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璐

【摘要】目的 探究連續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9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100例,將其隨機分配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則采用連續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分析表的評分,以及SS-QQL評分表的總評分。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Fugl-Meyer、Barthel評分及SS-QOL的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連續康復護理能更好的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有效提高患者對身體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協調能力,加強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從而提高生存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連續康復護理干預;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生活質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5..02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常由腦動脈閉塞、狹窄、破裂引起腦血液循環障礙而導致,具有突發性和變化性[1]。腦卒中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復發率及致死率;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徹底,則會給神經系統功能造成不可逆性的損傷,從而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僅會加重患者家庭的精神和經濟負擔,也會加重社會的負擔;而患者的治療積極性也會大幅度降低,從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為進一步提高患者對肢體的控制能力,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連續康復護理干預,探究其對患者肢體功能、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作用,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用2019年4月~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腦卒中偏癱患者100例,均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了解詳盡,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認知功能障礙、四肢癱瘓、有精神病史者。用隨機分配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每組男女各25例。對照組中平均年齡(63.1±14.3)歲,平均體質量(65.4±10.8)kg,平均病程(40.05±6.89)d;實驗組中平均年齡(62.9±14.6)歲,平均體質量(64.9±11.4)kg,平均病程(40.08±6.78)d。兩組患者的年齡、體質量、病程等基本信息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即日常訓練、用藥等;實驗組則采用連續康復護理,具體護理流程如下:(1)認知護理:護理人員使用PPT、視頻等方式全面給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腦卒中偏癱的相關知識,如誘發因素、預防措施及注意事項等。以便減少患者及家人對疾病的害怕和不安,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
(2)心理護理:患者會因病情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如焦躁、消沉、悶悶不樂等,這會影響患者的治療積極性,使患者不配合甚至拒絕治療。因此,護理人員應站在患者的角度與他們溝通,開導他們,減少他們心中的不安和恐懼,讓其明白治療的可靠性。從而讓患者以樂觀的心態面對自身的病情,并主動積極的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3)康復訓練:①護理人員跟患者詳細介紹各種身體關節訓練的要領及步驟,培養患者自覺訓練的好習慣,提高患者對身體的控制能力。②根據患者身體的恢復情況,幫助患者練習轉體、彎腰、站立、行走等,保持患者的自主行動能力。在患者可以把控身體的平衡時,則表明患者已具備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4)用藥護理:護理人員應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各種藥的使用時間、方法、劑量以及作用,患者用藥后醫護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的身體狀況,如有異常則立即呼叫醫生。
1.3 觀察指標
①使用Fugl-Meyer量表對患者肢體功能進行評測,所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得越好;用Barthel評分表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力與分值為正相關。 ②運用SS-QOL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情況,量表為百分制,得分與分數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2.0軟件核對兩組患者的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比較,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Fugl-Meyer、Barthel評分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發現:實驗組患者Fugl-Meyer和Barthel評分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SS-QOL總評分對比
實驗組總評分為(76.98±4.76)分;對照組總評分為(60.88±2.82)分。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SS-QOL總評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腦卒中又稱腦血管意外,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病,病情較輕時會損傷患者的大腦功能,嚴重時患者會急性缺氧,威脅其生命安全[3]。近年來,雖然腦卒中的致死率有所下降,但仍會有偏癱、失語等后遺癥。其中,腦卒中發病后最常見的功能障礙就是偏癱,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還會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4]。
過去的基礎護理只會遵循醫囑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不利于患者的康復。而連續康復護理則是根據腦卒中偏癱患者身體的實際狀況,從多個方面對患者進行干預護理,為患者制定動態的、有針對性的康復護理計劃;護理人員全程陪護患者,增加患者對康復的信心[5]。連續康復護理在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同時也能解開患者的心結,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加快了患者康復的進程[6]。
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實驗組的Fugl-Meyer、Barthel的評分及SS-QOL的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運用連續康復護理能有效加快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進程、縮短了住院時長、提高了患者的治療積極性;且有效加強了患者對肢體的控制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肢體功能更靈活、自理能力更強、生活質量明顯更好,減輕了患者及家屬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綜上所述,連續康復護理能使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更好,有效提高患者對身體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協調能力,加強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瑤瑤,苗曬曬.連續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1):90-91.
[2] 李燕妮,張麗華,劉淑嫻.連續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8,39(24):2967-2968.
[3] 李 杰.連續康復護理在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8,26(19):89-90.
[4] 阮蒙蒙,王金鳳,趙蒙蒙,等.連續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評分影響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9):80-81.
[5] 楊冬花.連續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和生命質量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9,32(1):158-159.
[6] 李 琳,王 旋,酒曉盈.早期康復干預對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功能恢復的作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