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凱雯,劉新義,沈逸瀟,吳莉萍,余慧,方瓊
據文獻報道,2015年中國女性乳腺癌新發病例數為26.86萬例,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病死病例數達到6.95萬人[1]。隨著中國老年人口數不斷擴大,加之乳腺癌好發于中老年人群,自2006年起,老年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2],中國老年乳腺癌人群不斷擴大。現有國內信息需求研究以乳腺癌整體人群為主要調查對象,顯示年齡是造成乳腺癌患者信息需求差異的關鍵因素之一[3],但缺乏對老年患者信息需求的具體描述。為了滿足老年乳腺癌患者護理需求,給予老年乳腺癌患者有效圍術期心理支持,本研究采用多倫多乳腺癌信息需求問卷,調查老年乳腺癌患者圍術期對疾病、治療、心理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并分析圍術期老年患者信息關注重點與非老年之間的差異,為制訂老年乳腺癌圍術期特異性信息支持方案提供依據。
1.1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乳腺外科的乳腺癌圍術期女性患者進行調查。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組織學或細胞學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③確定本次入院接受乳腺癌手術;④患者知曉病情且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嚴重損害;②因精神或智力因素無法正確理解及回答問題;③因疾病惡化、身體虛弱等原因無法接受調查。年齡≥65歲為老年乳腺癌患者(老年組),年齡<65歲患者為非老年組。
1.2調查工具 調查工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一般資料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狀態、淋巴結清掃方式及乳腺手術方式等。第2部分為多倫多乳腺癌信息需求問卷(TINQ-BC)[4],共5個維度52個條目,其中治療信息16個條目,軀體方面信息11個條目,疾病信息9個條目,各類檢驗檢查及社會心理方面信息各8個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評分,總分52~260分,得分越高表示信息需求越大。此問卷信效度較好[4]。
1.3調查方法 調查問卷由同一位研究者發放,于患者確定手術后,初步判斷受訪者是否滿足納入排除標準,選取影像報告結果為BI-RADS 4B類以上或活檢證實惡性的患者,由調查對象自行填寫;對問卷內容理解困難者,由研究者講解并協助其完成,問卷填寫時間為10~15 min,當場回收,如有空缺及時詢問補充。是否確診乳腺癌將根據術后2周的石蠟病理報告進行判斷,若病理結果顯示非癌變則將問卷視為無效問卷予以排除,同時再次檢查問卷有效性并編號。問卷數據由1名研究者錄入,另1名核對,確保數據正確性。本研究已通過倫理審查(審批號:2017臨倫審第37號),研究前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受訪者有權隨時中止調查。共發放問卷304份,回收有效問卷262份(其中老年組144份,非老年組118例),有效回收率為86.18%。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描述,行χ2檢驗、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兩組基本信息及疾病資料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基本信息及疾病資料比較
2.2老年乳腺癌患者信息需求現狀 老年組信息需求總分為114~260(201.74±28.83)分,條目均分為(3.88±0.55)分,均分≥4的條目占50%。需求前5位及后5位的條目,見表2。

表2 老年乳腺癌患者信息需求得分前5位及后5位條目(n=144) 分,
2.3兩組信息需求得分比較 見表3。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條目共21條,見表4。

表4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條目得分比較 分,
3.1老年乳腺癌患者圍術期信息需求現狀 老年乳腺癌患者在疾病診療過程中經歷了癌癥診斷及治療對機體的影響,更易出現認知逃避、行為逃避等消極應對反應[5]。文獻證實,滿足老年癌癥患者信息需求能夠改善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提高治療參與度,增強治療依從性,加強自我疾病管理能力[6]。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乳腺癌患者信息需求總分達201.74±28.83,且50%條目得分≥4分,量表總分與非老年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與早期研究[3]中年齡較大乳腺癌患者信息需求較低的結果不同,可能與不同研究中調查時間點的選擇及年齡段不同等因素有關,但這依然提示不應忽視老年患者圍術期的信息需求。Halbach等[7]通過對乳腺癌患者信息需求的縱向調查發現,醫護人員信息提供狀況與乳腺癌患者的信息需求處于明顯不平衡狀態,患者在手術前后未被滿足的信息需求達到最高峰。因此,臨床醫護人員應重視老年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信息需求。
3.2老年乳腺癌患者信息需求特點 表3結果顯示,老年組患者量表維度按需求得分由高到低分別為治療信息、疾病信息、軀體信息、各類檢驗檢查信息、社會心理方面信息。其中,各類檢驗檢查信息、社會心理方面信息需求得分顯著低于非老年組(P<0.05,P<0.01),并且,表2結果顯示,老年乳腺癌患者表現出對治療及疾病信息的高度關注。隨著快速康復理念的不斷發展,住院時間逐漸縮短,老年患者在圍術期住院期間對術后自我傷口護理、術后治療耐受性及疾病是否存在復發轉移、如何聯絡醫護人員等信息需求尤為強烈,與孫秋子等[8]研究中,慢性病患者希望得到健康信息需求為可靠醫生、合適的治療手段、疾病預防、癥狀了解的結論相契合。這一類信息的缺失更易加重患者的恐懼憂慮程度,對疾病的控制感降低,使其難以把握癌癥診斷后的未來生活[9]。目前,輔助治療信息如治療不良反應等,患者主要采取向專科護士咨詢或網絡信息檢索的方式獲取,50%乳腺癌患者將互聯網作為信息獲取渠道[10],而老年患者因文化程度及電子產品使用能力的限制,只能依賴照護者的幫助。可見,老年患者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存在較大障礙,在本研究中表現為傷口護理及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的信息需求得分顯著高于非老年組。與孫晶等[11]對老年癌癥患者信息需求調查結果相似。可能與本研究中老年患者較多接受乳腺切除術、腋下淋巴結清掃術等創傷術式,以及老年人新陳代謝變慢使傷口愈合減慢、對不良反應耐受性更差有關。除此之外,老年患者較非老年患者對于檢驗檢查原因及結果解釋、疾病如何形成發展及術后是否能夠保持生活習慣等信息需求較低,其一是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其二可能是由于并存慢性病較多,慢性疾病經歷使其能夠更好地依從治療方案[12],愿意遵循醫囑指導改變生活習慣。對于術后是否能夠繼續穿戴內衣、失去女性魅力或改變外觀等條目,老年患者得分均顯著低于非老年組,可能與老年人多處于退休狀態,社會活動參與降低,因而對外觀的重視不如非老年組。

表3 兩組信息需求得分比較 分,
3.3老年乳腺癌患者信息支持建議 根據老年患者信息需求特點,臨床護理人員應于圍術期提早給予老年患者部分輔助治療信息,如治療方案的選擇、常見治療方式、治療不良反應等,對于研究中老年信息需求較高條目于信息支持方案中給予解釋,減少相關專業術語、檢驗檢查報告、疾病發生發展等專業性較強的醫療信息,適當增強老年患者對家庭和社會支持的重視及利用度。由于老年患者對信息接受度較差,可適當運用圖文結合[13]等形式提高老年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理解。此外,家庭照護者和社會支持在老年圍術期護理中始終起著重要的作用,應被鼓勵主動參與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照護過程,共同促進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及交流。
信息需求的滿足對于即將接受疾病診療過程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乳腺癌患者于圍術期表現出的較高信息需求且與非老年患者需求特點存在一定差異,應根據老年患者需求特征,合理調整健康宣教策略及內容。