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是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是加強高校黨的建設和德育工作,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措施。文章分析了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的現狀和問題,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三二一”點線面結合的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創新模式。結合大學新生入黨教育的培養過程特點,采用從面到線到點的教育模式,構建形成有層次、有重點、成體系的入黨教育機制。
關鍵詞: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教育模式
在學生中發展黨員是一項具有深遠政治意義的戰略任務,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是關系黨和國家命運和發展的重要工作。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是學生黨員發展和黨員隊伍建設的保障和基石,是提高學生黨員發展質量的重要環節。
一、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的內涵和必要性
大學新生的入黨啟蒙教育是指按照《黨章》《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的工作要求,結合大學生成長規律和高校工作實際,引導大學新生了解和掌握黨的基本理論知識,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端正入黨動機,了解入黨流程,進而以實際行動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系統教育過程。
(一)是加強黨的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根本要求
青年一代是決定國家民族未來的一代,對優秀青年的政治吸納決定著黨的生命力。只有不斷發展優秀的青年黨員,才能使黨組織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保持生機和活力。黨員隊伍建設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目標的必然要求。大學新生的入黨啟蒙教育工作,是黨員隊伍建設的基礎,也是改善整個黨員隊伍學歷水平和年齡結構的重要途徑,將直接影響著黨員隊伍的質量。
(二)是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提高黨員發展質量的重要保障
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育工作是高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務是學習研究宣揚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新生的入黨啟蒙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源頭,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生中開展入黨啟蒙教育是促進學校學生黨建,壯大學生黨員隊伍,提升黨員發展質量的重要環節。
(三)是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培育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大學階段尤其是新生入學階段是青年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是青年思想意識和心理品質發生急劇變化和發展的階段,也是青年心智日趨成熟、政治熱情迸發的最關鍵階段。同時在當今飛速發展的多元化時代中,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和多種社會思潮對大學新生的思想和情感帶來強烈沖擊。面對大學生自身成長規律和外界復雜環境的雙重挑戰,在大學新生中開展有效的入黨啟蒙教育意義重大。高質量的入黨啟蒙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大學新生的政治覺悟,促進大學新生向黨組織靠攏,進而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二、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的現狀
(一)教育內容上缺乏吸引力
傳統的入黨啟蒙教育主要以黨的基本理論知識、黨的發展歷史、形勢與政策的解讀為重點。但在具體教育內容的選材上,由于理論性、政策性較強,很難融入“時代元素”和“新生元素”,即一是沒有充分挖掘新時代的新的教育資源,二是與沒有充分結合新生學習生活實際,這樣的教育內容對于新入學的大學生往往缺乏吸引力。
(二)教育形式上缺乏創新性
傳統的入黨啟蒙教育主要以“老師講、學生聽”的理論灌輸式教育、“發放資料、自行學習”的放養式教育等為主,教育方式單一、刻板,缺少互動啟發式教育、情境體驗式教育,不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創新啟蒙教育的載體和方式,更無法使教育內容入腦入心。
(三)教育機制上缺乏系統性
傳統的入黨啟蒙教育往往以“幾次報告”“幾場活動”來開展,不同教育內容和教育環節之間的連貫性、系統性都未形成規范成熟的體系,缺乏宏觀科學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
三、構建“三二一”點線面結合的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模式
基于對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必要性和目前存在問題的分析,探索構建“三二一”點線面結合的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模式。大學新生從萌生入黨的想法,到最后成為一名中共黨員,這一過程在學生人數上呈現“金字塔”式結構,在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也是逐步優化的過程,如下圖所示。針對大學新生入黨教育的培養過程特點,采用從面到線到點的教育模式,構建形成有層次、有重點、成體系的入黨教育機制。
(一)堅持三個融入,擴大教育覆蓋“面”
讓新生“知道黨是什么”,初步建立對黨的感性認識。
(二)融入理想信念教育
青年學生信仰什么主義、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決定著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講話中指出:“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應充分融入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通過中國近代史、中國共產黨黨史、馬克思列寧主義學說的教育,使新生堅定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樹立振興中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遠大志向。
(三)融入專業引導教育
專業學習的適應是大學新生面臨的重要課題。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應該與專業教育充分結合,在學生課程設置、培養計劃、專業特點、就業方向的教育中[9],融入對行業發展歷史的解讀,對行業領軍人物的介紹,對行業發展方向的展望等,激發學生熱愛專業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投身行業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融入新生適應教育
新生入學階段面臨著社會角色的轉變、人際關系的建立、新環境的適應等。新生啟蒙教育應與新生適應教育進行融合,通過黨支部進宿舍、進課堂、進活動等途徑,加強對新生的心理引導和生活幫扶,在對新生的幫扶教育中實現以情感人、以文化人、以愛育人的教育效應,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在解決新生的實際困難中為新生入黨建立感情基礎。
四、做好兩個突出,形成朋輩帶動“線”
讓新生“感受到黨是什么”,在實踐和體驗中建立對黨的理性認識。
(一)突出示范引領
注重朋輩教育,充分發揮優秀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開展榜樣教育、勵志教育,用學生身邊最具體的先進事跡,最鮮明的黨員形象,充分感染和激勵大學新生,激發學生對榜樣從共鳴到模仿甚至到超越。例如可舉辦專題講座,學生黨員結合自身成長經歷現身說法,與大學新生交流自己的思想進步過程及學習生活經驗;可設立“黨員先鋒榜”,亮出優秀黨員的典型事跡,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的氛圍等。
(二)突出實踐體驗
開展體驗式教育,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通過各類體驗式活動、體驗式黨課等,讓學生在深度體驗中切實感受黨組織的力量,從而進一步加深對黨的認識。例如可以邀請入黨申請人、積極分子參與黨支部組織生活、主題活動;可帶領大學新生參觀革命勝地、紅色景點等,在實踐中讓入黨教育效果入腦入心,讓紅色的種子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
(三)把握一條原則,抓好培育重“點”
讓新生形成“以實際行動向黨靠攏”的自覺行動。
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成長背景、個性特征,在追求入黨的過程中也有著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獨特的成長故事。在大學新生的入黨啟蒙教育中,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把握因材施教原則,和學生一起深入剖析思想的發展變化,一起學習和總結對黨的認識,在尊重、包容學生成長的前提下,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教育和指導。對于先進的積極分子,加強培養力度,幫助其盡快加入黨組織。
五、結語
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是加強黨的建設、加強高校德育工作、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但目前的入黨啟蒙教育仍存在內容枯燥、形式單一、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文章基于對入黨啟蒙教育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三二一”點線面結合的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模式,是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從理論到實踐,從感性教育到理性教育的有效探索,是對傳統入黨啟蒙教育模式的開拓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修新路,王瑩.文化建設視域下的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2(04):69-73.
[2] 呂云峰.全面從嚴治黨視域下的高校德育治理[J].品牌研究,2019(02):123-136.
[3]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N/OL].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19/c_1114051345.htm.2015-1-19.
[4] 李響.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方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206-207.
[5] 龔利鑫.“互聯網”時代高校入黨啟蒙教育新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08):146-147.
[6] 盧秀穎,駱磊,陳麗媛.論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模式的內涵[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17):93-94.
[7] 駱磊,陳麗媛,盧秀穎.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存在的問題[J].決策探索(下),2019(07):67.
[8] 薛賽男.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淺析[J].求知導刊,2016(09):16.
[9] 李伊,王文寅.全面掌握新生思想動態切實做好入學教育工作[J].黑河學刊,2016(01):112-114.
[10] 孔麗華.高校入黨啟蒙教育實踐創新:朋輩教育與新媒體教育技術相融合[J].教育現代化,2016,3(38):49-50.
作者簡介:孫佳佳(1986- ),女,山東濰坊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黨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