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要]廣播電視臺是人們獲取信息的傳統方式,而新聞記者是電視臺中報道新聞、編輯新聞的主體力量,承擔著幫助大眾準確清晰地獲取信息的責任,因此真實性和時效性是新聞報道的兩個必備要素。但實際情況是,新聞報道往往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和新聞記者的工作質量密不可分,在新形勢背景之下,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工作者在引導輿論和傳遞真相等方面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對新形勢下新聞工作者工作質量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聞記者;廣播電視臺;工作質量
盡管當前互聯網十分發達,傳統媒體遭受著五聯網新媒體的沖擊,人們不再只靠單一的渠道獲取信息但廣播電視臺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為了在新形勢下提高我國廣播電視臺所發揮的引導輿論的作用,必須要提升廣播電視臺中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質量,以此提高廣播電視臺的戰斗力和影響力。
一、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工作質量的意義
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的質量,由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綜合素質的重要表現之一,便是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質量。
首先,新聞記者的工作質量決定著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的品質。在各式各類新媒體的沖擊下,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本身已受到一定的挑戰,但因為其深入人心的真實性,使得人們對它仍保有許多的信任度,但這并不意味著,電視臺的新聞報道不需要加強品質的提升,品質的提升能讓民眾更好地了解新聞和事實。因此,新聞記者在工作中對每個流程和環節都應盡力做到最好,從而使電視臺新聞報道的內容更加充實。
其次,新聞報道的真實與客觀性在很大程度上由新聞記者的工作質量決定。新聞記者前往新聞發生現場,記錄和尋找真相并將信息傳遞給大眾,是新聞記者的工作內容。如果在這其中,新聞記者存在疏忽,那就很可能使事件的報道遺失一些重要因素,掩蓋真相,引發負面輿論,當真相浮出水面時,人們便稱之為“反轉”,從而大大降低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
二、影響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工作質量的因素
(一)新聞記者專業素質有待提升
從事新聞記者行業,必須具備專業的知識和能力,オ能撰寫出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報道文稿。但現實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新聞記者的工作質量不夠高,原因之一就在于,部分新聞記者無法接受全部的工作內容,當面臨工作環境十分惡劣的情況,如對臺風、災難等事件進行報道時,記者自身也要面臨著許多未知的風險,這些報道往往都是帶有重要價值的,也是職業生涯必須要面臨的挑戰,是專業素養的構成部分。但是也有記者存在不愿對此類事件進行報道,這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這部分記者的工作質量,在專業素養上略顯不足。再者,許多新聞記者存在著疏于學習的情況,在工作后忽視自身的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導致知識儲備不夠,對行業發展狀況也不夠了解。以上便是專業素養不足,給提升新聞記者工作質量造成的負面影響。
(二)部分新聞記者缺乏職業道德
對于新聞記者而言,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有著同等的地位。如果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不過關,出現被收買或者為自身利益而進行虛假報道的情況,會對社會輿論造成非常大的沖擊,同時也會嚴重影響其所在廣播電視臺的信譽和形象。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吸引流量成為各大自媒體的重要目的,甚至出現以制造虛假新聞內容來吸引關注的情況,忘記了傳遞真相才是新聞記者的初心和使命。除此之外,嚴謹踏實的工作態度已很少見,大部分的自媒體賬號都傾向于采用網絡上的二手信息進行加工,這種不深入調查的新聞采編方式,嚴重的影響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同時這類由互聯網自媒體發出的熱門新聞內容,往往也會引起巨大的討論量,成為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關注對象。那么以上存在的種種缺陷,在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報道中也會有所體現,從而影響新形勢下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工作質量的提升。
(三)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度不足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新聞的渠道不再僅限于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報道,在互聯網平臺上,新聞內容能夠得到實時的更新,媒體市場競爭加劇。但新聞內容是有限的,這必然導致新聞報道的同質性大大增加,如果廣播電視臺的新聞記者沒有對新聞內容進行有意義的、不同角度的分析,那么就容易使新聞內容缺乏新意,難以吸引觀眾的目光,當這樣的情況長期存在時,觀眾容易失去對電視新聞報道的興趣,而使電視新聞報道受眾大量流失。
三、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工作質量策略
(一)提升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和職業修養
新聞記者工作質量的上限由其綜合素質所決定,因此在新形勢下,為提升新聞記者的工作質量,則必須要在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上下功夫。首先,良好的專業素質能夠使新聞記者在面臨新聞現場時,保持自身的專業性和客觀性,全方位的了解事件信息,在撰寫新聞稿件時,以更加具有深度和廣度的視角去寫作,注重新聞報道播出后的輿論引導效應,增強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的專業度和深度,通過對新聞內容的深入挖掘為大眾揭示新聞背后所蘊含的重要意義,從而達到引導、教育民眾的目的。
其次,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修養是新聞記者職業生涯的底線。進行任何報道時,都不能越過道德底線,更不能出現為了利益或其他于己有利的事情進行虛假報道,建立起職業信仰和職業榮譽感。除了刻意進行虛假報道之外,對來源未經證實的新聞內容進行大肆宣揚報道,也是對職業不負責的表現。如前段時間在互聯網上十分受關注的“廣州一老師體罰學生致吐血”的新聞,在未經核查情況下,許多互聯網自媒體對此進行報道宣揚,引發了廣泛的負面社會輿論,后卻被證實為家長有意設計。此種情況雖然為互聯網新媒體所引發,但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和記者卻也要以此為戒,采編時提高自身面對新聞內容時的警惕性和專業性。
(二)提升新聞記者的創新意識
要想使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報道能夠留住觀眾,那么必須凸顯其獨特之處,才能維持觀眾的興趣。首先,新聞記者要提高新聞敏感度,這是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競爭力的基礎,只有記者增強自身的新聞敏感度,才能在廣泛的新聞素材中,選取有價值的內容進行報道,將大量來自網絡或舉報的新聞素材信息進行整合梳理,在確保新聞來源的真實性之后,運用專業知識提示關鍵詞,開展新聞采編工作,這樣的大量工作之下,必定能發現一些未被報道的新鮮內容,提高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內容的豐富性。再者,除了在新聞采編工作上積極探索新的內容外,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報道也需要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一個明顯的創新之處能夠吸引廣大觀眾的目光。比如中央新聞頻道的節目主持人朱廣權老師,在前段時間便因將新聞或時事融入順口溜的創新行為而走紅網絡,吸引了很多觀眾將目光轉向電視臺的新聞報道,滿足了當下受眾的愿望。這是一個較好的可供新聞記者學習的例子,既保證了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的傳統內核,又迎合了當下的潮流,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是十分有價值的。
(三)在新聞報道中融入思考
盡管面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沖擊,但是傳統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仍然存在其固有的優勢。比如其思辨性與權威性便是互聯網媒體所不能達到的,這類專業權威的新聞分析是向人們傳遞正確價值觀和輿論導向的必要手段,在新形勢下,新聞記者依然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延續這一傳統優勢。新聞所呈現出來的內容是作者自身修養的冰山一角,新聞內容的深度,則取決于作者自身修養的深度,若是作者自身有著足夠的思想深度與深刻的洞察能力,那么一定能大大提高新聞的思辨性,形成積極的輿論引導力。那么為了提升這一能力,需要新聞記者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廣泛涉獵各個領域的書籍,調查時深入探訪,不放過每一絲細節,發揮吃苦耐勞的專業精神。通過這樣,使新聞內容既有詳實的事實依據,又有雄辯的思考,定能使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在新形勢下煥發出新的生機。
結語
對于廣播電視臺而言,提升新聞記者的工作質量,是在新形勢下,面臨互聯網沖擊而采取的有效應對手段,也是應對國外輿論戰的必然選擇。針對上述所說的,新聞記者存在專業與職業素養不足,新聞敏感度不夠的問題,提升新聞記者的工作質量顯得尤為緊迫,提出應對策略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發揮我國傳統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衣茜.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研究[J].傳媒論壇,2019,2(11):54+56.
[2]劉書哲.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新形勢下提升采訪藝術的策略[J].新聞傳播,2019(04):100-101.
[3]徐宗榮.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現狀研究[J].記者搖籃,2019(01):42-43.
[4]岳青.提升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策略探究[J].新聞傳播,2018(08):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