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書法與設計彼此互通且緊密相聯。在設計專業課程中融入書法教育,除了加深學生對書法傳統藝術的學習、理解外,還有利于他們設計水平的提升和拓展。將書法引入設計專業的教學中,無疑給學生的設計創新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領域,書法結構的勻稱、交錯、穿插以及行筆節奏等都是設計中不可缺失的優質素材。同時,書法藝術還可以塑造設計師良好的精神品格,詮釋設計活動的東方美學神韻。因此,書法意識的培養在設計專業教學中尤為重要。
關鍵詞:書法藝術;設計教學;實踐價值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南大學2019年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雙一流建設為目標的設計學基礎理論課《設計概論》教材雙語編寫研究”(JG2019081)階段性研究成果。
當今書法與設計的結合越發緊密,書法成為現代設計中最為常見的傳統元素,在設計作品的整體構成中承擔著重要的作用。設計師通常會借鑒書法藝術的美學原則對所涉及的文字進行創新性的形式表現,這在包裝裝潢、廣告海報以及書籍裝幀等平面設計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設計師通常會宏觀考慮最合適的書法形式,并將它與其他相關因素進行生動有趣、統一和諧的整體組合,以求最大限度地展現出設計理念與文化內涵。這就要求設計師對書法藝術有扎實的功底,對書法的字體、風格以及審美等知識都要有所掌握,甚至對書法藝術也要進行臨摹,這樣綜合素質的培養對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與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學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書法引入設計專業的教學中,無疑給學生的設計創新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領域,書法結構的勻稱、交錯、穿插以及行筆節奏等都是設計中不可缺失的優質素材。同時,書法藝術還可以塑造設計師良好的精神品格,詮釋設計活動的東方美學神韻。因此,書法素養在設計專業教學中尤為重要。
一、書法是設計素材的重要來源
從書體來說,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篆書繁復縱長,隸書蠶頭雁尾,楷書平正勻稱,行書飄逸流暢,草書縱橫跌宕。而且同一書體也會因時代、書家以及社會文化的不同而展現出獨特的審美規范。以楷書為例,有小楷、唐楷、魏碑等。小楷精致雅秀,唐楷規范合度,魏碑剛勁雄健。其中,在唐楷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初唐、盛唐和中晚唐,孕育了一批楷書大家,如“初唐四家”“顏筋柳骨”等,這些書家的楷書神采各異。初唐書壇的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因為唐太宗推崇王羲之書法,他們的書法都是在繼承王羲之書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造與創作,整體上呈現出一種追求規范、合度與中和的美感。到了盛唐的顏真卿,他另辟蹊徑開創出有別于魏晉含蓄、優美書風的渾厚面貌,構建起真正代表大唐盛世的楷書典范。隨后,顏體成為后世書家爭相學習的書帖,不同的書家對顏體的吸收與創新又衍生出更多不同的審美特征。正是這些種類繁多、風格迥異的書法藝術成為現代設計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
相對而言,高校中設計類專業學生的書法基礎更為薄弱,應該盡量挑選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名家字帖來詳細講解、分析,讓學生充分感知書法藝術的文化與神韻??梢葬槍γ恳环N書體選擇一到兩種字帖進行演示,抓住書法每種書體在形式上最突出的表現特征加以強化訓練,使學生起碼了解到每種書體的基本分類、典型特征以及書法發展史的概貌等。當學生對書法藝術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甄別能力后,他們才能從眾多的字帖中快速、高效地提取適合傳達自己設計理念的素材,更好地幫助他們將書法融入到設計中。同樣,具備一定的書法基礎后,他們對現代設計中運用書法元素的經典之作會有自己的理解和領悟,從設計的角度去感知書法藝術的魅力與生動,使其在書法與設計之間尋找到某種相似性或互通性,從而設計出蘊意深遠的藝術佳作。
二、書法強化設計風格的審美感知
書法的藝術形態風格多變,有氣韻高古、有玄妙幽深、有清曠自然等,每種風格都表現出不同的筆墨表現。通過對書法風格的講解,學生能夠提升對設計風格的審美感知。比如在字體設計中,設計師會根據自己所要表現的風格進行同類風格書體的選擇,一方面要保證字體的框架結構的合理和完備,另一方面要遵循所參照的書法字帖的風格進行設計。這樣,設計出來的字體不僅具有裝飾性的意味,還體現出效用性和傳達性。但更多情況下,設計師對書體風格的選擇是多元的,并不會拘泥于某一種書風,而是兩種甚至更多審美風格的雜糅與融合,使之呈現出耳目一新的效果。其實,這樣的設計手段也可以在書法中尋找到可參照的作品。唐代顏真卿的《裴將軍詩帖》就是一幅匯集了諸多書體風格的經典之作,通篇篆籀、楷書、行草書多體雜糅,用筆如篆如隸,如楷如草,剛勁不撓的線條譜寫出類似音樂旋律的節奏,行筆時而凝重遲緩,時而揮灑自如,慢時不覺拖沓,快時不顯浮滑,渾厚的線條中剛勁有力,墨色濃淡轉變自然且飽滿充盈,塑造出枯潤互見的視覺效果。通過對這件作品的賞析,能夠發現顏真卿力求多種風格的統一與協調,出色地展現出緩急、輕重、疏密等設計理念。
設計專業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審美風格的書法作品,運用平面構成原理對其單字或者局部進行多種樣式的設計或改造。他們會在保證書法藝術的可讀性和筆墨性的基礎上,還會呈現出“畫面感”和“形式感”。“漢字構造精巧,字中有畫,畫中有字,畫與字的搭配及其重新組合能夠創造新的視覺效果,產生不同以往的寓意,創造的新的書法字體則可以傳達新的設計信息與理念?!盵1]這既需要他們以設計美學的方式審視書法抽象的筆墨關系,又需要他們深刻領會、分析和掌握書法藝術的線條質感、筆墨形態以及黑白關系等。所以,對于書法藝術的審美感知會引導學生更好地拓展自己的設計思維,充分調動自己的審美想象,運用一切可以嘗試的構圖方式對書法藝術進行刪減、添加甚至改造,使設計的作品內容充實有趣,形成對比強烈、層次豐富、風格獨立的視覺感受。
三、書法意象思維對設計的啟示
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抽象藝術,而漢字象形表意的特點,從根本上奠定了書法的審美始終在“意”與“象”之間不斷取舍,成為一種介于“似與不似”的意象性藝術。書法遵循著“觀物取象”“立象盡意”的創構思維模式,其中,所謂的“象”可以指物象、事象和情象,側重于客觀世界,而“意”所指書家主體的審美意識、道德情操以及藝術修養等,側重于精神世界。書家通過對自然物象的觀察、體悟后獲取它最具動態的感性形式并通過藝術手段將其轉化為書法意象。這樣,書法意象既是自然物象的高度概括與凝練,又蘊含著書家的主體情志,展現出模糊不定、幽深玄妙的特征。例如,東晉王羲之在創作“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時,他有感于“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春日美景,觸動了創作的扳機,于是在這種歡愉之情的牽引下他一氣呵成寫下了這篇千古名篇。在創作時,王羲之筆致平和,刪改涂抹,隨性自然,營構出濃淡、虛實、疏密的節奏韻律,準確地傳達出書家情緒的波動起伏,這很好地詮釋了情景相融、主客統一的意象創構思維。對于欣賞者而言,他們能通過《蘭亭序》的筆墨線條感悟到自然物象的美,也能體會到王羲之由喜到悲的情感轉變。此時,欣賞者所面對的不再是自然物象而是書法意象,通過對書法意象的體味,引發自己的審美想象,最后通過移情作用還原筆墨所對應的自然物象和人物風采,整個欣賞過程也是一種意象思維的運用。
設計同樣注重意象思維的訓練,要求學生深入研究中國古代書論中關于意象的論述,對書法審美活動中的意象思維靈活運用到設計中。在闡述古人“師法自然、中得心源”的意象創構機制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在設計中運用意象思維的意識。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對審美元素進行調配、整合,使之統一和諧,從而更好地詮釋、傳達視覺圖像背后的設計理念,讓欣賞者面對設計作品能夠領悟到自己的設計意圖、文化內涵等。例如設計師在一些廣告設計中對書法字體進行適當的改造,使其更好地表達品牌形象,讓大眾看到廣告中的文字就能聯想到文字背后的深意。這如同書家以筆墨抒情一樣,追求以意立象、以象達意的藝術效果,都是意象思維的運用。所以,在設計類專業的教學中融入對書法意象創構思維的講解,有助于學生拓展自己的設計視域,增強設計作品的感召力與表現力。
四、書法對設計審美境界的提升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品性。劉熙載在《藝概》中說:“一代之書,無有不肖乎一代之人與文者?!盵2]的確,書法審美風格的發展與流變,詮釋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社會文化、審美思潮、精神風貌的變遷。從書法的審美品評來講,書法所追求的并不是單純的筆墨游戲和技法表現,而更重要的是展示書家的風骨、性靈、品格與修養等,所以古代書論中有“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人書俱老”“書品即人品”等論。書法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將自己對宇宙、社會與人生的領悟注入筆端,以情運筆,使書法藝術的筆墨意象真實地傳達出書家的道德情操、審美情感等。書法史上的三大行書《蘭亭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它們的作者都是風度翩翩、人格崇高、涵養深厚的文人志士,正是因為這些書家的高貴品質才賦予書法“超以象外”的審美意境。欣賞歷史上的這些名家珍品,能夠真切感受到書家真摯、積極與豁達的情感,筆墨線條的運行節奏與韻律會引發讀者的聯想、想象,幫助觀者去努力還原書家創作的歷史場景,從而獲得一種身臨其境般的體驗。書法創作與設計活動有著互通性的關系,“書法藝術在創作的過程中創造性推動了文字的藝術化進程,書法通過藝術性處理成為藝術設計中的文字,藝術設計中文字通過創意化為書法藝術。二者經歷了由同一性到統一性的相互融合演進過程”[3]。對于設計師而言,他們所追求的也是在作品中展現出超乎形式的美感,也需要他們提升自己的思想層次與學識涵養,而書法的學習恰好能很好地塑造設計師的人格精神和文化修養。因此,教師在進行書法藝術講解時,絕不能簡單地分析書法的筆墨技巧,也要對書法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境進行講解,注重對學生內在美的塑造,使他們擺脫物質的羈絆與束縛,將一種積極、活潑、向上的態度注入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中,追求一種高尚與純粹的藝術設計。
另外,在設計中融入書法藝術能夠更直接地提升設計作品的審美意境。書法作為設計的審美元素,充滿線的流動美和韻律感,極具裝飾性。同時,因為書法藝術的筆墨形式本身具有獨特的抽象意味,其素雅簡凈的線條、虛實相生的墨色以及黑白交織的空間蘊含著無限豐蘊的生命力、節奏感和神韻性,而書法筆墨語言的這些表現特性恰好能夠凸顯設計的文化底蘊與審美意境。
五、結語
書法藝術在現代設計中已然成為最流行的傳統元素,在設計類專業教學中理應加大對書法藝術的學習強度,尤其針對五種書體中的經典法帖進行系統、規范的臨摹,使得學生對書法有專業水平的審美感知能力。這樣,既能保證他們掌握大量的設計素材,又能讓他們深刻領悟書法筆墨的獨特魅力,從而根據自身需要更好地利用不同書體設計出風格鮮明、理念先進的優秀作品。同時,教師在課堂中也要積極訓練學生的設計思維,培養他們搜集、提煉與改造書法元素的能力,循序漸進地為學生在設計與書法之間搭建起一座可以溝通的橋梁。唯有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在具體的設計中做到既能展現當下新穎的設計理念,又能靈活借鑒、吸收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審美規律,使書法與設計在古今對話中完美相融。
參考文獻:
[1]吳曉慧.傳統書法與篆刻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評論,2015(10):81-84.
[2]劉熙載.書概[C]//潘運告,編.中國歷代書論選(下).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272.
[3]陶亞萍.藝術設計專業的書法課教學[J].廣西輕工業,2010(8):178-179.
作者簡介:龐曉菲,博士,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書畫理論與設計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