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東澤
[摘要]1949年7月,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部根據形勢任務的變化,及時調整黨刊工作,創辦《新農村》雜志。該雜志創刊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歷經探索,多次變革,終究探索出符合執政條件下中國黨刊的發展之路,積累了寶貴經驗,特別是1950年毛澤東主席為刊物親筆題詞,是對黨刊工作者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關鍵詞]《新農村》雜志;變革;黨員教育
1949年下半年,中國共產黨面臨執政的新課題新考驗,黨的宣傳工作自然要適應全黨中心工作的調整而調整。黨刊作為上層建筑必然要隨之轉型。東北局宣傳部的黨刊《翻身樂》單從名字看顯然不能適應新時代要求。于是,1949年7月5日,《翻身樂》改名為《新農村》雜志,正式創刊。
一、《新農村》雜志順應時代的六次變革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地方黨刊究竟應該如何辦?也有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過程。《新農村》雜志就是在這一過程中,經歷六次變革,逐漸探索出一條符合黨執政條件下的黨刊發展之路。
第一次是1949年7月到12月。在《新農村》創刊的《公開信》中,闡述了改刊后的對象、性質和方針。信中講到:“《新農村》是在東北局宣傳部直接領導下,專給農村中區村干部辦的刊物;”這個刊物是“對區村干部進行幫助和教育”的“最好助手”,“特別還要作區村干部本身的學習助手”。同時,《新農村》改為十日刊,每月5日、15日、25日出版,仍由東北新華書店出版發行。
第二次是1950年初開始,東北局宣傳部對《新農村》編輯方針、讀者對象和刊物內容,又做了新的規定。《新農村》的“讀者對象除區村干部外,并照顧農村黨員需要,增加支部教育方面的內容。”1951年3月,社址由沈陽市馬路灣東北書店遷移到沈陽市南市區南新街,不久與東北局宣傳部合署辦公。1952年《新農村》第一期出版,由過去的總分期號、改為以年分期。每月10、20日出版。出版單位,由原來新農村雜志社改為東北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東北人民出版社農業編輯室與《新農村》合署辦公。
第三次是1954年初,在雜志社上報東北局宣傳部《為沒有錯誤的刊物和提高刊物的質量而斗爭》的工作規劃中,規定雜志對象是以區干部為主的區村干部、農村黨員、宣傳員為對象的通俗政治性的綜合刊物。
第四次是1955年12月,《新農村》讀者對象有重大改變。由原來的以區村干部為主要對象,改變為以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和農民黨員為對象。“《新農村》是面對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和農村共產黨員的通俗政治刊物。它的主要任務是:1.通俗解釋黨的基層知識,向黨員進行共產黨和共產主義的教育;2.交流黨員在工作上、思想修養上學習上的經驗,幫助黨員解決疑難問題;3.編寫支部參考教材。”
第五次是1956年3月15日,再一次對讀者對象、方針任務進行了調整。《規劃》指出,“本刊是以農村共產黨員、非黨積極分子為主要對象的政治性通俗讀物。它的主要任務是:1.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2.進行合作化政策教育;3.進行總路線教育。”
第六次是1958年,年初在封底刊登的征訂廣告中,第一次標明《新農村》是“初級黨刊”,廣告中寫到“新農村雜志是以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和農村共產黨員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公開發行的通俗的初級黨刊。”1958年以后,編輯方針已有重大改變,內容和思想全部向黨刊方向努力,黨刊的色彩更加濃郁,性質更加鮮明。從欄目設置上就有“整黨工作講話”“整風整黨參考材料”“大躍進中的共產黨員”“黨員來信”“黨員一件事”“黨員問事處”“黨外同志來信”“鄉黨委怎樣領導全面大躍進”“黨的歷史知識”“支部監察工作問答”“黨員小故事”“黨小組”等欄目。
二、毛主席題寫刊名,體現黨的領袖對黨刊的關懷支持
1950年9月15日至25日,新中國第一屆全國出版會議召開。會議主要議程是把出版工作重點放在出版有營養的通俗刊物上。9月20日,《新農村》雜志社社長孟奚在大會上做了《新農村的方向與經驗》的典型報告。報告闡述三大觀點,一是結合實際問題,二是關于通俗化的問題,三是與讀者的聯系問題。孟奚的報告深入淺出,主旨突出,特別是他講的對刊物通俗化的體會,樸實無華,發人深思,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受到了參會人員的廣泛好評。《人民日報》于1950年10月4日以《新農村的方向與經驗》為題,全文發表。
會議期間,孟奚萌發了請毛澤東主席為刊物題寫刊名的念頭,他的想法得到了東北組代表的支持。于是,孟奚提筆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新農村》是綜合性的通俗刊物,每半月出一期,主要對象是東北農村區村干部。從1948年創刊以來,宣傳了黨的政策、天下大事和科學知識,對讀者的思想、工作、學習指導上,起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受到了廣大區村干部的熱愛和歡迎,是區村干部不可或缺的一本刊物,懇切希望毛主席為本刊題寫刊名。
孟奚起草后,交給東北人民政府出版處長、新華書店東北總分店總經理李文抄寫。李文同志工工整整謄寫后,通過中宣部交給毛主席。
時任中宣部部長的陸定一見此信后,立即在信旁批示到:
主席:
《新農村》是全國辦得好的雜志,受到了農村干部的歡迎,請主席題刊名。
毛澤東見信后欣然潑墨,在信紙的上端題寫了兩幅“新農村”,供雜志社同志挑選。雜志在1951年的第41期正式刊用了毛澤東主席的題字。
這是毛澤東第一次為地方黨刊題詞,充分顯示了他對農村工作的重視,體現了他對遼寧人民的親切關懷,更體現了他對地方黨刊事業的特殊情感。上世紀60年代初,雜志更名為《共產黨員》,毛澤東又專門委托郭沫若同志為刊物題寫了刊名。
以毛澤東為《新農村》雜志題詞為標志,遼寧黨刊的發展進入嶄新階段,這個深受讀者歡迎的雜志由大向強的腳步愈發堅定。
三、加強同農村黨員的聯系,提高雜志的指導作用1949年7月,《新農村》剛剛誕生之時,東北局宣傳部就明確了辦刊要求:加強《新農村》同各地農村黨員的聯系,并提高該雜志指導作用。《新農村》是以區級干部為主的,區村干部的教育讀物。雜志根據每個時期的任務和各地情況,談政策,談工作經驗,談革命知識,幫助區村干部同志,在政治覺悟上,工作能力上,政策水平和文化程度,逐步提高。
1950年1月5日,東北局宣傳部明確《新農村》的“讀者對象除區村干部外,并照顧農村黨員需要,增加支部教育方面的內容”。這是《新農村》作為黨刊,由肩負教育區村干部的使命逐漸轉型成教育廣大黨員,成為一本真正黨刊的標志。
1950年5月下旬,雜志社在沈陽召開了第一次通訊員座談會。會議期間,中共中央東北局常委、宣傳部長李卓然到會看望大家,并兩次發表了重要講話。李卓然提出:《新農村》要成為宣傳黨和政府政策法令、教育農村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武器;要成為團結農村力量、鞏固人民政權、推動農業生產、提高農村文化的武器;要成為黨的喉舌,反映群眾正確意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在辦刊方式上,李卓然提出:要深入實際,經常了解和研究區、村工作以及農民群眾心目中的實際問題。如果我們不能經常地、密切地聯系群眾,是辦不好這個刊物的。為了能經常保持與群眾的聯系,就要廣泛地建立農村通訊網,加強與區、村干部的聯系。這種聯系,不僅是紙面上的,而且是心里頭的。我們不能滿足于表面上的通訊工作,要使通訊工作能代表群眾的意見。
李卓然還特別對省委、縣委支持《新農村》提出了明確要求:《新農村》需要請各級黨政領導機關,特別是宣傳教育部門來幫助,在縣委、省委委托一個或兩個同志幫助組織和處理《新農村》的稿件,并經常同他們所屬地區的通訊員聯系。希望通訊員同志回去能完成建立農村通訊網的任務,加強與區、村干部和雜志社的聯系,并組織他們閱讀《新農村》,征求他們對《新農村》雜志社的意見,還希望大家幫助編輯部同志學習群眾語言。
這次座談會后,雜志社合并到東北局宣傳部內辦公,成為宣傳部農村干部教育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
1950年9月10日,東北局宣傳部發出通知指出:
《新農村》雜志盡可能做到每個支部都能訂閱,使《新農村》在年底以前發行至十五萬份左右。
雜志的辦刊方針也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黨的聲音和黨的內容在逐漸增強。第19期起刊載了東北局宣傳部的《農村支部臨時教材》;第37期起陸續發表了東北局宣傳部編寫的《農村整風運動的臨時教材》;到47期又有更大轉變,雜志設立了《黨的生活》欄目,改變了以往時事政策較多,黨的基本知識宣傳不夠的情況。這期登的文章有童大林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什么樣子?》、吳明的《共產主義問答》、北其的《怎樣做個好黨員?》(八講)。
1952年6月25日出版的《新農村》12期發表了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高崗的題詞號召農村共產黨員“為建設美好的新農村而努力”。這期,同時發表了中共中央東北局農村工作部部長趙德尊的文章《東北農村共產黨員的光榮責任》。
1955年1月25日出版的《新農村》在顯著位置連續刊登《農村支部黨員學習黨的七屆四中全會決議參考材料》。
1956年3月,制訂的《新農村雜志社1956-1957年工作規劃》中明確提出刊物的讀者對象是“以農村共產黨員、非黨積極分子為主要對象的政治性通俗讀物”,任務的首位是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黨刊的政治屬性得到進一步突顯,定位進一步明確。
1956年,中共八大開幕,1956年《新農村》第19期刊發毛主席在黨的八大上的開幕詞、報告決議和中央委員名單,020期刊登《“八大”學習問答》《新黨章學習問答》和根據“八大”新黨章編寫的《共產黨員的義務和權利》等黨課學習參考材料。
1958年年初在封底刊登的征訂廣告中(第一次)標明《新農村》是“初級黨刊”,明確提出“新農村雜志是以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和農村共產黨員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公開發行的通俗的初級黨刊。”至此,遼寧黨刊成功實現了由教育大眾的讀物到教育黨員刊物的華麗轉身。
參考文獻:
[1]M《新農村》雜志創刊號,1949年第一期,
[2]東北局宣傳部1950年工作計劃大綱。
[3]1955年新農村業務改革初步總結和今后革新方案(初稿).
[4]新農村雜志社1956-1957年工作規劃,
[5]新農村的方向與經驗[N].人民日報,1950年10月4日.
[6]東北局宣傳部關于擴大新農村雜志發行范圍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