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恒碩
摘要:在農村精準扶貧中,電商扶貧能夠有效突破農村所面臨的區域上的瓶頸,有效提升貧困地區農村產業活躍程度,實現農村資源的合理輸出,為彎道超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國各地區正在深入貫徹落實電商扶貧的政策,積極探討電商扶貧的路徑,為農村貧困地區增加資源輸入,重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經過農村電商實踐改革,可以看出,農村電商扶貧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但是也要看到,農村電商扶貧政策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說電商扶貧的規模比較小,對于電商發展的環境支撐還不夠堅固,農民農村與企業發展之間的利益鏈條還沒有連接完善,區域之間農村電商發展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因此,為了實現農村的精準扶貧,有效實現農村電商產業集群的發展,需要大力營造有利于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以及市場環境,建立農民與企業之間相互聯動的機制,對農村電商扶貧政策與機制設計更加具有針對性,這樣才能夠不斷提升農村電商扶貧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討農村電商扶貧機制與扶貧效果,希望能夠給相關研究人員以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農村扶貧;電商機制;扶貧效果;產業研究
1前言
農村電子商務是一個聯動性的產業,不但能夠拉動農業生產,同時對于農村的經濟以及產品深加工、物流倉儲等行業都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農村電商扶貧不僅僅局限于電子商務本身行業,其本質是利用電子商務對農村產業集群進行改革,以解決農村生產規模小信息化以及標準化低的問題,重新融合農村產業生態,創造農村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農村電商扶貧根本目的是解決三農問題,使得農村社會轉型有序,實現包容性增長型發展,因此在建立和諧社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農村扶貧與農村電商之間存在互相促進的關系。但是需要對于這種關系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農村扶貧與農村電商之間是否有相應的轉化機制,農村電商扶貧的效果是否有重要的結論支持。回答這些問題能夠有效應對農村電商扶貧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增強農村電商扶貧的社會效果。
2農村電商扶貧的作用機制研究
2.1? 從外部向農村內部注入資源
農村產生貧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外部資源的注入,內部形成惡性循環。在農村不僅僅缺乏資金,技術以及人才,同時在社會環境上也容易形成市場以及信息的孤島效應。大部分農村都以出售初級農產品維持生活水平。因此借助于農村電商扶貧,能夠為農村資源的注入帶來新的通道,有力的促進了城市資源向農村轉移,以工業去反哺農業,進一步實現城鄉一體化,減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從外部向農村內部注入的資源,既包括資金以及技術資源,也包括企業以及政府資源。在農村可以設立相應的電商服務站,以村為單位,實現相應的項目推薦,農村電商扶貧貸款,產品深加工等多項內容。同時為了有效降低農村電商扶貧的風險,可以將扶貧對象優先確定為脫貧意愿較為強烈同時遵紀守法的農戶。建立電商扶貧農戶的專用信用卡,對農戶實行評級授信的機制,并且要提供相應的融資以及金融服務。
2.2? 重塑農村的產業形態
在貧困農村地區開展電子商務扶貧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借助于電子商務廣大的市場能夠使得農村擺脫市場信息資源匱乏的不利局面,扭轉與市場脫節的形式,與市場直接進行信息互聯,能夠突破傳統產品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實現農村產業的規模化擴張;第二,當傳統產業遭遇外部環境的競爭壓力時,可以對農村產業重新進行塑造和整合,以打造符合市場的新的產品,這是一種主動和被動相結合的改變產業形態的方法。這兩種形式都是以農村電子商務作為紐帶,按照市場要求,對農村產業結構重新進行調整,納入到更大的專業體系工作中來。借助于專業分工,能夠給農村產業形態帶來新的邊際收益,從而促進農村產業升級和改革的發展要求。借助于電子商務產業實施種植的規模和標準化,通過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的模式,借助于電子商務的信息優勢,加快農業生產的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對于各種土地技術以及資本等要素資源進行充分的配置。
2.3? 實現幫扶機制的優化
在傳統的市場環境中,城市是交易規則的制定者以及市場發展的中心,在市場資源配置中占據有著最重要的地位。農村話語權比較低,資源流入比較匱乏。借助于互聯網,能夠有效改變農村信息交流的渠道,為農村貧困戶提供一種低廉的同時能夠獲得較多信息的渠道形式。很多農村地區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市場資源較為匱乏,很難將所擁有的自然資源轉化為資本。農村貧困地區從事出種農產品業務,收入比較低,距離城市較遠,對市場信息把握不佳。農村貧困地區有著天然的市場信息以及地理空間的限制。借助于目前交通扶貧形勢,可以有效改變農村貧困地區的空間距離問題,電子商務扶貧主要為解決信息渠道不暢的缺陷提供有效的路徑。利用電子商務實現幫扶機的優化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是農村貧困戶在電子商務系統中借助于扁平化以及開發化的系統,直接接觸市場信息,不必再依附傳統的企業或者是組織,能夠改變從事初級勞動收入較低的局面;第二,對于扶貧力量來說,能夠實現去中心化,借助于社會力量進行扶貧。以前扶貧任務主要依靠政府,借助于社會力量能夠更加提升扶貧的潛力以及效率。結合農村地區特有的自然資源和非物質資源優勢,成立相應的農副產品開發協會以及電子商務扶貧聯盟,能夠實現自然資源以及政策資源的有效銜接。對于各種平臺企業以及各種電子商務的參與主體,將電子商務扶貧資源能夠以打包的形式進行輸出。這種扶貧的形式能夠更加體現生態化以及系統化,使得各個扶貧主體能夠充分意識到自身的責任,確定自己的扶貧目標,使得所有的扶貧力量都能夠實現有效的整合,避免扶貧資源的浪費,有效提升扶貧的效率。
2.4? 能夠實現社會的公平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需要將全國貧困人口共同邁入全面的小康社會,這是我們黨對國家的承諾。解決貧困實質上通過外部資源,使得貧困地區緊缺的資源狀態得到緩解,實現改革的收入再分配,解決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在這其中,可以通過適當的外部政策的干預,改變資源配置的形式。借助于電子商務進行扶貧,主要是因為電子商務平臺具有公共性,能夠給農村貧困戶帶來更多的市場信息資源,增加農村的信息以及服務供給,增強自身脫貧的能力;第二,借助于電子商務,能夠增強農村貧困群體的收入水平,降低收入的差異性對于脫貧所造成的負面性影響,促進整個城鄉地區收入的相對分配居民;第三,借助于電子商務能夠實現貧困地區網絡購物以及網絡銷售的模式普及,能夠讓貧困地區也能夠享受到大城市的網絡消費待遇,在貧困地區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繳費訂票或者是理財等服務。借助于網絡服務,能夠使得貧困地區農民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樣的商品服務以及價格,有效改善目前農村地區,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的局面。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借助于電子商務,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他能夠給農村貧困戶已接觸市場信息的機會,與所有的市場主體一起參與和分享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市場機遇。在農村貧困地區可以借助于貧困戶與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以及電子商務平臺互相合作的模式,推動農業養殖基地以及營銷基地的建設,可以與城市進行直接的對接。讓農村貧困戶加入專業的合作社集中進行管理,有效提升貧困戶的社會活動次數,使得貧困戶在生活以及脫貧中不至于被孤立。不斷借助于行業協會家庭農場以及其他生產合作社的形式,探索新型的農業組織,組建新的支部或者是公司協會,利用多種經營方式,能夠有效提升農村貧困戶的收入,也能夠有效改善公共服務的職能,以增加集體收入。
3農村電商扶貧的效果分析
3.1? 農村電商與農村扶貧之間的關聯性分析
本文可以采用系統聚類的方法,對于2018年農村電商發展水平以及農村的貧困情況進行有效的分類,可以將農村貧困地區劃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以及嚴重貧困四種類型,也可以將電子商務發展水平劃分為先導區、優勢區、中間區以及滯后期四種,利用電子商務發展數據作出散點圖,觀察農村電商與農村扶貧之間的關聯性。對于數據不全的省份,在研究時要進行基礎,但是這并不影響電商與扶貧之間的關聯性分析效果。
根據分析表明,農村電商以及農村貧困在數據整體上出現了負相關的關系。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越迅速,農村出現貧困的概率會逐漸下降,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農村電子商務能夠有效緩解農村地區的貧困。這一研究成果主要是探討省份之間貧困與及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趨勢,但是落實到具體的省份來說,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比如說貴州省雖然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較高,但是農村貧困狀況依然不容樂觀,貧困發生率達到了9%,仍然屬于較為貧困的地區。
農村電子商務的水平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而向前邁進,因此借助于農村電子商務使得貧困發生率正在逐年的下降,在農村貧困地區推廣電子商務產業能夠有助于農民脫貧致富。但是在一些成分數據仍舊出現比較大的背離,雖然電子商務發展水平比較高,但是農民的貧困率依然比全國水平要高出許多。因此在制定電子商務扶貧政策的同時,不但需要關注農村電子商務產業規模的擴大,同時也要關注貧困戶參與電子商務發展的積極性,讓每一個貧困戶都能夠從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中獲得機遇。
3.2? 農村電商與扶貧之間的協同性分析
可以將農村電商的發展水平與貧困程度作為維度繪制分布區域,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農村電商發展水平與貧困程度互成因果關系。電子商務發展滯后區域,貧困程度也愈加嚴重;較為貧困地區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也比較低。如果一個地區面臨較為嚴峻的貧困狀況,往往缺乏電子商物所必要的外部環境以及市場環境,整體產業發展較為遲緩;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地區,電子商務的帶動以及經濟促進作用也比較弱,因此是貧困集中發生的區域。
第二,將農村電商發展與電商扶貧之間進行協同推進具有可行性。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目標與脫貧目標能夠同時兼顧,主要原因在于農村電商的發展能夠減輕農村的貧困程度,顯著拉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同時,良好的產業結構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也能夠反向促進電子商務的快速成長;
第三,農村地區借助于電子商務能夠有效改善貧困狀況。當農村電子商務處于中等水平以下時,該地區基本上屬于嚴重貧困區域;當電子商務發展水平,向更高區域邁進時,貧困狀況就能夠有效的緩解;如果該地區電子商務水平發展較高,可能有嚴重貧困轉向輕度貧困區域,因此進入電子商務的發展,能夠有效改善農村的貧困狀況。
4農村進行電子商務扶貧的建議研究
4.1? 實行電子商務產業化集群發展
電子商務進行農村扶貧并不簡單局限于個別貧困戶,他更加強調整個市場對于貧困群體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電子商務生態圈,才能夠最大限度發揮電子商務對于貧困的消減作用。需要圍繞電子商務形成產業鏈,形成規模才能夠見到實效。第一,需要強調規模化發展,可以將貧困縣或者是貧困村納入到扶貧的整體目標中,支持相應的電子商務平臺,以企業到貧困地區去開展業務,加快電子商務服務示范點的建設,形成企業、政府以及農戶形成的多維化的電子商務外部形態,有效促進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式發展;第二,更加強調電商扶貧的可持續性,如果電子商務產品缺乏持續性以及目標性,必然會帶來競爭力的削弱,難以吸引社會資源流入,電子商務扶貧的目標實現也較為困難;第三,更加注重實效,隨著電子商務扶貧主體的多樣化,需要保證農戶的獲得感,也要經過正常的利益訴求,提升電子商務政策積極參與性。
4.2? 有效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環境建設
第一,需要營造較為良好的制度性環境,允許在政策范圍內將貧困戶作為主要的服務對象,納入到社會公共服務建設中來,創新消費形式;第二,需要建設專業的市場環境,免費為農戶展開電子商務相關的培訓,加強電子商務技能型建設,有效減少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缺口,為當地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相應的參考建議,加快基層干部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的認知程度;第三,需要建立相應的市場環境,借助于電子商務活躍的市場創造力,有效實現農村產品的市場信息化不足的缺陷,形成企業與農戶,農戶與市場之間的溝通橋梁,建立新型的合作模式;第四,對于服務環境要進行創新協作,農村價值鏈以及產業鏈的發展都離不開服務環境,需要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與本地企業之間進行合作,共同營造相應的商貿流通環境;第五,對于網絡設施不斷進行優化,借助于農村三網融合以及村村通工程,建設相應的網絡設施,實現對于農村貧困地區以及貧困人群的網絡全部覆蓋,這樣產生過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第六,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環境,為給電子商務企業提供融資平臺,鼓勵農戶與金融機構合作,特別進入電子商務需求資金,給農戶發放相應的無抵押貸款。
4.3? 積極鼓勵貧困農戶參與電子商務平臺
貧困農戶由于自身資源的限制,直接參加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創業會有很大的難度,因此需要借助平臺力量,直接與外部信息相互結合。第一,需要對當地的電子商務平臺進行整合,推動免費的農村網絡服務建設,大力開展信息服務以及扶貧貼息等公共服務;第二,農戶以及電子商務平臺之間要形成利益機制,需要與市場主體相互銜接,實現企業以及農戶多方盈利的局面,保障農戶能夠享受到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利益成果,使得貧困農戶能夠成為電子商務的最大受益者;第三,需要對于農戶參與電子商務的形式進行引導,可以實現個體電子商務創業,也可以直接與企業成立相應的聯合體,以實現價值的外溢。形成脫貧的示范性效應,這其中政府要發揮主體引導作用,制定相應的有助于電子商務的政策,使得貧困農民能夠實現區域化的平衡,避免市場的過度競爭,防止由于電子商務而引發區域性資源的不均衡。
4.4? 對農村電商政策設計進行深入的研究
第一,需要將電商扶貧納入到整體的扶貧體系中,處理好政策以及市場之間的關系;第二,充分借助于技術以及稅收等政策優惠,吸引人才向貧困地區電子商務產業進行集聚,有效補充農村電子商務的短板;第三,需要積極引進相關的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引入較為成熟的電子商務管理模式,可以建立電子商務企業與農戶的銜接機制,有效拓展自身的電子商務產業鏈。圍繞電子商務平臺不斷拓展上下游的服務鏈,同時積極培育本地的服務商,做好相應的公益性服務。
5結束語
本文對于農村電商扶貧機制以及扶貧效果進行研究,探討了農村電商扶貧所存在的問題,并制定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有效推動農村電商產業的發展,以實現電商扶貧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 王玲玲,楊明,張軻迪,李雨薇,鄭篤行.安徽農村電商扶貧模式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13):176-179.
[2]?? 劉憶,許應楠.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以甘肅天水、貴州銅仁為例[J].電子商務,2020(06):10-11.
[3]?? 宋福英.農村電商助推鄉村振興機制研究[J].電子商務,2020(0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