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燕
【摘 要】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在學習期間對外界的理解、認識以及處理等所表現出來的品質。為此,教師需要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對小學數學教學觀念進行更新,并且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此構建完善的多元化評價方法,在實踐活動中提升學生學習質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數學在小學教育階段是一門較為重要的學科,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隨著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需要在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上全面審視小學數學教學,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并向實踐教學方向發展,以此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認識
數學核心素養一般情況下包括創新能力、數據分析能力、運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空間概念等。由此可以看出,數學核心素養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息息相關。如果依據傳統教育模式,單純輸入理論知識,會使學生在學習期間較為被動,很難提升學生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會使學生思維無法得到有效發展。所以,在進行數學教學期間,教師應當從宏觀基礎之上實施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整體綜合素養的提升[1]。
小學生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期間需要具備推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這也是學生生活能力的基礎。此外,核心素養不但要求學生具備理論知識,還要求其掌握數學綜合能力。學生在學習期間需要發展思維判斷能力,這也是學生處理以及理解數學現象所需的技能。所以,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的過程中,需要用數學思維看待周邊事物,提升自身的辨別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新教學觀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進而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逐漸向素質教育方向發展,但較多教師在教學期間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無法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還會使數學教學現狀很難得到改善。此外,數學課程與學生實際生活有較大關聯性,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2]。學生在學習期間需要與生活相結合,但傳統教學模式很難與學生實際生活融合,過于重視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致使學生無法對數學知識深入思考,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部分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學方法單一、機械化,沒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厭學的情緒,甚至一些學生放棄了對數學的學習。所以,面對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教師需要緊跟新課程理念,更新教學模式。
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回歸生活
由于數學較為抽象,一些認知能力稍差的學生無法對重點知識產生全面理解,如果教師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則會增加學生的乏味感。為此,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對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學習能力進行充分考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點以富有情趣化、情境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理解重難點知識[3]。
例如,在學生學習《圓》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提問:同學們,在大家的生活中,肯定接觸過圓形的事物,哪些事物是圓的呢?在學生回答期間,教師將學生回答的內容寫到黑板上,再以表格的形式進行歸類,如硬幣、碗、車輪、被子等。教師將準備好的一個硬幣放到講桌上,讓學生對硬幣進行測量,使用棉線繞硬幣一周,再測量棉線的長度,最后讓學生在表格中填寫硬幣的周長,從而使學生在測量與填寫的過程中,學會周長的測量方法。最后教師再問學生:硬幣的半徑是多少呢?讓學生主動思考圓半徑的計算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再引入圓半徑計算公式,學生會自主思考周長以及半徑之間的關系。采用此種方法,能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學習圓的周長與半徑計算方法,既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又達成了教學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情感體驗
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觀念,緊跟現代教學步伐,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數學內容,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情境化、趣味化。這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豐富學生情感體驗[4]。
例如,在講解《豐富的圖形世界》一課之前,教師可以使用智能手機,從不同角度將校園中的建筑物拍攝下來,制作成課件,再融入教學知識點,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將課件呈現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觀察,能了解校園全貌。在此期間,教師切入教學內容,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此章節,認識各種各樣的圖形,以此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
(三)創新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可以采用類比教學法。類比教學法在數學中有教好的應用,是理解公式、概念以及定理的重要方法,能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在教授《分式的基本性質》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類比教學方法,將分數以及分式之間的性質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分數與分式之間的區別。分數性質是分子與分母同時乘以或者除以同一數字,所得結果不變。分式性質與分數性質類似,并且約分方法也相同。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教師再導入本章所學內容,不但能降低教學難度,還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其次,教師可以采用數學建模方法。該方法也是數學中較為重要的方法,能有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證明類題型時,可以讓學生思考下面一道題: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角A是直角,AB與AC相等,D是BC中一點,求證:BD+DC=2AD2.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不知如何下手,教師可以通過將原圖形旋轉的方法重新構建三角形模型,讓學生明白解題思路。
(四)完善實踐活動
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通過實踐活動達到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機會,讓其學習與應用數學思維方法。在進行實踐教學期間,教師需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進行實踐活動的設計。
例如,在學生學習《數據收集》一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數據收集,并且確保學生全程參與數據收集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收集具體數據,同時通過真實的數據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5]。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調查全班學生最喜歡的體育項目,讓學生動手自主設計與規劃數據收集流程,引導學生先設計調查問卷,把每位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記錄下來,最后進行統計分析,通過數據總結出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
(五)開展合作學習
由于小學生注意力很難持續集中,教師可以開展合作學習方法,提升學生專注力,讓其表達自我。合作學習方法可使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表達思想,加深對知識點的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需為學生提供交流平臺,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其合作意識,同時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
例如,在講解《比一比》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了解“比”的概念,再提出問題:同學們,假如小明有3個香蕉,小王有5個香蕉,小藍有8個蘋果,那么誰的香蕉多啊?教師再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交流與探討,在談論完畢后,讓小組代表回答結果。在討論期間,學生可較快、靈活地掌握數量關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基礎上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轉變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模式,并且在此基礎上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及專業水平,采用現代教學模式開展數學實踐教學,這既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能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教師還應從學生學習特點以及學習能力角度出發,選擇適合學生能力提升的教學方法,如回歸生活、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情感體驗、創新教學方法以及完善實踐活動等,在增加學生理論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培養核心素養,以此達成教學目標,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海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上),2018(03).
[2]侯真真.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8(26).
[3]張隆虎.嘗試分享導學——核心素養觀照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8(11).
[4]蔣世美.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進展:教學與科研,2019(02).
[5]周震.重視“生本”意識滲透學科素養——面向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J].新課程(教研版),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