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琰
【摘 要】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氛圍,是教育發展的新追求。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及時反饋,借助合適的教學媒體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讓和諧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氛圍;高效學習
信息技術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既要培養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又要發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信息的思考和辨別能力,形成健康的、陽光的、積極向上的信息素養。教師要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既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要想真正地實現信息技術課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實現培養信息素養的最終目標,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諧發展不僅是社會發展提出的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下課堂教學需要達到的目標。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個性的釋放,使其思維方式不被束縛,從而促使他們探索未知的意識、態度和能力得以增長,使課堂更加高效。這才能真正讓學生愿意學習、學會學習,真正學以致用。
下面,筆者就如何營造和諧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強調,學習興趣是一個人樂于思考、探究從而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狀態,是推動人們學習新知的一種內在動力[1]。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就會愿意主動探索、深入研究、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圍繞學習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利用學生好奇心、好勝心強這一心理特點,寓教于樂。
要想形成和諧、高效的課堂氛圍,好的教學設計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先了解學生近期喜愛的事物,通過相同的愛好抓住學生注意力,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逐漸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研究表明,興趣和先前知識對學生的學習都有顯著影響[2]。
例如,筆者在設計八年級信息技術課本第一章第三節《引導層動畫》時,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對象直線運動的基礎上,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游戲,設計教學任務。
導入:以“小球走迷宮”游戲導入,讓學生參與到游戲中來,并思考他們已經學習過的知識能否有助于完成“小球走迷宮”這個動畫。
任務一:復習小球直線運動,完成小球的曲線運動。
任務二:讓小球沿著迷宮路徑運動。
任務三:難度升級,完成“桌球運動”。
在課堂教學開始時,學生對迷宮游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很快融入課堂氛圍中來,在得知可以在已經學會的“直線運動”的基礎上自己完成“小球走迷宮”這個動畫后,都躍躍欲試,學習熱情高漲。而完成的學生還可以解鎖難度升級的“桌球運動”,因此,他們主動積極完成任務,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在嘗試“桌球運動”時,學生學會在多圖層、多對象選擇的情況下,正確添加引導層,對引導層動畫有徹底的掌握。一節課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結束,學生高興又高效地完成知識點的學習,課堂效果顯著。
但是,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后,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課堂氛圍活躍。但此時,教師需要注意課堂氛圍是否會過于熱烈,要注意學生是否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游戲等活動上,而忽略了課堂學習內容本身。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動態,及時提醒,重復任務要求。另外,教師還要根據不同學生特點,設計不同難度層次的任務,如在已經完成“迷宮”動畫的基礎上,可以嘗試“難度升級”任務。否則,學生只需要完成基礎任務,可能會出現因注意力分散導致基礎任務都難以完成的情況。
二、把課堂交給學生
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所有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應尊重不同學生的個性,使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在課堂上的價值。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選擇與以往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創新。信息技術學科本身有操作性強、需要實踐的特點,教師更需要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這是他們自己的課堂,這45分鐘的時間是屬于他們的,讓學生有強烈的歸屬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學生感受到課堂氛圍的輕松與自由,會使整個課堂變得更加和諧與高效。
例如,在講解七年級信息技術課本第五章《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這一章內容時,考慮到演示文稿在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較多,在平時課堂學習中教師多借助PPT這一工具,主題班會時學生也有機會自己參與演示文稿的制作,因此,筆者將這一章內容交給學生自己規劃、設計、介紹、講解操作方法。
筆者給出主題“舌尖上的家鄉”,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明確組員分工,每組自己設計作品,課堂上分組展示,并圍繞作品進行演講。筆者將演示文稿的制作分為添加文本、圖片、視頻動畫、設置超鏈接、設計自定義動畫幾個操作內容,每一節課由一個小組負責為全班同學講解一個知識點的操作方法,其他組同學補充,教師歸納總結。通過幾節課的介紹,學生都掌握了演示文稿的操作方法。在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自己參與其中,還可以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與演講,在欣賞的同時找到自己作品中的共同點,還可以看到其他作品的閃光之處,得以借鑒。
教師要將課堂交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感,在課堂教學中找到共鳴,更加融入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氛圍更加和諧。學生在演講時,會感受到自己就是課堂上的小老師,從而更加專注。此外,讓學生走上講臺,還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真正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和意識,使課堂更加高效。
但這種將講臺交給學生的課堂模式,在營造課堂氛圍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分組時要明確每個人的分工,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都有參與感,否則一部分沒有參與的學生就只是感受到自由的氛圍而沒有學習到知識。在學生講解之后,教師還需要對重難點進行補充和強調,回歸知識點本身,避免課堂空有氛圍而沒有效果。
三、學習成果階段性反饋
課堂教學是環環相扣的。將精心的教學設計、充滿感情的講解、教師的課堂指導相結合,對實現教學目標、激發學習動機都是不可或缺的[3]。在課堂上對學生及時地評價與反饋,能讓學生直觀了解到自己學習到了什么,更有動力;同時也能讓他們對尚未掌握的部分有清晰的認識,便于查漏補缺。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將課堂知識分為幾個情境任務。如果教師將每個任務的完成結果直接反饋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彼此的完成情況,能使完成的學生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而沒有完成的學生被激起好勝心,這會使課堂學習時刻處于良性競爭的氛圍中。
例如,在講解《圖片的獲取》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知識點分為三個任務,并設計在網頁中,將未完成的網頁發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網上下載、截屏、轉換圖片格式等方法獲得圖片,然后保存到指定文件夾。每完成一張圖片,就能直接在網頁中顯示該圖片,學生就能得到最直接的反饋。由于完成與否一目了然,未能及時掌握的學生也會積極主動尋求已完成同學的幫助,完成的同學主動承擔起“師父”或“小老師”的角色,這能使課堂氛圍既存在競爭又充滿溫馨,有利于學生掌握課堂知識。
四、借助有效多媒體工具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許多新興媒體工具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將新興多媒體教學工具運用在課堂教學中,能使傳統的課堂授課與現代教育形式相互聯系、相互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優化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根據不同課堂要求選擇合適的多媒體工具,能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例如,在學習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點“IP地址與域名”時,學生可能覺得過于枯燥且難于理解。此時,教師可選擇互動性較強的電子白板,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而需要突出某一操作要點時,教師則可通過微課錄下具體操作步驟,供學生自主學習,避免出現少數學生因跟不上教師的課堂節奏,對這部分操作沒有完全掌握而游離在課堂氛圍之外的情況。
因此,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對課堂有歸屬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成果能得到及時反饋,這樣更容易營造出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而和諧的課堂氛圍又能促進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獲得能力的效率,使課堂效果顯著。因此,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彭小卉.游戲教學法在零起點漢語口語課堂的應用[D].上海:復旦大學,2010.
[2]皮特里.動機心理學[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葉菊章.價技術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