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宣辰 陳誠
主持人語
讓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黃水林海內,護林員劉善貴正在山林間穿行。擔任護林員的4年里,他帶著一把鐮刀、一只水壺和一個背包,走遍了大山里的每一個角落,記錄著每一棵樹的生長,為綠色產業發展堅守, 為石柱走生態優先型高質量發展路子助力。
“如今搬到這里,不僅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便利的交通還帶來了遠方的游客,讓我們吃上了‘旅游飯?!蔽渎^羊角古鎮農家樂老板楊小明感慨地說。近年來,武隆區按照“城區副中心、旅游古鎮”定位,走城鄉互動型高質量發展路子,高品質建設搬遷新址,使羊角古鎮成為仙女山、白馬山兩大景區連接點和城區發展的重要組團。
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鞍子鎮羅家坨苗寨,村民謝瓊曾一度想逃離這個落后的村寨。但近年來,借助全域旅游的發展機遇,以“休閑納涼、生態觀光、民族風情”為主題的鄉村旅游讓文化底蘊深厚的羅家坨苗寨重獲新生,讓彭水在文旅融合型高質量發展路子上越走越寬。
“上世紀80年代,我到成都上大學,從黔江提著鍋碗瓢盆坐大巴,坐輪船,再坐火車,路上需要整整4天。但現在,坐飛機只需要1個多小時?!蹦杲椎念伱羰峭辽灵L的黔江人,他見證了黔江區通過走區域協同型高質量發展路子,成為渝東南乃至武陵山區綜合交通樞紐的巨變。
這樣的故事在渝東南武陵山區還有很多,曾經閉塞落后的山區,正由內而外發生著驚人變化。
9月2日,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工作座談會召開。市委書記陳敏爾在會上指出,推動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發展,要走生態優先型高質量發展路子,要走城鄉互動型高質量發展路子,要走文旅融合型高質量發展路子,要走區域協同型高質量發展路子。
地處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處,扼守重慶東南門,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聯結東南沿海的戰略要塞,更是輻射帶動大武陵山地區的傳動平臺。
如何讓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讓其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對促進全市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和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有著重要意義。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中流擊水正當其時。”重慶黨刊全媒體記者深入一線,采編了這組報道,希望能夠為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