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寶應
【摘 要】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積極構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注重挖掘語文要素,整合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等多方面內容來探索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的方式和方法。結合語文要素的具體內容,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策略應堅持以單元語文要素為本,注重文本教學、關鍵詞語教學,合理設置語文教學情境,確保語文要素真正在語文教學中得到落實,真正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 語文要素 ?核心素養 ?策略分析
前言:語文要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分成若干個知識點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布并體現在各個單元的練習之中。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語文要素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語文要素和內容,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形成語文要素教學的體系,積極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一、提取單元語文要素,實施遞進學習
以語文要素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要求教師要積極地轉變教學思路,將教學目標由單獨的一個文本擴展到整個單元,堅持一個單元一個教學目標的教學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把握每個單元教學的側重點,根據單元語文元素進行積極的推進,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展語文教學指導工作,幫助學生融入到語文教學情境當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單元目標的語文元素,在每個章節教學過程中進行融入,幫助學生加深對單元目標語文要素的理解和認知。
以《三年級上第六單元》為例,其核心語文要素是幫助學生掌握總分的結構,了解總分段落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按照先易后難的遞進順序進行組織,在《富饒的細沙群島》中第五個小節進行總分講解,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總分結構,了解總分結構的構建模式;在《海濱小城》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第五個小節為例,自主實踐總分結構,自己設計思維導圖尋找總分的結構,學會在學習過程中找到中心句子,找出分寫句子;在《美麗的小興安嶺》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單元語文素養,學會自主找到總分,尋找中心句,學會分析中心句、分寫句的內容,將總分這一語文要素和教學目標融入到學生學習能力當中,成為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一部分,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二、明確文本教學目標,提升學生興趣
以語文要素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要求教師教學應明確文本教學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了解文本教學的目標,不斷提升自身語文的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中每一篇課文都有著明確的文本教學目標,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都有著具體的要求,這些都是語文要素的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目標,切實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和能力。
以《搭船的鳥》為例,教學文本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體驗情感,最終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把握語文要素,從閱讀入手構建如何讓學生有感情的閱讀,如何讓學生親近自然,要注重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共鳴,在文字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簡單地設置幾個問題,如“是什么鳥要搭船”“這只鳥是什么樣子的”“這只鳥為什么要搭船”“這只鳥搭船要去哪里”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調動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去感悟“這只鳥”的行為,了解“這只鳥”的形象,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實現與鳥兒對話、與作者對話的教學效果,進而培養學生從文字表面讀到文字背后的能力。
三、把握文本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能力
以語文要素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把握文本的關鍵詞,學會以點破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小學生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弱,如果從整體文本角度分析對學生來講難度比較大,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如簡單地提取關鍵詞和中心思想部分學生都無法跟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通過文本關鍵詞的解釋說明讓學生融入到語文學習當中,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指導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以《燕子》為例,小學生在學習燕子一文時的內容和理解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學生學完燕子以后對燕子文本整體把握并不是很好,包括燕子的外形美、飛行美和歇息美認識不清,這說明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把握文本關鍵的語句,以語文要素來培養學生學習和理解能力,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和對比:①一身羽毛,一對翅膀,加上尾巴湊成了小燕子;②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成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這兩句話對比可以看出明顯第二段話閱讀和理解起來更為舒服,文本更為傳神,因此教師讓學生分析烏黑光亮、俊俏輕快、剪刀似、活潑可愛這些關鍵詞詞句的意思和內容,揣摩語言形式和詞語修飾、形容的方法,通過這種方式自然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了關鍵詞語的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與想象,提升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的能力。
四、注重教學情境設計,激發學生思考
以語文要素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要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情境的設計幫助學生在情境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認識。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種實踐性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學情境的設計,通過生活化、場景化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融入到具體的情景當中,激發學生對語文內容聯想能力,在聯想過程中加深對語文內容的認知,這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父親、樹林和鳥》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圍繞這個語文要素精心設計學習活動,讓語文要素在課堂落地。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提取教材中的關鍵詞如,“幽深”“霧蒙蒙”“凝神靜氣”“兀立”等詞語,然后讓學生分析這些詞語的意識,在文章中句子的含義和情景,讓學生充分對關鍵詞進行聯想,激發學生對語文的探索和求知欲,通過關鍵詞的內容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等多種方式引發學生對文字內容的思考,提升對文字內容的理解,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聯系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對詞語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方式播放視頻資料,幫助學生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句子理解,引發學生對語言情感的共鳴,在觀看視頻資料的同時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對這種言語形式的感受,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朗讀中思考文本的內容和關鍵詞的含義。
結語:以語文要素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要求教師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學生學習分析,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思路,深刻把握語文要素與核心素養的關系,切實做好語文要素教學融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嵇婷.讓單元語文要素鐫刻在課堂板塊中——以《燕子》一文的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9(31):64-65.
[2] 劉英.基于單元要素遞進學習的策略分析——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9(28):74-75.
[3] 汪金蓮.緊扣語文要素,教出文本價值——統編本《花鐘》第二自然段教學思考[J].教書育人,2019(28):55.
[4] 許蕾蕾.花式翻轉——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