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瑞萍
摘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的持續推進,現階段環境污染問題已愈發嚴重,全國各地相繼出現了不同程度地霧霾情況。大氣污染對于生態環境和社會發展而言,均有著重要的不利影響。本文將針對形成大氣環境污染的原因進行分析和研究,同時提出相應的治理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氣污染;環境監測;治理策略
0.??? 前言
造成環境污染的種類較多,而大氣污染是其中最為主要的污染因素之一。針對大氣環境監測而言,我國相較于發達國家對其體系的研究及形成較晚,在治理策略也處于剛剛成形的階段。現階段,大氣污染存在著擴散性的特點,即污染擴散范圍大且速度逐漸加快,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治理難度。
1.??? 形成大氣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所謂大氣環境污染,是指大氣中的污染物質,超出合理數值,它對生態系統及人類的生存發展,有著重要的破壞影響[1]。下面筆者將針對主要形成大氣環境污染的原因,進行簡述。
①來自工業生產污染的影響
大多數環境遭受污染的問題,均是來源于工業生產的影響。針對我國工業領域而言,雖然相較于發達國家其起步較晚,但從發展上看其速度極快。也正是受到這種因素影響,致使環境污染問題逐漸顯現。即便我國相關法律當中,已明確對其排放值進行了規定,但基于現實因素影響,如監管不力或部分企業沒有足夠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將工業廢料隨意排放,致使其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加重。
②來自交通排放污染的影響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提升,使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明顯提高,出行交通工具的數量有隨之不斷增長,公交車、客運車及私家車等越來越多,導致由車輛排放的廢氣也逐漸增多。在車輛尾氣當中,主要包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這也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來自燃料燃燒污染的影響
基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對于燃料的使用也相繼增多,而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使用的煤氣以及天然氣,在燃燒的過程中同樣會對大氣造成污染,同時石油等燃料的頻繁使用,同樣也在加劇著大氣污染情況發生。基于煤炭等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數量龐大的硫化物質,而石油等物質的頻繁使用,會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多,這些物質流入空氣當中后,會逐漸形成溫室效應。
2.??? 大氣污染的環境監測內容及方法
所謂大氣污染的環境監測,即對大氣中的污染物質,進行有效地監測工作,其主要監測內容包括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以及顆粒狀物質[2]。
現階段,針對顆粒狀有害物質的監測方法,主要采用取重方法,即使用切割器把相應體積空氣當中的顆粒物質,進行有效分離,而后顆粒固體將它吸附在恒重濾膜上面,以此計算出它的濃度和體積。
針對二氧化硫監測來說,其主要是利用甲醛緩沖劑,進行酸鹽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抑或采用電解排除等方法,對其進行有效監測。對二氧化硫進行監測,即對硫化物在空氣當中,所占據的比重和濃度進行監測。基于大氣遭受污染的各種因素當中,二氧化硫最為嚴重,所以對二氧化硫進行有效監測是十分必要的。
針對氮氧化物的監測方法,其主要是依據它的產生途徑進行監測,基于它主要源自工業廢氣,以及汽車尾氣的排放,且極其容易在空氣當中,發生多種多樣的化學反應,因此針對它的監測手段,主要是使用化學方法,抑或采用相應儀器進行監測,主要包括鹽酸二胺分光光度法等[3]。
3.??? 大氣污染的治理策略
(1)?? 在大氣污染治理策略的制定過程中,筆者是根據污染物質的產生途徑來制定的。其主要策略包括以下四項。
重視開發清潔能源,比如風能或太陽能等等,在滿足能源使用的基礎上,降低污染能源的使用率,繼而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得到有效降低。
(2)?? 加大立法及監管力度,使相關企業嚴格依據標準開展生產活動。當前,部分企業在生產過程當中缺乏環境保護意識,致使部分產品未達到相應標準便投入市場。再者,由于忽視超標問題,加劇了大氣環境的污染程度。針對以上問題,需要相關政府機構加強立法力度,對于違反規定的相關企業,報以嚴厲打擊的態度。
(3)?? 明確污染來源,強化環境監測水準。為了避免出現治標不治本的現象發生,首先,需要明確大氣污染的產生源頭,以便在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其次,相關部門需加強監測水平,以便對污染源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
(4)?? 充分使用新型治理技術,以此加強治理效果。比如,可以充分利用遙感技術,即使用計算機處理監測數據信息,以此實現實時監測的目標。同時,它還可以提供精準的數據信息,進一步提升了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性。
4.??? 結論
伴隨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現階段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愈發嚴重。基與此,加強對環境的監測及治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此過程中,需要積極開發新能源,并加大立法和監督力度,在強化環境監測水準的基礎上,充分使用新型治理技術,以此使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得已有效保護,并為社會經濟得到健康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孔小禹.關于大氣污染問題的環境檢測及對策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9,31(08):22-23.
[2]?? 彭蘭慧.大氣污染環境監測及治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9(14):104-105.
[3]?? 許小燕.環境檢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重要作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9(1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