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媛 陳誠 李天春
走文旅融合型高質量發展路子
——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促進理念融合、業態融合、品牌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在文旅融合發展上先行一步、更優一些
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摩圍山飛云口景點,站在海拔1452.2米,雄峙突兀于數百米的懸崖絕壁上,任憑腳下云卷云舒,遠眺千里田園風光。
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板溪鎮疊石花谷景區,寒武紀疊層石砌石成景,色彩斑斕的鮮花點綴其間。
在渝東南武陵山區,這樣的美景不勝枚舉,一幅步步是景、處處宜游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借力節賽,塑苗鄉品牌
9月29日,彭水蚩尤九黎城景區,“2020·第九屆中國烏江苗族踩花山節·民俗會暨首屆‘決戰九黎城下電子競技大賽”拉開帷幕。
穿著少數民族服裝的表演者與21支和平精英戰隊及其他選手,共同演繹了一場具有濃郁苗族傳統文化風情的盛會和電子競技巔峰對決的盛宴。
彭水以“世界苗鄉·養心彭水”為主題形象,充分發揮其民族、生態和文化優勢,通過持續舉辦“中國烏江苗族踩花山節暨中國·彭水水上運動大賽”、“渝東南生態民族旅游文化節”,實現旅游資源與節日慶典、體育賽事和民族文化的有機結合。
“苗族踩花山節是苗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為了更好地宣傳和發展苗族文化,我們每年會以‘一節一賽為主線,策劃實施系列節賽活動,促進‘旅游+深度發展。”彭水縣文旅委黨組成員、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廖建軍表示。
節賽活動不僅推動了彭水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也讓當地居民吃上了“旅游飯”。
“現在很多外地來的游客,因為在景區和活動中看到了苗繡產品,經常在我們下班后還打來電話,表示想實地看看這門傳統手工藝。”重慶榮玉苗家刺繡工藝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光榮感嘆道,“以前,因為宣傳力度不夠,成本高、價位高等原因,傳統工藝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現在,在節賽活動的推動下,我們的傳統手工藝產品有了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去展示和發展。”
打造節賽活動品牌,正是彭水通過將旅游與農業、文化、商貿、體育等各領域相加相融,加快構建形成以旅游產業為紐帶的關聯型生態經濟體系的有力實踐。
“借助節賽活動和旅游景區的發展及影響力,可以進一步推廣和帶動彭水美食及特色商品的發展。”廖建軍表示。
差異化發展,助推全域旅游
“春天乘船游烏江畫廊,夏天到阿依河漂流,秋天參加蚩尤九黎城廟會,冬天去摩圍山滑雪。”外地游客王永在彭水旅游后,對當地各個景區的特色有了新的認識。
通過實施差異化發展,彭水形成了摩圍山、烏江畫廊、阿依河、蚩尤九黎城等融山、水、情、史、節于一體的精品景區。
同時,借助全域旅游的發展契機,以“休閑納涼、生態觀光、民族風情”為主題,以“養生、養老、養心”為特色的鄉村旅游正不斷迸發出新的生機。
在鞍子鎮羅家坨苗寨,建有木質吊腳樓250余間,居住著80多戶、350余名苗族村民。調查顯示,羅家坨苗寨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重慶目前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好的家族式苗寨。
隨著羅家坨苗寨的名氣越來越大,慕名而來的游客也越來越多,村民謝瓊開辦的農家樂和民宿常常是供不應求。
“現在每年純收入近10萬元。”提起開辦農家樂和民宿給自己帶來的變化,謝瓊笑得很開心。
羅家坨苗寨如今的發展,得益于彭水全域旅游建設的推進。
2020年8月,彭水與中國四大古城之一的四川省閬中市簽署了《關于助推兩地文化旅游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通過與閬中市‘結對子,實現了兩地間的資源共享、客源共送、人才共建和信息互通,能夠更好地推動兩地的旅游產業發展。”廖建軍表示。
通過積極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大力實施“旅游+”發展戰略,2019年全縣接待游客量達3028萬人次,是2012年的9倍;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0億元,是2012年的15倍。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堅持‘品牌引領、活動助推、全域建設、彭水特色發展路徑,將文化與旅游緊密結合在一起,做好文旅深度融合文章。”廖建軍表示。
文化實景劇,豐富旅游名片新內涵
在海南務工多年后,楊杰最終還是選擇回到家鄉酉陽,在桃花源景區內經營一家小吃店。
“出了桃花源便是酉陽城區,我們其實就是生活在桃花源中的,這才是我向往的生活。”回到家鄉,很符合楊杰對心中理想生活的追求。
1600多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下《桃花源記》,留下了一個令世人追逐和向往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景區是重慶第4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集巖溶地質奇觀、秦晉農耕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態文化、休閑養生文化、運動康體文化于一體,是現代人遠離塵世喧囂,步入秦晉田園,享受生活的好去處。”酉陽桃花源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愉說,桃花源也是酉陽旅游的一大名片。
伴隨著桃花源景區的進一步開發,酉陽的旅游名片也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隨著熟悉的詩句響起,現場的觀眾早已被帶回東晉太元年間的武陵山之中,這里秀麗壯闊、蒼莽逶迤、原風原俗、安樂自在。
這一幕不是夢境,是大型演藝《夢幻桃源》帶來的美學呈現。
《夢幻桃源》是一部桃花源主題文化實景劇,濃縮了酉陽醇厚的土家文化、民族文化、農耕文化、歷史文化。《夢幻桃源》用“序、春色桃花源、神秘桃花源、情定桃花源、好客桃花源”五個篇章,在90余分鐘的時間里,將茅古斯、木葉情歌等民俗演繹得如夢如幻,也把酉陽的土家人文精神史詩,詮釋得淋漓盡致、婉轉悠揚。
“《夢幻桃源》是渝東南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也是酉陽旅游的新名片。”陳愉說。
挖掘歷史,荒石頭上開出“旅游花”
從酉陽縣城出發,約30分鐘即可到達板溪鎮。
幾年前,這里只有疊石層化石高低起伏、嶙峋錯落。在村民眼中,這里就是一片“不毛之地”。而如今,自然遺跡、傳統人文和現代藝術在板溪鎮同臺演繹,呈現在游客面前的,已然是一幅生動且藝術氛圍濃厚的鄉村振興美景。
轉折點在2017年。這一年,板溪鎮迎來了古生物調查組。
板溪鎮石漠化嚴重,土地產出率低下,人地矛盾突出。而這一次調查,卻改變了板溪鎮的歷史,那些在荒地上的石頭,竟然是5億年前的寒武紀疊層石化石。
消息傳出,整個酉陽都沸騰了,誰也沒能想到,荒地上出了“寶貝”。
酉陽在通過各方考察后,決定在板溪鎮新建一個大型旅游項目,立足鄉村振興,圍繞“旅游+疊石遺跡+儺文化+鄉村藝術”,打造疊石花谷文旅融合發展景區。
此后兩年,石漠化土地治理和新興旅游項目的建設便成為板溪鎮發展的重中之重。
2019年10月26日,疊石花谷景區正式開園迎客。
33處儺文化疊石景觀、1000余畝粉黛浪漫花海、2000畝鄉村藝術院讓人流連忘返,板溪鎮的石漠化土地上開出了“旅游花”。
隨著疊石花谷知名度走出武陵山片區,鄉村旅游的影響力也帶來源源不斷的商機、產業發展的紅利、人流量和高漲的人氣等等,催生了一家又一家農家樂在疊石花谷景區周邊興起。
“近年來,酉陽立足旅游資源,注重提升文化內涵,提高服務水平,旅游品質顯著提升,文旅產業正成為全縣戰略性支柱產業。文旅產業蓬勃發展,全域旅游格局已基本形成。”酉陽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當前,酉陽正大力實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項目,發揮酉陽民族文化積淀深厚、歷史文化悠久、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非遺種類眾多等優勢,真正實現“以文促旅、以旅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