多安全隱患;智慧化的建筑可以在人們遇到突發緊急事件時,迅速將消息傳遞出去,幫助人們更快解決問題或迅速地得到救援。
信息技術的發展是飛速的、也是成熟的,綠色建筑設計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做到設計的可視化,在建設地區實地進行可視化、虛擬化設計,這樣的方式設計出的建筑,更加貼合建設區域實況,還可以因實地狀況的改變而直接變化,大大縮小設計圖與施工地的誤差。
4.3 ?海綿化發展方向
建筑的設計要符合城市的規劃,我國2015年公布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名單,試點城市的推行,下一步便是大范圍的推廣。根據海綿城市的發展現狀,綠色建筑設計未來也要考慮海綿化發展,海綿化就是指建筑能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像海綿一樣,具有良好的“彈性”。
建筑建造在地面上,但有的地區地下水充足,地基易發生沉淀,建筑若不具有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易發生傾斜、裂痕等問題。綠色建筑未來要注重對自然災害的抵御,首先要做到防水性好,不因長期下雨出現滲水狀況;其次要做好防震,地震發生時,大部分人是因為房屋倒塌,而被掩埋身亡,設計出具有抗震性能的房屋,在災害降臨時,能挽救無數人的生命。
5 ?結束語
綠色建筑設計,充分踐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理念,有利于保護我國生態環境;有利于緩解我國住房壓力;有利于解決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有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綠色建筑設計,滿足人們對健康的追求,順應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滿足時代發展的潮流,是未來建筑設計方面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劉玲.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9(9):73.
[2] 姜鑫.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及發展方向[J].建筑技術開發,2018(1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