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平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銅梁區深學篤用“源頭活水”,堅持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農村和諧穩定作為根本目的,大力實施“五治五力”提升行動,取得明顯成效,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鎮街、難事不出區、矛盾不上交。2019年12月,銅梁區入選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區縣。
著眼夯實基層打牢基礎,全面提升政治引領力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鄉村振興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選好配強農村黨組織書記,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加強村級權力有效監督。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闡釋了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地位,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著力點。銅梁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從人、陣地等最基本的東西抓起,不斷強化黨組織政治引領力,為領導鄉村治理提供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最堅實的力量。
一是選優配強帶頭人。建立任前聯審制度,把好標準關、培訓關、考核關,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把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選到書記崗位上,制定年度工作和負面行為兩張清單,全覆蓋加強基本功培訓,確保選得準、用得好、干得來,讓書記“會說書記的話、會干書記的事、有書記的樣子”。目前,銅梁區內村黨組織書記大專以上學歷占49.47%,平均年齡42歲。
二是全面回引年輕人。建立健全農村優秀人才引得回、留得住、用得好良性機制,制定待遇、政策、出路“三給”政策包,全面建立下沉村民小組鍛煉工作機制,動態回引522名本土人才回村掛職,真正鍛造一支“不走的鄉村振興工作隊”。村民紛紛感慨“村里回來年輕人,鄉村振興有希望”。
三是打造升級“會客廳”。堅持內外兼修,全面改造提升村級黨群服務中心,賦予其既服務村民、又服務游客兩大功能,讓村民辦事不出村、游客到村“坐得下”,真正把“會客廳”打造成全面體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窗口。
四是建好用活宣講平臺。堅持針對性決定有效性,吸引力決定生命力,全覆蓋建設鄉村振興宣講平臺,統籌組建區鎮村三級師資庫,把新思想作為首課、主課,每月至少開展1次宣講活動,以接地氣、冒熱氣的語言教育引導黨員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著眼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全面提升自治源動力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充分尊重廣大農民意愿,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充分說明了鄉村治理的主體是廣大群眾。銅梁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把為了群眾和依靠群眾結合起來,充分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
一是做實民主議事協商。建立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一商二議三公開”民主議事協商制度,對關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按照村“兩委”聯席會商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決議公開接受監督的程序協商解決,既理順了民主協商程序,又切實為基層減負。
二是建立鄉村振興理事會。從德高望重、責任心強、公道正派、有致富帶頭能力的現任村干部、“新鄉賢好鄉親”、返鄉能人、青年骨干中推選產生理事會成員,村黨組織書記兼任理事長,積極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組織發動群眾、廣泛收集民情民意、參與村內重大事務決策,發揮參謀作用,助推鄉村振興。
三是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全面推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村集體+農民”經營模式,探索建立“閑置土地入股、閑置房屋入股、積分入股、集體固定資產入股”等群眾參與模式,引導和吸引群眾廣泛參與、共同經營、抱團發展,最大限度調動群眾積極性,最大限度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目前,銅梁區已全面消除“空殼村”,集體經濟規模5萬元以上的村占62.8%。
四是深化推廣積分制。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任務,緊扣清潔維護、綠化管護、道路養護等設置積分體系,“一戶一卡”建立積分臺賬,采取一月一兌、一季一評、半年一獎等方式,常態化評選“最美庭院”和“最美院落”,讓村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呈現“過去掙工分、現在掙積分”的火熱場景。
著眼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全面提升法治保障力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指明了法治在鄉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銅梁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推進鄉村法治建設,為推動矛盾糾紛解決就地化、村民辦事解難法治化提供了充分保障。
一是規范化建立指揮中心。有效整合服務群眾信息平臺、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等平臺,規范化建設村級社會治理指揮中心,發揮“中樞大腦”指揮作用;建立健全以村黨組織書記牽頭,村干部、居民小組長、少云志愿者等為骨干,駐村干部、駐村民警、司法調解人員等單位下沉力量共同參與的村級社會治理指揮體系,形成社會治理工作合力;在村黨組織統一領導下,全面統籌推動黨建、綜治、調解、信訪等工作一體化運行,推動社會治理相關工作在村社網格“打結”,實現社會治理“一網打盡”。
二是規范化推廣“開英工作室”。打造以銅梁一位村黨支部書記名字命名的“開英工作室”品牌,以引領道德風尚、宣講法律知識、弘揚調解文化、倡導移風易俗為主要任務,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建立矛盾糾紛信息員隊伍,每月主動深入田間院壩,宣傳法律法規、排查矛盾、化解糾紛,幫助群眾尊法學法守法護法,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早上報、早化解”,全區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9.7%,信訪總量下降1/3以上。
三是規范化開展法律服務。法律工作者每月定期到村開展一次法律服務,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和村民處理涉法事務、提供法律咨詢;開辟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將與村民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事項范圍,主動上門援助行動不便的村民,截至目前共援助涉農案件114件;引入集法律法規查詢、問題咨詢、文書模板、“以案釋法”案例等于一體的“智慧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精準、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
著眼既富口袋又富腦袋,全面提升德治促進力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徐州市考察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表明推動鄉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設必不可少。銅梁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推進移風易俗,讓民風鄉風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為鄉村塑形鑄魂。
一是廣泛開展“五家”活動。以傳承好家風為抓手,廣泛開展“美我家、寫我家、拍我家、畫我家、唱我家”的“五家”系列活動,通過挖掘整理、宣傳展示、活動踐行,讓優秀家風家訓“掛廳堂、進學堂、入心堂”,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融入群眾生活。
二是廣泛開展“新鄉賢好鄉親”評選。每年評選“好婆媳、好夫妻、好妯娌、好鄰居、好職工、好少年”等“好鄉親”1000余名,評選區級“新鄉賢”20名,評選結果公開向群眾宣傳展示;組織開展先進典型故事微訪談,讓先進典型“評得出、立得起、學得會、過得好”,引導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三是廣泛開展少云志愿服務。廣泛吸收村(社區)干部、“新鄉賢好鄉親”、“五老”等人員,全覆蓋組建100人以上的“綠化養護、環境保護、秩序維護”少云志愿者隊伍,開展精準脫貧、守護綠水青山、美化家園、文明勸導等志愿服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13萬名少云志愿者主動參與村道口、小區、企業、學校值守,筑牢防疫第一道防線。
著眼為鄉村治理賦能,全面提升“智治”支撐力
2018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明確了鄉村信息化建設的價值取向。銅梁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推進“互聯網+”,建設“數字鄉村”。
一是全覆蓋推進“互聯網+治安管理”。大力實施社會治安管理防控工程,在重要節點、公共區域加強防控力量,并在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指揮中心。
二是全覆蓋推進“互聯網+政務公開”。開通村級微信公眾號,群眾既可隨時查看“四務公開”、產業發展、村民積分等情況,也可跳轉到服務群眾信息平臺進行事項反映和跟蹤查詢,通過“掌中村務”讓群眾想看的“一目了然”、想訴的“一鍵辦理”。
三是全覆蓋推進“互聯網+鄉村旅游”。實行所有景區Wi-Fi免費使用,建立完善電子導游牌,游客掃描二維碼即可收聽片區16個景點解說介紹,打造智慧景區。
四是全覆蓋推進“互聯網+農業”。建設“神農大腦”綜合平臺,建立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農村電商人才培訓中心、京東云產業培育中心、黃桷門直播帶貨基地,引進“中央廚房”發展冷鏈物流,培育“愛在龍鄉”、“龍鄉好禮”、“曉霖捎客”等本土電商品牌,年上線單品7000多件,年銷售額超5億元。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銅梁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