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芹
摘要:教育是立國之本,畢業生的就業,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社會穩定,對于高校來說。隨著高校擴招,畢業生日益增多,實現大學生網上就業成為一項很有意義且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新媒體的發展,為畢業生就業管理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本文在對河南省內高校網上就業宣傳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針對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信息網建設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提出了推進與完善大學生就業信息網的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發展;高校就業信息;網絡化建設
一、新媒體快速發展順應大學生緩解就業壓力渠道開拓需求
當下大學生就業壓力越大越大的情況下,國家不斷要求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實現信息化、網絡化,要求各高校盡可能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化的優勢,積極搭建網上就業平臺,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已經過去的2019年,微信和抖音給我們帶來了超乎其他以往任何一個媒介方式的用戶體驗,對于社交媒體的研究也逐漸成了近幾年我國各個社會傳播學科研究的熱門話題:微觀點、微調查、微生活、微電影……一個個姓"微"的詞匯把我們帶進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交往的"微時代"。傳統的人才市場通常受地域、時間等因素限制,不利于現代化的人才大市場的構建。而網絡人才市場則突破了這些局限,通過網絡將分散的人才市場聯接在一起,打破了人才市場各自為戰的局面,實現了人才信息的多方共享,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求職者和企業選擇人才網站作為招聘和求職的最佳渠道。新媒體的發展與運用,更是給人類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絡在改變著高校畢業生學習、思維和生活的模式,影響著他們的擇業觀、就業觀。
二、河南省內高校調研情況解析
(一)調研情況概述
通過對我省68所高校網站進行瀏覽分析。重點考察了網站的建設情況,發現:有2所院校的網站無法登錄,占3%;有6所院校沒有細致的就業信息欄目分類,占9%。另外在網站內容上重點考察了學生十分關注的招聘信息欄目,發現2020年發布招聘信息多于20條的僅有23所院校,僅占34%;對有信息瀏覽量統計的網站也注意考察了信息的瀏覽量,發現絕大部分瀏覽量還不到當年畢業生總數的10%;網站信息更新緩慢,內容多數是一些新聞通稿,缺乏精細的就業指導,缺乏與往屆就業學生的互動指導。
(二)存在具體問題分析
(1)網絡就業宣傳滯后
導致宣傳滯后的原因很多,通過研究發現:一部分高職院校對就業網站的資金、人員投入不夠,高校就業網站缺乏有效的宣傳,學生對網站信息的了解不夠,導致畢業生的就業渠道變窄。問卷調查顯示,高校學生把他人推薦作為獲取職業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徑(210人次,59.32%),其次為校園招聘會(184人次,57.63%),接下來才是本校就業信息網(163人次,43.22%),比商業類招聘網站(114人次,32.2%)略強。可見,本校就業信息網還未能充分發揮它在服務學生就業上的功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學校對就業信息網的宣傳力度不夠,畢業生利用就業信息網的比例大(83%)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一點。同時,也有一部分學長期使用網絡,但是對對口就業信息的獲取能力尚有欠缺。這些問題的存在一方面造成網絡資源的巨大浪費, 另一方面也使畢業生失去了一些擇業機會。這一問題從高校畢業生信息網中信息的瀏覽量可以體現出來。
(2)就業引導功能缺位
本次被調研學生中,264人(72.8%)希望開通在線的咨詢,有人負責解答問題,49.5%的畢業生期待能夠制作電子簡歷,可以直接投遞給企業。
通過對目前省內高校就業信息網路的梳理分析,發現目前省內高校就業信息網站多數建在畢業就業欄目的最下層,鏈接位置不夠明確,發布信息內容類似于新聞司儀:即僅僅發揮信息傳遞功能,缺乏信息梳理和引導功能。就業網多承擔的是同平面媒體一樣的職能——發布信息,還可以進一步開發網絡的交互性。設計思路僅僅停留在就業政策和部分規定的信息傳導,基本沒有涉及到對往屆高校學生就業求職過程中遇到的一般性問題討論的回答等方面。難以適應目前畢業生就業形勢的發展要求。
(3)網站建設內容雜亂無章
研究中我們發現,由于主客觀各方面原因,高校就業信息網基本欄目及其內容中還存在著諸如信息時效性不明顯、內容有些雜亂無章、難以快速查看自己需要的信息、導航設計不合理和進入不方便等問題,這說明就業網欄目內容設置的清晰化、更新的及時性和查詢、搜索與導航設計的專業化還需進一步完善。從企業的角度看,有企業對招聘信息的維護管理、注冊程序的簡化、網站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4)對往屆畢業生的擇業信息獲取不足
目前大多數高校與往屆畢業生在就業后信息的互動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往屆畢業生就業之后,部分高校未對往屆畢業生建立建全有效的跟蹤服務聯絡機制,根本無法快速有效真實獲取往屆畢業生的各種就業分類信息和工作信息,無法總結梳理往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并通過往屆畢業生的信息反饋總結高校自身在就業工作信息化存在的各種問題和不足,從而無法充分利用往屆畢業生就業資源帶動本校應屆畢業生就業。
(5)與畢業生就業實時監控、溝通缺失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就業是檢驗其產品品質的最終形式。但是在現行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管理過程中,只有對其生產“成品”的銷售促進,缺乏對其生產“成品”售后情況的跟蹤分析。而恰恰是這項“售后”工作,其實更加能夠推動高校進行生產調整,生產出來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成品”。通過調研發現,目前省內高校的就業網站中,對已就業學生的各種相關信息沒有進行有效收集、反饋和更新,學校缺乏實時有效的已就業學生實際就業變化信息,對自身的就業工作信息化進行進一步改善和提升。
(6)安全問題有待進一步提高
就業網站中的信息安全主要包括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個人信息數據庫的安全,二是招聘信息數據庫的安全。一些非法單位或個人在網站違法進行招聘,在網頁發布虛假信息,或進行惡意鏈接;有些學校全部或部分畢業生的個人信息數據遭到惡意更改、破壞和盜取,造成畢業生無法及時就業和被就業。這些問題在互聯網時期都必須充分重要。
(三)主要解決思路
(1)強化就業信息宣傳
主要做法對內通過校內論壇、海報、講座、就業指導課程、開展活動等形式,積極宣傳推廣就業信息網,爭取多發布就業方面的最新信息。對外,學校要與企業保持好良好的聯系,鼓勵企業來學校召開專場招聘會,積極主動配合企業的招聘工作的開展。
(2)加強就業網站內容建設
同樣包括對內及對外兩個方面。
對內,針對就業學生,及時健全就業信息,方便學生獲取就業信息內容;細分就業網站分欄,做好信息細分。對外,嚴格企業招聘信息審核,建立誠信企業名單,確保信息安全;建立校際合作,擴大就業信息內容,打通招聘信息壁壘。。
(3)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管理機制
通過建立畢業生校園網絡社區互動平臺,為已參加工作的往屆畢業生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網絡平臺。利用網絡社區互通平臺,及時跟蹤學生就業去向,分析學生在就業中遇到的問題,預測用人單位的需求趨勢。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市場人才需求的特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4)制定嚴格審核制度,杜絕虛假信息,保障網絡安全
此項工作依然是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內,高校應當建立便捷的學歷查詢機制,保障準確的學生信息,杜絕學歷造假現象出現。對外,應加強對用人單位的審核,建立企業誠信名單。為優質企業招聘活動提供招聘便捷。同時,加強對工作人員網絡信息安全工作意識的培養和教育,切實避免工作信息安全泄露的情況發生,以免不法企業或傳銷組織利用學生信息,進行欺詐活動。
參考文獻
[1]杜方偉. 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絡化建設研究[J].智富時代.2015年04期.
[2]周嵐峰.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信息化建設探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11(1:59-61).
[3]張秀峰.閉環管理機制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信息化中的運用.創新與創業教育.2011(10).
[4]沈巧明.加快信息化建設,提升就業服務水平[J].商業經濟.2011(4:16-18).
(本論文為鄭州西亞斯學院2019年校級教改課題資助項目,課題編號:2019JGYB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