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特色主義制度的直接理論來源于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作為當今世界最為先進的理論其科學性、實踐性、人民性、開放性的理論特征為中國特色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提供了理論前提,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其為中國特色會主義制度的創立和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有力保障,科學的黨群互動關系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澎湃的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包容開放的制度秉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注入鮮活動力,實事求是的務實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的不變態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由多種理論因素共同塑造的結果。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制度優越性;理論之維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21世紀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與其背后的多種制度理論支撐是離不開的,在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奮斗中所產生的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社會制度必然是摒棄了資本邏輯、資本崇拜的不同于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其優越性不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現實層面都越發明顯。
一、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前提
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直接理論來源,其本身所具有的先進性一直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產生、形成、發展過程的始終,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們正是辯證地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運用到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間,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先進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不但壯大發展及其優越性的顯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論前提。2018年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在其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這一段精煉的話語,準確地概括出馬克思主義作為當今世界最為深刻先進的理論而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鮮明特征,即科學性、實踐性、人民性、開放性的特征。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其認為物質為第一性而意識為第二性,這從根本上摒棄了唯心主義哲學及宗教神學的枷鎖,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先輩們正是因為有了這強大的思想武裝,才能在一次次困境磨難中化險為夷。馬克思主義同樣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過程中扮演無可替代的角色,它為共產黨人們在思想上形成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發展過程是及其艱辛的,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深厚理論科學底蘊的慢慢引導下,從而在一次次挫折中進步,在曲折的道路中螺旋式地前行。人類社會的發展是離不開生產力發展的,馬克思主義非常重視生產力對于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并劃分出人類社會形態的五大階段,以科學的視角深刻地指明在漫長的歷史洪流中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和進程。在關于如何改造世界使其更有利于人類全面發展的方面,馬克思主義也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其結合實踐的發展,相繼指明了如何突出無產階級需要的思想、如何把控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思想、如何使文化蓬勃發展的思想、如何建設社會的思想、如何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等等,這些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奠基者、建設者、完善者們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并不是空談理論的思維框架而是在科學實踐中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要素,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制度將這一根本要素融進了自己的“血肉”之中,從而顯得富有蓬勃的朝氣與生命力,這是其他社會制度所無法比擬的。
在人民性的方面,作為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其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區別便是人民性。人民性作為馬克思主義鮮明特征之一,它的產生便是來源于國際無產階級運動偉大實踐之中,并且在其后的共產主義運動過程中接續的完善和豐富。在曲折的社會主義運動的各個階段,各國先進共產黨人在斗爭的過程中一直堅守無產階級群里中并不存在有民族差異的共同利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是由中國共產黨人在這樣先進的思想指引下不斷完善發展。這樣一只無產階級政黨在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的指引下樹立了為無產階級勞動人民謀幸福為祖國謀復興的崇高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的深刻認識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明確了帶領人民共同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和方向,人民群眾們自然打心底的熱愛、支持、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樣長此以往的良性循環,就注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凌駕優越于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壓倒性優勢。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其執政黨的優良品性及黨群互動關系
(一)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有力保障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1]”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深刻闡述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條比較優勢,那便是我國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這為維護我國社會繁榮穩定,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長期向好發展,篤實我國始終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奠定了扎實的根基。“中國共產黨不斷完善與發展國家治理體系,兼顧制度延續與制度創新,進而形成了良好的國家治理能力,與國家發展階段相適應,與國家治理需要相因應”[1]中國共產黨作為當今世界最為先進、睿智的社會主義政黨,其初心便是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其使命便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堅強的斗志、不驕不躁的作風、深謀遠慮的大智慧是我黨與生俱來的優良品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是在這優秀政黨的指引下,彰顯出強大的魅力和凌駕于其他社會制度的鮮明優勢。
(二)科學的黨群互動關系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澎湃的生命力
所謂黨群互動關系便指的是,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直接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系。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的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政黨其奮斗之根本便是要帶領人民群眾一同走向美好富裕的生活。中國共產黨人的力量從哪里來?毫無疑問也是從人民群眾中來,毛主席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提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中國共產黨關于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群眾觀點的根基之上,以科學的、歷史的眼光去把握黨與群眾之間的和諧關系,從而促進中華民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穩步前行,取得累累碩果。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制造者,是社會先進文化,先進生產力的創造者。離開了人民群眾團結一致,人心向背的巨大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建立不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不可能走下去的。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
(一)包容開放的制度秉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注入鮮活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容開放的優良品性主要體現在民主集中制與黨的自我革命兩個方面。“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其基本含義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把這一制度列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中,必將釋放出更加有力高效的制度優勢。”[3]毛澤東在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中就指出:“只有采取民主集中制,政府的力量才特別強大,抗日戰爭中國防性質的政府必定要采取這種集中制。”民主和集中兩個看似矛盾的概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卻靈活地將其同一性將其融合在一起,政府能夠在民主集中的前提下既能很好地了解民意,推出人心所向,為人民利益著想的政策,又能獲取民眾的支持擁護,將人民的力量集中在一塊去努力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所講的民主是真正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保證中國的社會民生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真民主。這一民主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講的民主自由有本質上的差別,西方國家一直在強調所謂的民主自由,無非是以假民主、假自由的名義去對其他第三世界國家進行意識形態輸入的思想武器,假借侵犯人權、不自由、不民主之名對一些發展中國家進行政權的顛覆從而再去塑造一個親密政權,其根本目的只是謀取政治利益。此等丑惡嘴臉,實在有辱民主自由之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將民主自由的真實含義貫徹到中國社會的全局,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精神生活水平,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優良的綜合實踐素質,讓人民群眾形成一個積極向上努力奮斗的樂觀心態,而不是自私自利,精致利己,這樣才能在根本上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民主自由的現實含義。
(二)實事求是的務實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的不變態度
“一般來說,制度系統的自我完善是由主體來加以主導和推動的,是有意識的制度改良,主導主體的觀念體系創新在其間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主導力量的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形成和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一思想路線也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的思想保障。”[4]實事求是四個字的含義是: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它是毛澤東思想的核心精煉表達,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形成的去探求事物間本質內在聯系,依據實際情況,尋找事物客觀存在的真實規律方法理論。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初期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由于黨內初期的領導人并不具備實事求是,實地考察的思想覺悟,接連犯下了右傾和左傾的錯誤,是我黨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在形成了以毛澤東為領導核心的領導集體后,全面肅清了黨內的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等錯誤,鞏固了實事求是的革命思想。最終在一場場激烈的戰斗中,我黨逐漸占據了優勢,奪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從而為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林毅.“制治互洽”邏輯的重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闡釋的理論與實踐之維[J].求索,2020(01):149-160.
[2] 李建華.疫情防控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中國新冠肺炎與美國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比較[N].黨建網,2020-02-12.
[3] 張光輝.民主集中制是我們的優越性[N].解放軍報,2019-12-27.
[4] 張艷娥.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能力的四維構成[J].湖北社會科學,2016(11):13-20.
作者簡介:李申浩,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