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寧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性語文學科素養。而小學語文閱讀必須在低年級就打下堅實的基礎,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實踐,探究如何有效地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不斷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選擇閱讀教材,符合學生特點
由于學生的年齡段和心理特征不同,不同階段的學生對閱讀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級的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轉移,如果閱讀的文章是篇幅較長且內容復雜,低年級小學生對此類閱讀文章是難以提起興趣的。同時,低年級小學生的價值觀等正處于萌芽時期,閱讀教材應該更加偏向積極正面,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培養一個健康良好的價值觀。所以教師在進行對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時必須考慮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仔細為學生挑選適合閱讀的文章進行教學。這樣有助于引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有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積極的世界觀,有助于學生良好的人格的建立。
例如,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課堂中,教師經過多方面的考慮為學生挑選了《棒棒糖小姐》一書。書中的語言簡單明快,背景故事簡單明了。但故事內容充滿矛盾:任性的公主要挑選一只豬做她的生日禮物。于是,全國的豬等待公主挑選,公主卻挑選了又瘦又小,又臟又臭的一只小豬——棒棒糖小姐。后來為了馴養棒棒糖小姐,棒棒糖小姐的主人——小孤兒強尼也進入了王宮。
在閱讀過程中,故事的發展出人意料,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故事的最后,善良的強尼改變了任性的公主,公主也獲得了棒棒糖小姐的信賴。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充滿了童真和溫暖。最后還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人?我們應該怎樣尊重他人?人應該具有什么寶貴的品質?得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時,有助于學生受到文章積極正面的價值觀影響。所以教師需要對閱讀篇目進行仔細篩選,使閱讀文章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這樣在接下來的閱讀教學中才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推動學生自主積極地閱讀。
二、閱讀與生活結合,共鳴學生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逐步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本領。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往往將“閱讀本領”等同于讀懂詞句的技巧,但這是對“閱讀本領”的誤解。其實,閱讀本領并不僅僅是讀懂閱讀文章,而是結合閱讀與生活,將閱讀中積累到的知識與生活經驗相聯系,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獨立思考,在生活中與書內人物更好地共情,獲得更為良好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我有友情要出租》當中,大猩猩感到孤獨,想要出租友情獲得陪伴。但其實小老鼠一直陪伴在大猩猩身邊,大猩猩卻沒有發現。大猩猩從來不主動尋找朋友,而只是被動等待朋友到來。文章的最后是大猩猩孤獨的背影,它依舊等待著下一個朋友。
在這一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將大猩猩與學生自己進行對比,令學生去反省有沒有忽視身邊的朋友;去思考在和朋友的相處過程中有沒有珍惜自己與朋友的友誼……通過這一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將閱讀和生活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內涵理解更加深刻,也有助于學生從中獲得啟示和生活經驗。
三、閱讀與寫作結合,養成寫作習慣
傳統的閱讀教學,相對局限于閱讀本身。學生往往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并不理解閱讀的意義。對低年級小學生要進行有效地閱讀教學,就必須先讓低年級小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實際上,寫作課程與閱讀課程是不能截然分離的,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另一重要課程就是寫作課程,良好的閱讀積累是良好寫作的前提。所以,在低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使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例如,在《你是特別的,你是最好的》的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書中的故事寫一篇簡單的感想,并且結合自己的生活談談啟示。不限字數,學生可以自由書寫。同樣,在其他文章的閱讀課堂都可以布置這樣的課后作業。
教師發現,通過不斷的閱讀與寫作的結合訓練,學生可以自主從書中獲得感悟,并逐漸能夠自主簡單總結故事內容。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與能力,還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養成良好的閱讀與寫作習慣。
四、結語
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是學生閱讀的基礎階段,學生在這個階段形成的閱讀習慣會對其未來的語文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對小學語文低年級的閱讀教導給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產生對閱讀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共同健康發展。同時,教師需要更加注重學生在閱讀課程中真正學習與體會到的知識與感受,這樣才有助于推動低年級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樹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6,(64) :36.
[2]佚名.新課改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1)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