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四次、新世紀新時代以來第一次全國語言文字會議召開,這次大會在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歷程中具有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
首先,里程碑意義體現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方位決定方略,新時代是當今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成了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歷史大背景,今天的中國正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語言文字事業必須置于新時代發展的大格局中找準新坐標,與國家前進步伐同頻共振,才能更好地為國家發展貢獻“一域”之助力。語言文字研究也必須找準新坐標,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開創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式,為語言文字事業和國家發展提供學術支撐和智力支持。
其次,里程碑意義體現在新的奮斗目標上。新時代對語言文字事業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標、新任務、新使命。本次會議是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召開的,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的第一階段時段切合,目標契合,語言文字事業將緊緊圍繞這一戰略安排,確定發展目標,并體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和承上啟下的特點。新中國成立七十余年的歷史表明,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的現代化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征程中的重要基礎和發展支點。新時代的經濟建設、政治穩定、文化繁榮、社會發展、生態文明,需要語言文字事業增強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人機共生時代、城市化進程、教育變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為語言文字生活提供了廣闊場景,也為新時代語言文字研究和事業發展開辟了巨大空間。
第三,里程碑意義體現在新的路徑設計上。面對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新的時代課題,探討頂層實踐路徑實為必要。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是新時代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任務要求,也是實現這一總目標的路徑之選。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是一系列子系統的集成和總和,需要從語言文字工作實踐出發,結合學界理論思考,建構合理的治理體系架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則主要圍繞以下5個方面: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語言文字基礎能力、語言文字服務能力、語言文化傳承發展能力、中文國際發展能力。
本期專題3篇文章從歷史、未來、現代化等不同層面對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進行了闡釋,希望能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以此次會議為起點,我國語言文字事業將開啟新的征程。縱觀歷史,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1986年和1997年兩次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都對我國語言生活、語言規劃、語言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的未來之路如何走?“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從語言文字自身發展規律出發,主動圍繞國家戰略和服務人民需求,將現代化建設有機融入,此當為正解。
(主持人簡介:王暉,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