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竹,高而飄逸,纖細綿柔,秀逸有神,色綠而潔。竹子是中國古典風格院落造景中重要的元素。在主題客棧文化氛圍營造中,如何應用竹元素,使庭院景觀更加具有文化色彩,是大家一直討論的話題。以邛崍市平樂古鎮云廬客棧竹文化氛圍營造設計為例,從客棧入口景觀打造和庭院設計方面,闡述竹文化意境的主要營造手法,為竹元素在主題客棧庭院文化氛圍營造中的應用提供借鑒。
關鍵詞:竹元素;主題客棧;庭院文化氛圍營造
時代的發展促進了旅游業的繁榮,人們以外出旅行的方式舒緩身心,放松身體。人們在體驗美景帶來愉悅的同時,越來越向往能在旅游居住的環境體驗特定的文化特色。因此,體驗式的、具有一定風格和文化的主題客棧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地旅游景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邛崍市平樂古鎮云廬客棧竹文化主題客棧,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一種酒店業態。它具有獨特的主題文化,以竹文化為基礎,在客棧庭院設計方面充分運用中國傳統竹文化的理念,使竹元素以具象的形式為客人提供物質和精神享受。
一、竹在中國庭院設計中的應用淵源
(一)竹的文化品格
竹,中空有節,堅韌不拔,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品格和風貌。竹文化是千百年來漢民族人民精神風貌的象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竹子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四季常青、秀逸有神、柔美纖細,象征瀟灑俊逸、幸福長壽和青春永駐。
從古至今,竹干以堅韌挺拔、傲雪不凋等自然屬性深受國人喜愛。我國勞動人民將竹子所體現出來的堅韌不拔、虛心有節的精神風貌,作為道德美、人格美的內容和評判標準。歷史上,中國文學、繪畫、園林、宗教、民俗的發展也受到了竹文化的影響。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對竹子的文化特征有著獨特的喜好,因此竹子成了一種雅文化的象征,并在庭院設計中廣泛應用。
(二)竹在居住環境中的應用淵源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十分重視打造舒適的居住環境,而竹子的文化品格與精神風貌又非常契合中國人民對居住環境文化氛圍營造的需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中國古典文人園林設計建造的最高宗旨。竹子的外在形象和精神內涵所體現出的特殊意境,成為中國園林造景中最具特色、不可缺少的造景元素之一。殷商時期,周文王修筑的“園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家園林,供帝王貴族狩獵、游樂。“東南之美會稽之竹箭”“始皇起虛明臺,窮四方之珍,得云岡素竹”,我們從古代典籍中可以找到古人欣賞竹林的秀麗風光,并將竹引種宮苑、營造園林景色的最早記載。
“靜念園林好,山水有清音”。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園林進入了發展與轉折時期。當時的文人士大夫崇拜清虛超脫的人生理想,“素志與白云同悠,高情與青松共爽”,他們多沉溺于園林庭院的營造。“一寸兩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子”(庾信《小園賦》),這時候的中國古典園林開始注重寫意,山水自然園林陸續出現。在園林植物元素的運用過程中,竹子作為獨特的元素,是園林造景和寫意意境打造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促進了山水自然園林中竹子造景的發展。
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環境優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修竹茂盛。眾多官僚、貴族、富商在此聚居,皇家宮苑、私家園林沿西湖而布之。竹子在古臨安園林建設中運用較為廣泛,為后來江南園林從發展到全盛起到推動作用。北宋時期文學家李格非著《洛陽名園記》,對當時都城洛陽范圍內的19座私園的植物造景、山水布局、建筑裝飾、園林景觀等方面進行了描寫。其中特別評述了唐時宰相牛僧孺的故園歸仁園、董氏西園和富鄭公園。歸仁園:“中有竹百畝”;董氏西園:“逾小橋有高臺一。又西一堂,竹環之中”;宋仁宗、神宗兩朝宰相富鄭公園:“歷四洞之北,有亭五,錯列竹中”。竹子造園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
近現代時期,竹子也廣泛應用于建筑的營造中。在“蜀國之蜀”的崇州道明鎮,竹子成為特色建筑“竹里”的最重要的構筑元素,并造就了全部用竹子建造的“竹藝”博物館建筑,使得四川的竹編文化藝術得到更高的升華。憑借其獨特的竹文化特性,“竹里”榮登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和北美芝加哥建筑雙年展,問鼎國際建筑群!
(三)竹子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淵源
中國古人在很早以前就用竹子制作日常工具,并引入到日常生產生活中。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在人類精神文明中的發展,以竹為基礎材料的裝飾品和庭院景觀設計小品,逐漸出現在現代人類各個生活生產領域。如竹籃、竹筷、竹碗等生活工具;竹制花瓶、竹編畫、竹制動物形象等各式工藝品裝飾品;人們也把竹當成美食,如竹筍、竹蓀;更把竹種植在庭院中,文人雅士在私家庭院中種竹以助風雅,營造美景。
總之,竹以其獨特典雅且用途廣泛的特征,至今仍是營造庭院文化氛圍的首選。下面以云廬客棧為例,談談竹元素在現代主題客棧庭院文化氛圍中的應用。
二、竹元素在現代主題客棧文化氛圍營造中的應用
主題客棧是為了滿足某些特定人群的特殊情懷所延伸的一個非標酒店產品,而庭院則是主題客棧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筆者結合平樂古鎮云廬客棧的院落氛圍營造項目的設計實施,探討竹在主題客棧庭院文化氛圍營造中的應用。
云廬客棧位于竹文化一條街,街口茂林修竹,街上出售竹器、竹工藝品的店鋪云集。根據云廬所處環境和客棧經營者意愿,筆者意將云廬客棧定位為竹文化主題,營造幽竹茂盛、翠竹凌云、云影徘徊的居住和休閑環境。通過實地調研分析,充分考慮客棧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用植物綠化和造景的手段將入口和庭院通過景觀設計手段營造客棧竹文化主題氛圍。
(一)入口景觀打造
在云廬客棧大門外,有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河邊的大樹下有一塊幾十平米的平地,擺放著竹制茶座,作為客棧布置在室外的公共休閑空間,也是客棧老板喝茶擺龍門陣的地方。這里有一叢萱草、幾竿修竹、數葉芭蕉。河水潺潺、鳥鳴啾啾,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氛圍,增添了云廬的愜意與幽靜。
竹在庭院中,可以作主景,也可以作配景。入口景觀處的幾竿修竹和其他景觀相互搭配起點綴的作用。在此處栽種幾株竹子,用自然竹景隔離出獨立空間,擺放可移動的休閑竹制座椅,就成為客棧布置在室外的接待空間。人們可以在植物景致中休憩,使人們擁有親近大自然的機會。竹下增加景觀小品進行點景,并立牌介紹竹的相關文化和一些美麗傳說,例如平樂古鎮與竹文化的傳說、湘妃竹的凄美故事、竹林七賢的典故等。這樣一來,這里也成了平樂古鎮竹文化一條街的特色景點。因此,經過竹文化的打造,此處既是接待住店客人的休閑空間,也是景區游人游覽古鎮停留觀景和休息的地方。大門兩旁孤植兩株金絲楠竹,增加燈具和夜間景觀照明。入口大門懸掛竹文化吊燈,在金絲竹下面安裝一些向上打光的夜間景觀照明燈,將竹子照亮,即起到夜間照明的作用,同時也有景觀造景的作用。
(二)庭院景觀打造
云廬客棧有面積較大的庭院,院中有兩株桂花樹,左手有一面長滿青苔的斑駁墻面,墻根處栽種各色花木。為了突出竹文化的創意,在保留桂花樹的基礎上,點綴增植翠竹,對院落進行竹主題綠化改造。具體手法有三個:竹影印粉墻、當窗移翠竹、小品點竹林。
1.竹影印粉墻
竹影印粉墻,月光染黛瓦。粉白墻前植纖細菲白竹三兩竿,婆娑竹影印白墻,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寫意手法的體現,使庭院體現出自然淡薄、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在云廬客棧庭院圍墻內側,為了突出竹文化主題,用幾竿竹子配置于白粉墻前。黛瓦粉墻下,幾竿絲竹隨風婆娑,竹子和粉墻組合在一起,產生粉墻竹影的效果。月光下,白墻恰是白紙,竹影打在白墻上就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竹影水墨畫。倘若適當點綴幾方山石,竹下布置彩花卉與竹影映襯,高低錯落、上下呼應,使色彩也顯得不那么單調,畫面更加古樸雅致。深秋季節,竹影下桂花開放,庭院閑散靜謐,使住店客人頓時放松身心、心情愉悅。
2.當窗移翠竹
當窗移翠竹,竹影明月照。當窗移翠竹,就是在窗前植竹,窗即為“畫框”,形成框景效果。以“畫框”中竹景為中心,幾桿修竹表達出窗外萬頃竹林的景象,達到了以小見大,創造咫尺山林的效果。客棧院落里面有一室外衛生間,站在院子各處均能看到,在衛生間前面設計布置一漏窗景墻,漏窗后栽植幾株修竹正好被固定在畫框中。以窗外竹景為畫心,幾竿修竹頓生萬頃竹林的畫意,恰似一幅圖畫嵌于框中。竹子作為天然的屏障,也可以起到障景的作用。修竹對衛生間進行了遮擋,讓人感覺景墻后面又有一番幽靜院落,一舉兩得。移竹當窗也可用盆栽形式進行營造,是非常實用的裝飾形式。漏窗外放置一盆竹景,創設竹林畫意。移竹當窗還可以理解為客人透過客房的窗戶欣賞院落的竹景。在微風下,竹景時隱時現,竹影印在窗簾上,就出現了幽竹茂盛、云影徘徊的畫面。
3.小品點竹林
“一片瑟瑟石,青青竹數竿”。在庭院造園中,運用假山石創設小品,置于竹下,假山小品與翠竹組合成景。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是著名的造園家,在其詩篇中出現了大量的園林營造內容:“上有青青竹,竹間多白石”,描寫其對竹林山石的鐘情。小品點竹林起到的是點景的作用。怪石成景,布置墻角竹下,緩解了線條的生硬,增加趣味。若增加一兩處水景小品,坐在院子里就可以聽到水流潺潺之聲,使人在有限的空間里感受竹林萬頃的勃勃生機。
三、結語
平樂古鎮被稱為“秦漢文化·川西水鄉”,全鎮及相鄰鎮鄉盛產竹木,竹資源尤為豐富。云廬客棧結合當地的特產和古城風貌,把竹子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現代社會元素充分結合,將竹元素引入庭院設計。通過竹影印粉墻、當窗移翠竹、小品點竹林等設計手法,呈現出我國古典園林文化,從而將云廬客棧院落打造成幽竹茂盛、翠竹凌云、云影徘徊的居住和休閑環境。總而言之,云廬客棧以竹文化主題為核心,既符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又充分利用了當地氣候、地貌特征。
參考文獻:
[1]陳維越,羅言云.竹在中國人居環境應用的淵源與發展[J].北方園藝,2007(3):83-85.
[2]聞世震.歷代名家竹詩新注[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0.
[3]范景中.中華竹韻[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孫傳寶,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