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發展進入到了新媒體時代。網絡數字媒體的不斷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變革的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生存挑戰。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讓紀錄片創作形式以及手法等都發生了一定的變革與創新,為了能夠讓紀錄片可以在新媒體時代長遠地發展,便需要深入研究在新媒體時代下的紀錄片創作。
[關鍵詞]新媒體;紀錄片;創作
紀錄片主要是指對于現實世界的描寫與記錄,現實世界中事物現象的深入剖析,是一種深刻反映社會問題的一種電影形式,紀錄片與故事片存在一定相似性。紀錄片創作必須尊重客觀事實。紀錄片的涉及范圍較廣,不僅包含了紀實類電影,還包含了真人秀類電視節目。在我國電視電影行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紀錄片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新媒體環境對紀錄片創作的影響
(一)新媒體環境促進紀錄片大眾化的傳播
傳統類型的紀錄片傳播主要就是經由電視臺與電視欄目等完成,涉及面與輻射范圍相對狹窄,直接影響到紀錄片的有效影響范圍,對紀錄片進一步的傳播與發展極為不利。然而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紀錄片傳播的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改變,紀錄片的傳播開始不受時間以及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全新的傳播方式促使紀錄片進入到大眾化傳播模式當中。同時,紀錄片的大眾化傳播進一步提升了節目的收視率,讓紀錄片進入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
(二)新媒體推動紀錄片進入全媒體傳播
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以及進步推動媒體技術不斷進步。新媒體技術對于媒體市場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型媒體傳播方式的出現促進了傳統媒體的進一步發展,新媒體技術推動了傳統媒體進一步的發展。各種優質且題材多樣、內容豐富的紀錄片在網絡平臺當中收獲了強烈反響,社會各個階層以及年齡段的人們都開始關注理.論片。例如《舌尖上的中國》的火爆。這便能夠充分地看出新媒體對于紀錄片互動傳播產生的積極影響。
(三)新媒體促進紀錄片開放性的傳播
傳統媒體的環境當中,紀錄片不論是創作取材還是傳播路徑等都比較封閉,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紀錄片創作與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紀錄片早已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除此之外,處于封閉環境當中,節目評價同樣非常封閉且片面,只是服務于少數觀眾。在新媒體環境中,能夠確保紀錄片的開放性,給紀錄片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平臺以及全新的機會。為紀錄片的創作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空間,進而最大程度上強化了紀錄片的社會影響力。
二、新媒體環境下紀錄片創作的現狀
(一)創作環境的局限性
通過實踐結果能夠充分表明,紀錄片創作對于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而社會環境會對紀錄片的創作產生一定的影響。現如今,隨著我國紀錄片的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紀錄片早已變成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當中的關鍵性組成,其能夠充分反映出社會大眾的實際生活情況,同時基于紀錄片思想能夠反映一定的人文價值。我國的紀錄片創作會受到當前社會發展與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部分紀錄片的創作主要就是為了能夠得到獎項,因此這樣的紀錄片藝術性與真實性無法有機融合,對于紀錄片創作的良性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二)紀錄片主題思想太過宏大
由于紀錄片會受到特定文化價值造成的深遠影響,我國的紀錄片創作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由官方媒體所完成,紀錄片的內容主要傾向于國家政策的宣傳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播等方面,所以受到了官方媒體的局限性。大多數的紀錄片主題思想太過宏大,主要集中于愛國主義以及傳統文化的宣傳,紀錄片的內容太過空洞。盡管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紀錄片的內容開始豐富起來,然而還是受到了國家政策方面的限制,因此紀錄片的進一步發展依然存在一定制約性。
(三)創作手法過于模式化
就目前我國大多數的紀錄片創作情況來看,紀錄片的創作手法存在比較顯著的模式化特點。一般情況下,紀錄片的創作手法主要就是探索式、觀察式以及再編式等,大部分的紀錄片主要運用觀察式的創作手法,這便使得我國的紀錄片創作出現了大量盲目跟風的現象,當某一部作品大火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的效仿作品,這對于紀錄片創作的創新性發展極為不利,對于我國紀錄片創作水準的整體提升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三、新媒體環境下的紀錄片創作
(一)不斷豐富紀錄片的內容
與國外紀錄片相比,我國紀錄片的題材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時和現實生活以及時代發展存在較大的脫軌問題,這樣的紀錄片無法給生活提供相應的經驗指導。在新媒體環境背景下,紀錄片創作和傳播應當時刻關注社會大眾的實際生活,貼近基層百姓的日常生活,充分地考慮到社會大眾對于紀錄片提出的各種需求,以此來提供給人們更為多樣化的紀錄片服務。紀錄片題材的選擇過程中,應當借助于大數據統計,通過數據分析進而創作出人人愛看、喜聞樂見的紀錄片。
(二)豐富紀錄片的形式
為了能夠促進紀錄片創作的可持續發展,紀錄片的形式應當能夠達到觀眾的各項需求,確保紀錄片的創作能夠有市場,不斷地增強紀錄片的社會影響力。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日常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紀錄片的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一化形式早已無法滿足于社會發展的需求,現代化的紀錄片創作需要向個性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因此,紀錄片的創作人員應當充分了解與掌握到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人們對紀錄片的需求以及閱讀習慣等,防止夸大的場景,重視以及做好細節上的深入刻畫,紀錄片的結構以及風格等方面應當滿足于社會大眾的需求。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應當充分發揮出新媒體的巨大優勢,給紀錄片的創作以及傳播奠定堅實的基礎。紀錄片應當結合互聯網的優勢,充分做好時長、廣告設計以及產品包裝等各個環節的設計制作,基于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由節目主題與表現形式等各個方面入手,創作出能夠滿足于受眾實際需求的作品。例如:在網絡時代背景下,人們的閱讀更為碎片化,因此紀錄片應當短小且精煉,調動受眾的收看積極性。同時為紀錄片搭配合適的字幕,確保受眾的舒適觀影體驗。
(三)紀錄片創作應當增強互動性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不僅給紀錄片創作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以及傳播的便利條件,同時還能夠促進媒體和受眾之間的深入交流與溝通。在紀錄片創作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出新媒體具備的強大互動性的優勢,充分整合互聯網當中各方面的信息資源,積極與他人以及媒體之間深入溝通與分享經驗,促進紀錄片創作的創新性發展。紀錄片內容的選擇過程中,應當結合微博、微信以及各種社交類的平臺等,可以組織投票活動來確定紀錄片的內容,通過相應的分析確定紀錄片的播放時間,確保紀錄片能夠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吸引更多的人觀看紀錄片,通過與觀眾之間的交流與討論,不斷地提升紀錄片的收看量與點擊量,提升收視率。
(四)促進傳播渠道的多元化
紀錄片與電視劇以及電影等類型的節目相比,前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來完成前期的創作拍攝,對于后期的宣傳工作有所欠缺,讓觀眾沒有了解到紀錄片,影響到紀錄片的收視率。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紀錄片可以基于互聯網平臺,與觀眾之間充分互動,按照觀眾提出的意見與建議來規劃紀錄片的拍攝,在完成紀錄片創作之后可以利用電視、互聯網以及海報等各種形式展開全方位的宣傳,提升紀錄片知名度,可以利用大眾喜聞樂見的視頻網站客戶端播放紀錄片,吸引更多的人關注節目,提升紀錄片的社會影響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紀錄片創作在形式、內容、傳播渠道等各個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創新,為了增強紀錄片的社會影響力以及核心競爭力,在紀錄片創作中,應當不斷豐富節目內容,結合互聯網平臺擴大節目的覆蓋范圍,增強紀錄片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實現紀錄片創作的創新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孔祥奎.新媒體環境下的紀錄片制作與傳播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9,443(03);73-74.
[2]于斌.新媒體環境下的紀錄片創作與傳播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8,No.303(06);121-122.
[3]劉亞男.新媒體環境下村落微紀錄片的創作與傳播[J].電影文學,2018,716(2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