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娜 馬英 李芳芳 楊曉拂 張帆



摘 要:目前冀東油田已經進入高含水開發期,三采工作已經開始,CO2驅油作為新技術已經在高淺北等區塊開展實施,但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地層內竄流問題,嚴重影響了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室內開展了一系列泡沫體系的評價手段, 研究開發新的適合冀東油田的地層封堵技術,最大限度地抑制層間水、氣的竄流。優選出了一種由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和其他藥劑復配而成的BH-1泡沫體系,確定了現場BH-1泡沫體系的最優加量為0.8%,氣液比為1:1。滲透率氣液比是影響泡沫封堵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隨著滲透率和氣液比的增加,泡沫的封堵能力均呈現現增加后減小的趨勢;泡沫封堵竄流通道的能力減弱,在氣液比達到1:1的時候達到最佳的封堵效果。
關鍵詞:CO2驅;泡沫驅;綜合指數;封堵能力
1 實驗部分
1.1 實驗儀器
秒表、電子天平(AR1530/C、分辨率0.001g)、變頻高速攪拌器(GJS-B12K)、恒溫箱(DHP-9082)、量筒(500 mL)等。
1.2 實驗藥品
發泡劑:JRPM-1、JRF-2、ZY-1、SD、HM-2;實驗用水:冀東油田高尚堡高淺北區塊地層水;試驗用油:密度0.8613g/cm3,黏度11.68MPa.s(油層溫度50℃),凝固點36℃;試驗用巖心:人造巖心,滲透率8×10-2-1×10-3μm2,尺寸100mm×Φ25mm。
1.3 實驗方法
1.3.1 泡沫劑的性能評價
本實驗所用的方法為高速攪拌法,該法所用儀器為高速攪拌器,試驗時,先將100 mL表面活性劑(起泡劑)溶液在恒溫水浴鍋中恒溫至實驗溫度,開啟攪拌器,在2000±100 r/min轉速下攪拌溶液1 min,關閉攪拌器,開始計時;記錄起泡劑的泡沫體積(起泡能力)。將攪拌量杯中泡沫快速倒入500 mL恒溫(實驗溫度)量筒中,記錄最大泡沫體積,記為V;然后記錄量筒中泡沫泡沫析出50 mL液體所需時間,稱為析液半衰期,記為t1/2;體積衰減一半時所需時間,稱為泡沫半衰期,記為T1/2。為了考察泡沫質量和泡沫半衰期對泡沫性能的綜合影響,提出了泡沫綜合指數概念,泡沫綜合指數綜合表征了泡沫的發泡效果和泡沫穩定性。[2]
通過進行室內試驗,得到發泡及消泡時間與泡沫高度h之間的關系,表示為泡沫的綜合指數(FCI)。用曲線方程h=f(t)表示,則有:
為了方便計算,近似將梯形ABCD的面積當成S,即得到以下公式:
FCI=S=0.75hmaxt1/2
1.3.2 泡沫劑的封堵實驗
巖心的滲透率對泡沫體系的封堵能力有較大的影響,滲透率越大泡沫體系封堵能力就越強,也就是所謂的堵大不堵小。
巖心驅替實驗方法:室內配制濃度為0.8%的泡沫劑JRPM-1溶液。用500 mL的燒杯,稱量蒸餾水496 g,發泡劑4 g,用電動攪拌器攪拌5 min,配制成濃度為0.8%發泡劑溶液,待用;安裝巖心夾持器。選用10 cm的人造巖心,滲透率范圍在100~300×10-3um2之間,然后將巖心進行抽真空飽和后,接好進出口和圍壓的進口,擰緊;將配制好的泡沫劑JYPM-1溶液裝入驅替裝置的樣品罐中,連接好氣源、注入液體的管線,設置高壓氮氣瓶的出口壓力為0.2 MPa;啟動驅替裝置注入泵,設置注入泡沫劑JYPM-1的速度為2 mL/min,注入氣體的速度為2 mL/min,(氣液比1:1),接通氣源,開始進行泡沫劑JYPM-1驅實驗,進行數據記錄。
2 結果與討論
2.1 氣液比確定
氣液比也是影響泡沫性能的重要指標。實驗設定氣液體積比為1:2,1:1,2:1,4:1,泡沫劑的濃度為0.5%。在65℃實驗條件下得到如圖2所示的結果,表明在所測的范圍內氣液比越大,泡沫的綜合指數越高,但是綜合泡沫的性能和經濟效益考慮,確定泡沫劑的最佳氣液比1:1。
2.2 泡沫體系優選
用現場水配制質量分數為0.5%的泡沫劑溶液,在固定氣液比為1:1的情況下,65℃實驗條件下測量其泡沫的半衰期,起泡高度及泡沫的綜合指數。由表1可知,泡沫劑JRPM-1的綜合指數最高,無論在發泡和穩泡上都有很好的性能,是一種性能很穩定的起泡劑。
2.3 泡沫劑濃度確定
設定實驗溫度為65℃,發泡體積為CO2,氣體的氣液體積比分別為1:1,1:2,2:1,4:1,并配制不同質量分數分別為0.1%,0.3%,0.5%,0.7%,0.9%的JRPM-1泡沫劑溶液,測定不同質量分數的泡沫劑對泡沫性能的影響,由圖1可知,泡沫劑JRPM-1的濃度由0.1%-0.5%綜合指數增長很快,但濃度0.5%后泡沫的綜合指數增長緩慢并趨于平穩,最終確定泡沫劑的發泡濃度為0.5%。
2.4 CO2泡沫巖心驅替實驗
10cm低滲透率(kg=200-400md)巖心65℃下驅替
10cm低滲透率(kg=200-400md)巖心65℃下驅替結果見圖3。
由圖3可得出,10 cm低滲透率(kg=200-400md)巖心65℃下驅替的泡沫封堵率為83.97%,殘余封堵率為88.60%。阻力因子為12.34,殘余阻力因子為12.45。
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看出:封堵率和氣液比是影響泡沫封堵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加溫條件,即65 ℃條件下,對水驅滲透率為140 md的巖心。泡沫的封堵效果較好,阻力因子超過12.00;加溫條件下,泡沫劑的瞬時封堵能力較強,雖然不能保持穩定,但依然具有封堵效果,并且殘余封堵效果較好。在2.3中也可以的出在氣液比約為1:1時,封堵效果較好。
3 現場試驗
在室內研究基礎上,在冀東油田采用該體系進行了現場應用試驗,注泡沫時,壓力明顯上升,說明泡沫體系起到封堵作用。髙淺北區Ng6小層CO2氣體泡沫交替驅試驗區綜合開采,經過CO2+泡沫驅見到明顯效果。日產油由注入前的3.2t上升到2014年1月26日的7.4t,含水由98.2%下降到93.2%,累計增產原油343t。從見效井來看,受效后油井含水降低,日產油顯著升高,尤其是G104-5P82井最為明顯,日產油約0.52t上升到日產液11.8m3,日產油2.34t,日增油1.8t,至2014年1月27日累計增產原油148t。有力地證明了CO2+泡沫驅中兩者協同作用,提高了原油采收率水平。
4 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述實驗,從以上5種起泡劑中優選出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類JRPM-1泡沫劑。JRPM-1泡沫劑的泡沫高度為14.7h/cm,半衰期400s,綜合指數為4000。
最終確定的發泡劑的濃度為0.5%,綜合泡沫的性能和經濟效益考慮,確定泡沫劑的最佳氣液比1:1。
封堵率和氣液比是影響泡沫封堵能力的主要因素。
參考文獻:
[1]岳湘安,趙仁寶,趙鳳蘭,我國CO2提高石油采用收率面臨的技術挑戰[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7,2(7):487-491.
[2]劉宏生,聚驅后超低界面張力泡沫復合驅實驗研究[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7(3):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