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時,教育作為人力資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收入之間關系密切。本文基于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5年的調查數據,研究受教育程度與個人收入間的關系,通過研究得出受教育程度會影響個人收入。在結論之上提出,要加大農村地區教育的投入力度,居民受教育程度提升的同時促進居民個人收入水平提高,進一步促進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
關鍵詞:個人收入;受教育程度;人力資本
1、前言
1.1研究背景和意義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蓬勃,高等教育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教育逐步實現了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期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在逐年攀高。
從社會角度來看,一方面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另一方面教育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除了對文化有著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對國家經濟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迫切。可見教育對我們來講意義重大,教育作為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與個人收入的關系十分密切,那么教育與個人收入之間的作用關系是怎樣的,是否如人們所期盼的那樣,是值得我們進行探討的。
2、教育與收入相關的理論基礎
2.1人力資本投資理論與教育
舒爾茨和貝克爾的提高人口質量是他們理論的中心思想,人力投資的關鍵是技能和教育,接收技能和教育訓練使受教育者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技能都有所提升,從而受教育者的生產率會有所提高,效率的增加會促使居民收入的提高。
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包括教育,教育的質量與數量關系著人力資本的質量,教育從多個方面增加人力資本存量,教育不止是一種消費開支,而是提升國民質量的關鍵要素,人口的先天條件并沒有太大差別,而后天的層次卻大不相同。正是教育的差距所造成的。人力與物質資本共同推動著經濟的發展。豐富學識、增長技能都會促使人力資本的增多。
教育的意義在人力資本中有較為直觀的體現,從理論上證實了受教育程度提高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教育無論對自身還是社會都帶來了正面的促進效應,提升個人認知能力,整體上促進了經濟社會文明。
3、受教育程度對個人收入影響的原因分析
3.1? 從市場供需角度,研究受教育程度對個人收入的影響機制
受教育程度對個人收入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這里主要從供需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在我國,教育屬于準公共性物品,具有外部性特點。政府雖然了提供教育解決了外部性問題,但由于地區差異和性別差異,教育并不能真正體現其公平性,進而導致受教育水平產生差異最后影響到勞動力市場,對個人收入產生影響。
在勞動力市場上用人單位對人才是非常重視,而在接觸的初期,他們主要通過個人的學歷,即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來判斷其個人能力。而受教育水平較高的勞動力是非常緊缺的,而市場對于他們的需求又很大,進而產生短缺。物以稀為貴,最終導致企業為了聘用教育水平高的人才而支付更高的薪水。
3.2? 受教育程度增加有助于減少地區差異對收入的影響
我國春節人潮一直是國民關注和熱議話題,這種現象的背后隱藏的是國內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的現狀。較為直觀地表現在不同地區的收入水平有較為明顯差距,城鎮收入水平明顯比農村高。而這種不平衡性,隨勞動者受教育水平增加,地區差異所造成的收入差異有所緩解。
教育在減少地區差異對收入的影響要從內外兩方面因素考慮。內在因素,從受教育程度高的勞動者自身的角度出發,勞動力市場上,高學歷一直屬于比較稀缺的勞動力資源,即使面對經濟發展存在差異的不同地區,他們仍處于勞動力市場主導地位,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其就業過程中不用考慮地區差異。外在性因素,從地區差異角度考慮,目前國內正處于經濟發展的攻堅期,經濟發達地區需要人才,而欠發達地區更加需要,經濟欠發達地區為增加對人才的吸引力,會加大人力資本的投資。這樣不管在哪個地區工作,對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來說,不同地區的收入差距并不大,可以說從側面減弱地區對收入的影響。
受教育程度高的勞動者收入水平不會因地區差異而產生過多影響,在勞動力市場仍處于優勢地位,由此可見,受教育程度提高有利于減少地區差異帶來的收入差距。
4、受教育程度對個人收入影響的現狀分析
4.2不同受教育水平之間的收入差異
為更清楚比較教育對個人收入的影響,下文給出了不同學歷受教育者收入均值和收入標準差情況。可看出隨教育水平提高,收入均值和收入標準差也隨之提高。具體數據如下,文盲樣本的收入均值為9861元,收入標準差為12435元。研究生樣本的收入均值90825元,收入標準差為68773元。
以上數據可看出,教育投資對個人效益的增加是較為明顯的,雖說受教育程度是影響個人收入的重要因素,但很明顯,教育不是唯一會影響個人收入的因素,一些學者研究可以看出,地區差異也是影響個人收入的重要因素。下面分析不同地區下各教育水平之間的收入差異。
4.2不同地區下各教育水平之間的收入差異
下文給出了城市和農村人群不同教育水平下的收入差異。具體數據如下,城鎮文盲樣本收入均值為13953元,收入標準差為14916元,農村文盲樣本收入均值為8671元,收入標準差為11372元,城鎮研究生樣本收入均值為92371元,收入標準差為69450元,農村研究生樣本收入均值為37500元,收入標準差為31820元。
以上數據可看出,城市人口的收入均值明顯高于農村人口的收入均值,城鎮和農村樣本中,收入全部隨學歷上升而上升,但收入在各教育水平間的增加幅度有所不同。研究生學歷收入明顯高于其他學歷。
以上數據驗證了教育對收入的影響,同時也反映了地區對收入的影響。可看出地區差異會影響各教育水平間的收入差異。
5、建議與對策
從教育的公平性角度考慮,地區差異會影響不同地區居民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農村地區居民物質生活基礎較薄弱,愿放棄高層次教育選擇短時收益,相反城鎮地區居民物質生活基礎較充足,充足的物質生活條件使城鎮居民愿繼續接受高層次教育再進行工作。
從社會公平角度考慮,應加大各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教育建設投入力度,增加基礎教育資金投入,我國教育資金投入不僅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一定差距,甚至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為此,應該加大基礎教育投入,借鑒國外教育經驗與之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確保各地區適齡兒童都能接受相類似的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無論辦學條件還是教學條件都需加強,確保各地區居民都可獲得較為平等的受教育權利。
參考文獻:
[1]?? 苑廣杰,趙宇辰.教育對個人收入的影響研究[J].知識經濟,2017(06):7-8.
[2]?? 梁瑞嘉,梁毅.影響中國人個人收入的最重要因素——基于2011年數據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2018(17):4-7.
[3]?? 丁一飛.城鄉居民受教育程度與其工資收入的實證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09(11):48-49.
[4]?? 王云多.勞動力教育程度對個人收入分配變動趨勢的影響[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7(04):93-96.
[5]?? Which education policies can prevent the collapse of the middle-income group?[J].Hideki Nakamura.Japan&The World Economy.2015
作者簡介:
韓非兒(1997)女,漢,黑龍江雞西市,學生,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