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蘊
摘 要:在化學分析工作中,所分析的藥物成分較多,在實際檢測時,不同的藥物成分會產生干擾,分析結果的準確性會因此受到影響,在特殊情況下,測定工作將無法進行。本文以藥物分離過程中的分析化學為研究內容,首先闡述分離在定量分析中的作用,再介紹藥物分離技術,最后對藥物分離過程中的分析化學進行研究,希望為相關行業提供借鑒。
關鍵詞:藥物分離;分析化學;物理萃取
0 引言
分析化學在藥物分離過程中的作用極為關鍵,站在制藥工作者的角度而言,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研制出副作用小且效果好的藥物是根本目的。新藥臨床研究是藥物開發的起始點,在藥物研發初始階段,應基于某種疾病的特性,對藥物有效成分進行無數次的合成和分離,并通過體內外研究,評估這些藥物的有效性,為后續制藥提供理論依據上的支持。因此,對藥物分離過程中的分析化學進行研究,其意義十分重要。
1 分離在定量分析中的作用
分離在定量分析中的作用如下所述:①在復雜體系(藥物)之中分離和測量被測組分;②分離和清除干擾性的組分,以保證測定結果的準確性;③分離性質較為接近的組分;④通過分離的方式,對微量或痕量待測組分進行處理,確保富集目的達成。
2 常見的藥物分離方法和未來發展趨勢
2.1 常見的藥物分離方法
藥物分離是通過生物、化學或物理手段的應用,或三種手段相結合,對某混合物進行分離處理,促使其變為若干個彼此不同的產物。以該分離原理為依據,可將分離過程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無物質傳遞的機械分離;第二類是有物質傳遞的傳質分離。
回收率可以由公式:R=Q/Q0×100%;分離因子的公式為:SA,B=RA/RB=(QA/QB)/(Q0A/Q0B),通常情況下,分離因子與分離效果存在正向關聯,簡言之,分離效果會受到分離因子數值高低的影響。結合上文可知,在定量分析中分離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接下來,本文會對常用的藥物分離方法進行介紹:
①沉淀分離法:這種分離方法屬于傳統分離方法的一種,通過沉淀劑的使用,使藥物中的液態和固態相分離;②溶劑萃取法分離法:使被分離物質液相改變的過程,在改變過后會形成液--液兩相的狀態,且存在互不相容的特點;③粒子交換分離法:通過對可交換粒子的多次交換,達成藥物分離的目的,這里所說的可交換粒子,主要存在于帶電荷溶質和固體粒子交換劑之中;④膜分離技術:這種分離方法的發展趨勢良好,主要是通過對生物過程的模擬,實現對藥物的分離;⑤色譜分離法:這種方法主要為三種,分別為制備型氣相色譜、柱層析和液相色譜[1]。
2.2 分離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分離技術會在未來朝著超臨界萃取、膜分離技術以及高效制備色譜的方向發展,這類分離技術屬于科學技術發展下的產物,與生物和醫學技術的發展需求相吻合。
3 藥物分離過程中的分析化學
本文以應用為切入點,對藥物分離過程中分析化學的作用進行研究,如下所述:
3.1 鑒定藥物的身份
鑒定藥物身份是指通過分離方法和測試方法的使用,對藥物進行驗證,屬于測試方法范疇,且十分重要。目前,確認藥物身份最可靠的方法為質譜法,這種方法在應用過程中應選擇合適的樣品,并確保所選樣品的分子量與待測藥物相同,而紅外光譜法同樣屬于常用的分析方法,通過對樣品紅外吸收光譜指紋區域進行測量,并通過對比的方式,實現對藥物身份的驗明。此外,在藥物身份鑒定中,紫外光譜、核磁共振、高效液相色譜等方法的應用也較為廣泛。比如:在藥物發行測試階段,在藥物分離過程時,將紅外光譜法和高效液相色譜保留時間共同使用,可實現對原料藥物身份的準確驗證。
3.2 藥物純度檢測
在進行藥物成分和藥品質量檢測過程中,純度屬于關鍵性指標。藥品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雜質,會對人體健康安全造成威脅,即使這種雜質的含量較少,但藥品安全性依然會受到影響。雜質主要包括三類,分別為有機雜質、殘留溶劑和無機雜質。所謂的基因毒性雜質就是典型的有機雜質,此類雜質由以下部分構成:①存在基因毒性和致癌雜質;②存在基因毒性,但致癌性未知的雜質;③其結構晶形與有效藥物成分沒有直接關聯,但無法確定是否為存在基因毒性的雜質;④結構晶形與有效成分存在關聯的雜質;⑤結構晶形缺乏的雜質。此類雜質的分離相較于其他類型的雜質而言,對其分析方法要求極嚴。因該類雜質與藥物母體息息相關,必須通過藥物分離和使用分析化學方法對其進行分離、檢測,確保藥物的安全性。
目前,鑒定和檢測有機雜質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質譜法和液相色譜法。化學分析方法在藥物純度檢測中具有重要地位,以高效液相色譜法為例,這種方法在分離原料、副產品和中間體等雜質的同時,還能對降解產物進行分辨,存在穩定性特征。例:某研究者通過試驗的方式,對該方法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首先,研究選擇兩個樣品,其中一個樣品屬于降解后的產物,其內部含有降解物;而另一個樣品含有雜質。用5種不同的高效液相色譜法對樣品進行測量,這五種分析方法分別由A、B、C、D、E代表,經一段時間后即可獲取測量結果。試驗結果表明:在5種色譜分析法中,存在穩定性顯示特征的方法為3種,分別是A、B和E,而具有分辨能力的分析方法為2種,分別是B和D。在對比后得知,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B屬于最佳方法,可以在藥物分離過程中,將這種方法作為主要的分析方法[2]。
無機物雜質主要來源于藥物制造過程,主要由重金屬和其他材料構成,比如:木炭、輔助品等等。在無機雜質鑒定和檢測過程中,常用的方法為電感耦合的等離子體質譜法。
殘留溶劑是指藥物制造過程中所殘留的有機溶劑,這些溶劑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將危害等級作為依據,可以將有機溶劑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劇毒溶劑,此類溶劑的受限非常低,對人體危害性較大,禁止使用;有毒溶劑:與劇毒溶劑大致相同,受限非常低,盡量減少使用;有機溶劑,此類溶劑的毒性較低,可以少量使用;缺少足夠數據的溶劑,由于缺少數據支持,不推薦使用。
3.3 藥物定量檢測
在藥物分離過程中,定量檢測主要是對藥物中的各種成分進行檢測,主要檢測指標包括含量和功能活性,檢測之后得到準確數值,屬于重要的分析流程。通常情況下,藥物定量檢測所應用的方法均具有良好的適應性,能夠對藥物的原料、副產物雜質和降解產物純度進行分離測定。在眾多檢測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譜法的可靠性最高,可在線性動態范圍內對藥物成分進行重現,并通過不同色譜柱和檢測器的應用,在最大限度上確保定量分析結果的準確性。除這種分析方法外,毛細管電泳分析技術同樣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比如:某研究機構利用這種方法,對寡核苷酸原料藥的含量和組成進行了分析測定,且原料藥密封在脂質體之中。脂質體已成為現階段運輸多肽和寡核苷酸藥物的主要運載工具,究其原因,主要是這種物質的藥物保護作用較為突出。但與此同時,由于脂質體會增強藥物的流通效果,因此,研究者通過優化毛細管電泳分布技術的方法,對脂質體中的寡核苷酸進行準確測定。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藥品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人們對用藥安全愈發重視。為保證藥物安全,滿足人們對藥物的需求,藥品生產企業在生產藥物時,需要通過分析技術的應用,對藥物的身份進行驗證,并在此基礎上檢測藥物的純度,只有確定藥物內部的雜質類型和含量,才能促進藥物質量和安全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孫鳳軍,李光燦,李飛,等.不同地區醫院ICU抗菌藥物使用和臨床分離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20,23(07):646-650.
[2]劉曉敏,李玉海,林云,等.2011-2018年重癥監護室患者中分離鮑曼不動桿菌的藥物敏感性變遷[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13):1847-1849+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